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敦运 朗诵:汪音彤
编辑:杨建松
——廖桥是郑店街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北距武汉绕城高速3000米,西离京港澳高速2500米,东边500处就是107国道。廖家桥是该村里最大的自然湾,它占地0.396平方千米。2015年尚有村民94户,260人。

廖桥全称“廖家桥”,百年前这里极为偏僻,山不高但出产有限;水不恶,但阻隔交通。
到了康熙年间,江北一户廖姓人家因为输了官司而反复遭邻姓欺负,兄弟俩不得已背井离乡到这里避居。来到这片荒岭下,他们夜以继日地开山筑路,挖塘垦田,辛辛苦苦搞了上十年才在这里整出了一片像模像样的天地。由于甘愿恬淡,重农尊书,因此家里也渐渐出现转机,只是村外路窄沟多,出个门要弯很远才能踏上通往纸坊的大路,所以廖家湾里很难见到新面孔,不过这也让他们多了一份宁静,安然自得。
平淡的日子就这样过了几十年,小湾子也在日月轮回中慢慢长大,由一家分蘖成了十几户。白天炊烟袅袅,阡陌人牛;晚上油灯如豆,案列书墨。

那一天,老六突得急病,撒手人寰,望着未成年的幼子婴女,妻子哭得死去活来,半夜的哀音也常常惊醒全村。好在廖家长房颇为仁德,帮着弟媳度过了连续两年的饥荒,但弟媳也清楚长此以往会拖累众兄弟,不是久计。几年后大嫂做通了长兄工作,将弟媳改嫁去了江北,但临行时13岁的儿子死活不往,两眼发涩的大伯搂住小侄方彦对弟妹说:“伢不愿走,就留在我这里,你放心去吧。”
从此,方彦成了孤儿,寄居在大伯家。
寄居的生活即使再好,也找不回爹娘旧爱。别看小方彦只有13岁,可格外明理懂事,白天放牛,他在牛背上读书背课;晚上回家,他帮着伯娘喂猪吆鸡……
在伯父母家生活几年后,小方彦的声音渐熟,个子愈高,终于长成了一位膀大腰圆的小伙子,不仅浑身气力,而且满腹经纶。可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参加县试时,哭成泪人儿的妹妹找到了廖家湾,告诉他:“姆妈病危,想见你一面。”
听闻此凶,当初不远随母亲去江北的他双膝跪地,叩禀大伯,准他急往尽孝。老泪纵横的伯父伯母扶起苦命的侄儿,送他兄妹出门,一直看着他俩号过(徒步涉水)齐腰深的山溪,急赴西北。
等待的日子是最难熬的,廖家桥没有等到方彦娘的任何消息,五年后的正月倒是从江北传来一则喜讯,廖方彦两榜有名,且名扬天下。
那一年,湖北共上榜14人,其中江夏有容景春、吴本义,若是算上廖方彦,一共有三名新科进士啊。
接信的廖家湾立刻沸腾起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门贴喜联屋披彩,一连大庆了三天。
廖方彦(生卒年月不详),字英三,号芸台。江夏县南乡黄鹤一里廖家湾人,后因孝母迁居汉阳,嘉庆六年(1801年)辛酉恩科中考取三甲174名(末名)进士。被赐“同进士出身”。不久又参加翰林院举行的馆选(考试),得赐“庶吉士”。这在那时可是了不起的“最高学历”,被朝廷安排在吏部做了几年刚入流的京官。

不管官有多大,他毕竟有皇粮可吃,衣食无忧了。
衣食无忧的廖方彦时常想起闭塞的乡梓,想起与他一起号过山溪时冻得打颤的小妹,于是从微薄的俸银中挤出50两寄给大伯,希望他能在溪上修座石桥以利父老。然而,溪阔银少,伯父没能遂他之愿,直到嘉庆十一年(1806年)他掣签(抓阄)得官,外放湖南临武,做了知县后手头稍微活泛,再追寄俸银200两,村外石桥才得以凌溪过水,成为乡人坦途,也隆重登场位列阡陌地标。
那时贵为进士,外放当官还需“掣签”?
是的,起码廖方彦掣过。
这是因为天下官职有“肥”有“瘦”,如何妥善分配一直是历代朝廷的难点和痛点,为此闹过不少“党争”。历任吏部尚书无不为此绞尽脑汁。明万历二十二年(1595年),颇为灵光的陕西富平人孙丕扬独辟蹊径,创制了“掣签法”。“凡大选、急选,悉听其人自掣”,也就是不论贤愚清贪,一律要靠候官者自己的手气,依据抽签结果来安排职务。此法一兴,官员请托之风顿减,社风为之一振,朝野人人称道。
进入清代后爱新觉罗家族也觉得不错,遂让吏部也沿用了此法。后来保和殿的大学士(内阁首辅)张廷玉还说过:“丕扬创掣签法,虽不能辨材任官,要之无任心营私之弊,苟非其人,毋宁任法之为愈乎!盖与时宜之,未可援古义以相难也。”
掣签到湘西临武做了知县的廖方彦,一年的俸银也不多,仅仅白银45两,只不过还有一笔1200两的养廉银,另带2700斤禄米。好在临武地处僻壤,加上自身本就节俭成习,日子也还过得去。
却说这临武县境内有条武河,恩害参半,时常泛滥,近河生民常被洪灾所苦。穷家出身的廖方彦履职后经常下乡访情问业,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后就带领县人合力治河。
那时,民间治河所费都是当地百姓分担的,地方政府只是派员督修。所派之“员”不是县丞就是县尉,真正知县走向前台下到深水者凤毛麟角,但廖方彦不同,他不仅走向前台身先士卒,而且极为体恤乡民,压低捐数,自己倒是多次捐资献俸,助修河堤。当地方志曾记载曰:“遇河泛洪紧必佽(cì)助,且乐周济贫乏,虽囊橐(tuó)无余,称贷亦益。”这在当时“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贪腐成风的大背景下,廖方彦真可谓难得的一汪清泓。
没想到廖方彦的清廉及口碑倒引发了他人嫉妒,几个贪官在黑暗中罗织了一个罪名,偏偏诬告他有贪腐行为,称他家私万贯,曾寄款江夏,私修河桥沽名钓誉。
朝廷将奏谏转到都察院办理。

都察院当即派了一位官员来到汉阳和江夏两县,明察暗访。不查不知道,一访才发现廖方彦为官多年,老家那栋土砖房四壁萧然,早已成了危房。一妻两儿,只能靠自耕糊口。都察院官员回京后如实禀告,皇帝为之动容。遗憾的是廖方彦还没等到擢升喜讯送到,就在临武一病不起,遗尸他乡;廖家桥闻讯,全湾缟素七天,连路人都伤心泪流。
廖方彦古卒(去世)后,石桥也慢慢老了。无人承头,修葺自然不再,终于在一次春洪猛发中坍塌于浊浪……
又是几十年过去了,那年冬天这里来了一位李姓人,他发现这里有点商机,就置了一艘小舟,空闲时在此摆渡,赚两个小钱补贴家用。
一次为了几个船钱与廖家后生发生了争执。廖家伢说这条小港还没有“一尿宽”,你竟然要三文(约今0.6元)船钱,太贵了。
船家说:“嫌贵就不坐唦。”
“有这个钱,积攒几年都能修座桥。”
“就你?你要是修起这座桥,我立马休渡,远搬30里!”
这话真打人,也真长人志气,廖家伢一赌气,硬是发动家族、亲戚朋友集资,还真的就是把桥修好了。
就这样,重新矗立的廖家桥又刷新了这里的地标。
至于后来村里再无廖姓人家,那是别的原因造成的,与这石桥没有直接关系。
廖家人都搬走了,别姓人搬来了,但这里依然闭塞,丝毫不亚于当年廖方彦北去汉阳,号水披荆。
日历翻到了2023年。
2月20日那天,江夏融媒的一则消息把廖桥推上了“热搜”,文章的题目是:“开足马力!江夏将新增一条东西向大走廊!”

新闻说:“五台冲击钻机在斜坡上不间断开展桩基施工,预制梁厂工人们正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等工序,30米长的预制箱梁每周便可打造7片……位于纸坊街胜利村的车光大道西段一标段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70多名工人从2月2日复工起,就抖擞精神开足马力为整个车光大道项目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而加紧施工。”
这与廖家桥有什么关系?
有啊,因为这条大路就穿过廖桥,直指金口!
“据了解,S101新南环(车光大道)作为连接车谷和光谷的主要干道,东起于光谷三路,西接金口大道,全长约38千米,工期三年,计划2026年建成通车。”

“目前已开工的西段一标段项目,起于S113纸贺公路,采用转体施工方法,上跨纸贺公路、京广铁路,向北绕避武汉雷神特种公司,经波泉矿产公司后,在廖桥村沙里家与第二标段相接,全长3.59千米”。
沙里家也叫“沙李湾”,位于廖桥正东2000米处,现居22户、98位村民既不姓沙,也不姓李,均为后来移民。
2023年2月,经过沙里家的车光大道正在进行前汪大桥的施工,桩基施工已完成90%,预制箱梁施工也完成了10%,按计划到10月可以完成桥梁主体工程,12月完成包括沥青摊铺、护栏和标识标牌安装在内的附属工程建设。不久就可以通车。
区交通运输局高级工程师介绍,车光大道通车后,从廖桥不仅可以畅达郑店、纸坊、五里界、藏龙岛,到金口要不了半小时啊!
如果当初的廖方彦知道今天的乡梓,有了这么一条横贯东西的产业阔走廊和物流大通道,即使他远卧湘西,也该十分欣慰;如果搬走了的廖姓后人了解到当年的老家,有了这样一条流金淌银的准高速,我相信,他们也该回头,双手合十,笑着祝福!

彭敦运写于江夏

作者:彭敦运,男。湖北省学科带头人。湖北省地方教材审定专家。省教育厅重大项目(校本教研)组专家。中南三省班主任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中央教科所特聘专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线班级”专栏作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栏作者。国家NOC赛事班主任赛项设计人兼第一届裁判长。

朗诵:汪音彤,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现任武汉市江夏区融媒体中心播音员,国家一级播音员,普通话一级甲等,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江夏工作部成员,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会员。从事播音工作以来,共获得省市广播电视节目奖52个。爱读书,爱旅游,更爱用声音去创作、去分享!爱读。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协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武汉经开区朗协理事;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彭敦运【工笔江夏】系列作品
(请点击标题阅读)
1 《心上的金口》
2 《华丽转身的纸坊》
3 《坊城夜话——关于纸坊的传说》
4 《似梦非梦法泗州》
5 《有笔难绘保福祠》
6 《江城茶仓》
7 《织女临津也相妒》
8 《草色烟光情深处》
9 《圣水黄家湖》
10《报春梅》
11《白云阿的传说》
12《焚香谭古城》
13《雨过天青照大湖》
14《等鲤》
15《传奇嵌在湖中央》
16《惟楚有才》
17《首县首树》
18《邟侯大伽》
19《乡思如海》
20《奶奶给讲梁子湖》
21《梁子湖味》
22《白马头》
23《鼙鼓声中湖州矮》
24《九月桂花红》
25《五里墩》
26《古山铁锦》
27《沉钩夜泊山》
28《丁家咀》
29《干鱼庙》
30《志在鼎甲》
31《涉湖边上的洋码头》
32《打狗湖》
33《橘说江夏》
34《神堂海》
35《八分落霞》
36《枯竹海》
37《女台山》
38《黄公兰》
39《江城第一店》
40《扎营咀》
41《金水闸》
42《关门堤》
43《英雄村》
44《五枫桥》
45《种个墨斗再探花》
46《𡘧门口》
47《鲤鱼撩花》
48《拾遗元丰》
49《叶家海》
50《翟家边》
51《上马厂》
52《后屋》
53《湖咀曾庙供张宪》
54《廖桥》
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