玄书《道德经》第30章俗解
老子经历的时代,是春秋战国社会撕裂,群雄争夺的复杂时期。一部部治国理政的活教材,生生就在眼前上演。
春秋诸侯百国,先是东面的齐国崛起。齐恒公有深谋远虑的管仲辅佐,迅速强大起来。与众小国的"葵丘之盟"之后,齐国成为首个春秋霸主。管仲死后,齐桓公荒淫无度,骄奢张狂,用了几个丑恶之人。国政迅速衰落。紧接着,黄河东面的晋国,重耳流浪若干年后重掌王权,励精图治,在狐偃,狐突等谋臣帮助下,休养生息,迅速崛起。跨黄河"崤之战"击败秦国。后又在"践土"会盟诸侯。一举成为春秋最具实力的霸主。还有长江流域的楚国,起初岀了一个装疯卖傻的无能国王楚庄王。他3年不理朝政,耽于游戏玩乐。不想不飞则已,一鸣惊人。楚庄王3年的伏藏,积聚了移山倒海的实力,迅速整饬经济军事,一举改变了楚国的春秋江湖地位,成为一霸。

到了老子时代,这几个春秋霸主已是黯然失色,逐渐走向衰落。当时秦国渐渐的浮岀水面,野心膨胀。
一方面是无休止的战争,厮杀,一方面是历史上最繁荣的思想与文化市场。诸子百家争鸣,先后岀现了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大思想家。这些人除了高维的挖掘人性人心,琢磨人自身的内容,都心怀乾坤大志,关注天地民生,同情老百姓的苦难。怎么治理国家,怎么安定人心,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都颇费了心思。
话说老子到了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截留,已有2个月了。这段宁静悠闲的生活使老头儿很开心。函谷关四周风光宜人,五色养眼。侧耳就可听到黄河浪涛的咆哮。日日有温暖的生活安排,徒弟尹喜陪伴聊天。对老子来说,这是奢靡的享受了。他想快快完成作业,让尹喜得其所愿,然后退隐天涯。老人家80岁了。他还是习惯于独处与清静。"太初宫"端坐一处,肉身飘逸,双目微拢。此时此刻,遐思万缕,思绪的翅膀就会在无际的太空遨游,心飞到无极处寻访。
老子写《道德经》,也没有精心的架构设计,也没刻意铺设篇章,雕琢文简。从不误一饭一茶。心随时转,随手拈来。
尹喜是朝廷命官,当然是在其位,谋其政,屁股决定脑袋。大周王朝风雨飘摇,几经土崩瓦解。国乱家不稳,尹喜管理的函谷关也是烂事儿不断。他心里安静不下来。
老子见徒弟尹喜沉默寡言,当然是见微知著,知道他想什么。
于是聊起来。一段话落到书简,就成为今天的《道德经》第30章的内容。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已取强。果而无矜,果而无伐,果而无骄。果而不得已,果而无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佐,帮助,支持的意思。人主,指统治国家的掌权者,以及盘距一方的豪强等。
老子这句话是指那些周游列国的思想家,包括对主人有影响力的门客,食客,那些用大道理说服人的智囊等,可以用大道和良善启蒙人心,带领民众过上和平宁静的生活。最忌讳的是不要把政治推向战争。用强势的暴力工具,兵戈相见,是违背天理的。
"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好远,此处的"好"不是赞美,肯定。是副词"很"的意思。其事好远,是说战争这事儿一旦爆发,影响与产生的后果不比平常。
运用武力之后造成的后果是非常深远的。经历过战争的地方,你去看吧。大军争夺厮杀过后,血流成河,尸横荒野,生灵涂炭。人烟灭绝了,房屋损毁了,耕地撂荒了。一片生机盎然的土地被践踏成死气笼罩,变成杂草荆棘丛生的世界。所以经历过血色的地方,人们留下一句滴血的感叹,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我们这一代人有幸活在和平的环境。没有亲身经历战争,只看间接的历史血泪记载。战争带来的毁灭,其残酷是语言无法描述的。今天最鲜活的警示是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我们不讨论谁对谁错,是俄粉还是乌粉有理。现代信息视屏传递过来活生生的战场画面,呼啸的火箭,导弹,漫山遍野的坦克装甲车碾压庄嫁如无人之地。士兵的尸体惨不忍睹,城市一片废墟。在局外看着都心惊胆战,别说置身其中的感受了。

所以我们一边诅咒,又一边祈祷。该死的战争,该死的战争发动者。使用武力解决问题是有报应的,天理难容。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老子接着说。战争总是有时段的,不可能无休止的打下去。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古至今,发动战争是拼实力,拼经济。战争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打来打去,最后还是要坐到谈判桌上。即使所谓的胜者,自己也被拖累,遍体鳞伤。得到的胜利品也是残垣断壁。对文明的毁损更会愧恨千年。
山西省会太原市,古称晋阳。几千年的北方雄城,隋唐之后更是一座威震华夏的大都市。宋朝统一战争,赵光义3年屡攻北汉国的晋阳城要塞不下。后来不惜一切代价,终于攻破。赵皇帝气急败坏,一怒之下火烧了晋城古城。这还不算。又决口汾河水淹,让古城荡然无存。
战争过后,繁华变成死寂。3年后安定下来,身在皇位的赵光义才后悔毁了晋阳古城,万分惋惜。只好拨款又在汾河东重建太原。
大军过后,即是战争结束。战争过后必然是凶年。遍处是家破人亡,号啕凄惨。政治家数学家描写死伤习惯用百分之几,搁到每个人家就是百分之一百。残酷的战争,炸了房子可以修,城市毁灭可以建。但死了的残了的再也无法复原。即使活下来的人,心灵受到的重创几十年难以弥合。每一场战争过来,都是老百姓的灾难。大厦矗立,得多少年的心血累沏。连举世瞩目的纽约曼哈顿的双子座,911一瞬间毁灭了。重建家园,那得熬煎无数个艰苦的岁月。战争,凶哉!
和平发展,反对战争,永远是人间大道,是人类的主旋律。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
天道如此,人道如此,因果报应的规律谁也逃脱不了。良善自会有结果的。以强凌辱,强取豪夺,动辄就发动战争,兵戎相见是不可取的。
"果而勿矜,果而无伐,果而无骄。"
老子提耳告诫我们,无论是治国治世,治家律己,获得成功之后一定冷静,低调,扎稳阵脚。成事不易。成了之后别矜持,高高挂起,觉得自己了不起。成了之后,荣耀,光辉,鲜花铺天盖地,在此时不能飘飘然,热血冲脑。最需要按住高贵的头颅,有一颗平常心。成功之后的人,胜利果实在手,千万不能忘乎所以,认为自己不可一世,反而要谦逊,虚怀若谷。

”果而不得已,果而无强。"
成功之后,怎么样的状态好呢?大雪无痕,大形无影。成功之后好象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果而无强,好象没费什么力气拿到了一样东西,没逞强就胜算在握。孙子兵法有句经典,战争的最高智慧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老子在这里是告诉我们,不是简单的谈战争。更大的宽度,面对万事万物,积善如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物壮则老!大道的发现。宇宙间的所有存在,包括星空的,地面的,我们眼见的植物,动物,我们的肉体生命,按佛家的语言描写是"成住坏空"的循环。都在发育,岀生,成长,壮实,走下坡路,衰落,直至消亡这个过程中。
盈满则亏,盛极必衰,物壮则老,这都是一个意思。其中揭示的就是辩证的看一切事物。强就是弱。圈点到战争层面,逞强就是衰弱的开始。示贫示弱,却孕育着内在的强大基因。
本章最后两句"是谓不道,不道早已",是照应首句"以道佐人主的"结论。
老子说帮助别人,还是自己的行为,战争,兵戎,以势欺人,居高临下等这些姿态一律不可取。这些都是与大道背道而驰的,最后都没有好结果。不按天道的规律处理人间的事情,从岀发的开始就埋下了祸根,失败是早已注定的了。
《道德经》第30章是老子的战争观。他一生饱受战争之祸,尝尽了流离失所,亲人伤离别的悲惨痛苦。他又眼见到那些个战争的发动者,那些疯狂的噬血者,那些不可一世的战争强人,个个不得善终,没有好下场。人在大自然面前,在大道的变数之下,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俗话说,是鸡蛋碰石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和平发展永远是人类的主题。
兵者,凶器也。战争是最可恶的政治方式,从不会出现赢家通吃的结果。战争会死人,屠杀,无数生灵涂炭。
自古发动战争的没好下场。当年征服欧洲的法国人拿破仑,不可一世的希特勒,狂妄的东洋日本子,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怎么样的结果?
到了信息时代,近些年地球人直播了几场现代战争,两伊战争,科索沃战争,苏联和阿富汗,美国和阿富汗;还没有熄灭的叙利亚,还在导弹呼啸的俄乌战场……。都逃脱不了天命。善刀剑者刀下死,善战者必亡。不想议论什么正义非正义。反正在战场上死了的冤魂,永远不会停止索命的呼吁,迟早会和战争的发动者算帐。

世界历史上的许多战争,都是利令智昏的统治者的作品。本来日子过的挺好,但为了征服,为了掠夺土地和资源。结果激起反抗和对攻。一般下场都很糟糕。
说到人呢,也千万别活的得意忘形,欺弱榨贫。弱者道之动!活的良善一些,有点儿慈善心,路就往宽处走了。
(待续,第3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