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金凤凰纯文学】端午特刊
精华热点

端午
文/施宏(湖北)
时序仲夏 节令端阳
大江 龙舟竞渡
行吟《离骚》的屈子
被人们以节日的方式纪念
青衫 书卷 佩香草
与群山同诵一遍《天问》
一群鸟飞过苍穹 画出
一个问号 弓身在半空
问过天 问过地 问过
水中的鱼 也问过岸边草
汨罗江 不在大声喧哗
米粽 香囊传承思念之情

端午
文/乔庄河(四川)
1.粽子
困在情感淤地
自救的方式就是披上蓑衣
扎几道粽叶
似英雄带,包裹自己
扮着江湖客,不露声色
2.菖蒲
门楣上高悬的菖蒲
几近干枯,香味尽失
但人们还都相信
它们仍是存放在民间
可斩妖辟邪的,一把好剑
3.雄黄酒
五月五,斟满心机
只一口,寸断柔肠
千年的痴情
抵不住你一次烈性的伤害
一颗凡心,就是雄黄
4.赛龙舟
为思念,屈子为楚
他的大江沉没后
我们的江湖,只剩下
一个端午
用力划着,陪屈子度过

端午
文/涧之燕(山西)
一国人为一个人过节
用谷类草本……
甚至于一江之水
且经久不衰乐此不疲
一个高贵的灵魂
永远无法被一个时代淹没
萌发出跨越时代的精神
成为历史的长青树
屈原以身殉职
国亡了,楚辞活下来了
离骚永远被人们传承
有点“国破山河在”的感觉
他的爱国情怀
早已化作无量智慧
每逢端午
疯长

端午节,难忘的一天
文/张树宽
端午节,一个传颂的日子
人们永远难忘的一天
我要登上高处
迎接第一缕晨曦
之后,静静地、静静地
观看一轮旭日从东方升起
这天,是值得纪念的日子
五月初五,诗人屈原
已经走了两千余年
似乎还站在汨罗江边
昂起不屈的头颅
高举《天问》光辉的诗篇
伟大诗人的爱国精神
那些不朽的诗文
彰显诗人一片丹心
与国人共同跳动
和日月辉映
与天地一样,光辉灿烂
这天,我要看汨罗江里
棕漂水面,龙舟竞渡
我要手持艾蒿,向天祷告
我要为远去的诗人
高举一杯雄黄酒
抚慰诗人不朽的灵魂

端午,思念一个人
文/菲馨春(安徽)
这一天可以不码字
水之上不可不作为
擂鼓,号子,彩旗
龙的图腾与我们打成一片
多少年了,江水将楚歌洗得干净
永不变更的旋律
一种情绪纠缠不休
忧患明天的江山
他仰天长啸
义无反顾,纵身一跃
从此,江水愤愤不平
有幸托一个人的福
忧伤绽开花朵
我们的泪水有火的风度
蜜蜂的歌声确定了味觉
没有忘记天朗气清后的乌云
南山的马需要减肥
鼓点不曾停歇
山河共鸣,覆盖听觉
幻化出崭新的画卷

端午节 我们没有误解怠慢那个诗人
文/褚向平(河北)
切下一段段光阴
泡酒喝了吧 品出的家国味
再加上汨罗江不绝的江水
能不能酿成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两千多年了 世事浮沉
如今我们依旧拖着疲惫之身
拼命喊号子 划龙舟 包粽子
失望与喧闹同在
梦和蝴蝶同醒
羞辱跟颓败相连
载来载去的无数青山
回望过期的王城
指点雨后飘零的梧桐
打开轩窗 扯几把艾草
在小巷老街研磨
黎明 黄昏
寻觅他曾经痛失的故土
一遍遍延续着天问
不分昼夜 抄写
最古老的遗训
其实 我们从没有误解 怠慢
那个抱玉焚火的诗人
粽子
文/李振峰
江水的思想
浸泡出粘性和粘度
一袭蓑衣
平凡生活揭下的表皮
捆扎成有棱有角的城池
小小家国里 ——
饱含热泪
不忍滴落下来
一缕米香
一缕随风飘摇
而不飘逝的灵魂

屈原
文/彭郁青
你,那纵身的一跳
便成永恒
让世界知道了屈原
也知道了汩罗江
之后的五月都是闷热的雨季
一首《离骚》漂流而来
追寻太阳和春风
一个节日找回民族的自尊
从此,诗歌有了纪念的时辰
你使中国所有的江河
注定要穿过五月初五日
铿锵的击鼓和赛舟

屈原(外一首)
文/王文成(安徽)
世间盛不下你的正直
世道盛不下你的激愤
世俗盛不下你的才情
你不愿同流合污
一怒投江而去
上善若水
让河水洗去你的无奈
让河水成全你的人生
你的肉体虽然死去
但你的精神得到永生
其实你没有死
你活在了端午节里
你活在民俗中
你活在几千年世代人的心里
你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
你是弱者 弱不禁水
你是强者 不畏生死
你是华夏人的脊梁
你受到世代人民的敬仰
屈大夫 你权不高位不重
你的行为震撼了人民的心灵
如果人人都以你为榜样
何愁天下不太平
你是一个标杆一个象征
你在 总能激发
一代代人的激情
■ 端午
菜角粽子从喂鱼开始
一个人活在了人民的心中
从此演变成一个节日
粽香飘荡着农历五月的激情
一队队龙舟赛事
增添了端午的热闹
小长假里活跃着
农历五月的欢腾
端午节是一个安康的日子
悼一悼古人 想一想心事
寻找心中一点点正义
爆发诗情 读一读《离骚》《天问》
端午节是一个读书的日子
读懂屈原从政方向才不迷
不要人人都做诗人
但诗人的童真 诗人的激愤
哪能不留给后人
端午节是一种纪念
该忘的忘去
该记的一定要记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