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抒怀/《湾区诗歌》2023年六月刊总第40期
屈原投江
文/宗果
你在水里看到了天问里的云
云在水里等你。云不认识你
风在唱:竹叶黄,艾叶啷个香
死时,汨罗还是沧浪真的不重要
一跃就是千古。沉下——沉下
就沉下吧,反正端午不是你的
我与你与粽子与《离骚》
对鱼来说是一样,对水来说也是
屈原与八百壮士
文/陈昌华
公元前278年,他投的是江,汨罗江
公元1939年,他们跳的是河,黄河
水是源远流长的水
魂是亘古不变的魂
他们的前赴后继
在涛声依旧的江河
站成了顶天立地的永恒
他会唱《离骚》《九歌》《天问》
他们只会哼几句秦腔
词不同却心心相印
调有别却一脉传承
都是以身报国
他用笔,他们用枪
当国破之时
他们带着笔和枪
跳进了历史
一个和八百个
都是血肉之躯
八百个和一个
都一样惊天地泣鬼神
虽相距着两千多年
好像挺远
其实很近
他们用相同的方式
写下了千古绝唱
一样的阳春白雪
一样的下里巴人
一样的高山仰止
一样的流水知音
壮怀诗魂
文/易新南
你走出秭归的飘香橘林
荜路襤衫,披发行吟
你满怀热血慷慨悲歌
用生命撩发九州诗情
诗发了碩果累累的秋
诗兴了万紫千红的春
诗意了五湖四海的心
诗书了塞北江南的景
你听乎竞渡的龙舟桨声
炎黄儿女,狂飙奋进
你身后诗潮澎湃激蕩
让诗魂传承华夏子孙
诗醉了花好月圆的梦
诗史了日出日落的韵
诗亮了沦海桑田的道
诗旺了故国家园的运
《离骚》远去,灿若星辰
《天问》发聩,直贯苍穹
《怀沙》不老,如山长青
《九歌》屈赋,气贯古今
归去来兮,我们的诗魂
上下求索,我们的诗心
春馨烂漫回放之二十五 端午情之二
深信
文/张国军
做一条2300年前的鱼是痛苦的
那么好的春风吹不到身上
那么浓的芷兰落不成花溪
那么圆的秋月被乌云遮着
那么香的梅雪融化为污渍
你痛苦不堪地看到一个人的痛苦
他蹀躞顿足 孤踽独躅
长流的双泪像一个新丧父母的孤儿
更痛苦地是你看到他纵身一跃
好似这纵身一跃
就能追上他父母远去的脚步
这亘古不息的汨罗江啊兀自流淌
它已经听不到一个赤足的赤子愚痴的哭声
这南北蜿蜒的幕阜山啊
是谁孤家寡情的幕府
高于泰山的松涛是谁的呻吟
八百里洞庭的浪花是谁无声的呐喊
噢 年轻的寡人有疾
可以浪掷大把游移的岁月
哦 狐臭的君王无聊
能够虚揽众多接踵的美色
啊 一个不知进退的三闾大夫
弃之直如鄙履
一个瘦如骨柴的躯干
谁愿意听你喋喋不休的烦言
一边 是躲犹不及的棒喝
一边 是煽情炽烈的火焰
深信做一枚2300年后的粽子是幸福的
深信做一条2300年后的鱼
是幸福的
深信做一把2300年后的艾草是幸福的
深信做一条2300年后的龙舟是幸福的
鱼 像人一样悠游自在
人 像鱼一样饱食终日
只剩下一束孤零零的艾草
无家可归 偶尔
在五毒横行的日子
像一些怀沙的国殇 或者
像那篇苦悲其志的哀郢
斜插或者装点
千家万户时髦的
门面
水的骨头
文/独舞风铃
柔软的身体,长满劲骨
一路向前俯冲,蜿蜒于尘埃低处
撑起花草经络,泛活枯木翠色
刀剑齐舞,誓要斩断你手足
你不动声色,弓背奔突,驰出生路
乱石纷落,妄想砸你满身伤窟
你绽出冷笑朵朵,声音荡气回肠
寒魔,将你冰封
你笔挺的腰杆如白钢,在阳光下闪亮
炙火,将你烤干
你″“嗞嗞”地留下水垢,营养缺钙的植株
每当躁热在心中腾起
我便饮下你
点点滴滴,渗入骨髓
今又端阳
文/陈荣荣
岁岁端阳
楚云低垂
云洒泪光
~不朽的《天问》
《九歌》高唱,
在三湘大地
在五湖四海迴旋荡漾……
端午节
文/民冰
据说,端午节
是诗人的节日
我不是诗人,所以生活照旧
当穿行于散发粽糕香气的
大街小巷时,就口馋
我不是负义的人,吃水还不忘挖井的人呢!
对于粽子曾经的蒙难
也还耳濡目染了点常识的
题端午
文/李世琦
五月端阳粽子香,
粽香浸透汨罗江。
汩罗江上龙舟赛,
祈祷灵均细品尝。
端午吟
文/千户玉君
片片粽叶裹吉祥,
枝枝艾草飘清香,
艘艘龙舟飞天渡,
条条彩线绕星光。
茫茫荆楚人忠良,
泱泱华夏国运昌,
年年端午唱九歌,
岁岁平顺颂安康!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