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
文/曹静实
吃粽子 戴香包 系花花绳
这似乎是儿时过端午节的主题
不知从何时起
为了增加自己的文化内涵
我竟也追溯起了端午节的历史渊源
端午节与春节 清明节 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它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
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民间传说尚有纪念伍子胥
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
越王勾践的说法
但最广为流传的还是纪念屈原
自2008年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以来
似乎纪念屈原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
你瞧,早在端午节前夕
人们就开始包粽子、卖粽子
做香包,搓花花绳,割艾草
不仅在早市,有时走在路上
你就会看到大车小车上装载着
各式各样的粽子,五颜六色的香包
千百年来
端午节就这样被人们演绎着
作者简介:曹静实,原名曹全领,男,汉族,陕西省周至县人。政工师。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加拿大海外作家协会会员。现居住在陕西省西安市。自由撰稿人。平时爱好文学,诗歌,音乐。曾在各大诗刊发表诗歌作品多篇。并在当代诗人网、当代文化艺术人才库举办的第四届“李杜杯”诗词创作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端午
文/施宏
时序仲夏 节令端阳
大江 龙舟竞渡
行吟《离骚》的屈子
被人们以节日的方式纪念
青衫 书卷 佩香草
与群山同诵一遍《天问》
一群鸟飞过苍穹 画出
一个问号 弓身在半空
问过天 问过地 问过
水中的鱼 也问过岸边草
汨罗江 不在大声喧哗
米粽 香囊传承思念之情
作者简介:施宏,荆州市作协会员。南昌军山湖诗社会员。中国室内高级设计师。热爱文学,在清浅的日子里,用我的素笔,书写生活里的美好。在近三十多年岁月里,坚持写作,笔耕不辍。有诗歌,散见报刊杂志和文学公众号。
端午
文/文宗禄
几千年下的粽子雨
包着一个人的悲叹
前看看后看看
始终没有逃过乌云的摧残
涨满了汨罗江
华夏的每一滴雨每一条河
从此就一直陪着
记不住饮了多久汨罗江的水
只明白它成了这片土的血液
哀叹不是世间的容器
和阳光一起微笑的影子
踩着人间烈火
用关不住风的身体
看屈子魂游走汨罗江
除了夕阳还有星光
作者简介:文宗禄,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数首诗。
端午寄怀
文/樊志刚
时常想起
沉吟在汨罗江边
郁郁而终的
诗人屈原
我一次又一次的
叩问灵魂
总是被他的
高洁震撼
如果世道昏暗
宁可死去
也不随波逐流
苟延残喘
世上的腥风血雨
从未间断
人类天天上演着
苦乐悲欢
这一切都是
共业感召的因缘
难道不是人生
最好的历练
渔夫的沧浪之歌
也曾让我思索
依稀看到江月中
荡漾的小船
欲近端午
独坐林中默想
其实所有呈现
都不过心中幻相
我敬畏屈原
也赞叹渔夫之见
更庆幸自己
夕阳畅晚
作者简介:樊志刚,(净馨)辽宁铁岭人,七八年考入师专中文系,曾在市委宣传部,市人民银行等部门从事文字工作。从小在农村长大纯朴与善良,陶醉大自然,感恩社会及党的培养。每每有感寄之于笔端,散见于《世界作家园林》《国际文苑》,《凤凰诗社》,《新华网》,《中国诗歌网》,《中国爱情诗歌网刊》,《百度》,《今日头条》,《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头条》等多家媒体。
面向端午
文/孙生荃
似乎是一次邂逅
刮起乡愁的遗风
那每一位与来由相关的名字
故事从来都让人感动
哪一条彩虹
不展现给你斑斓多娇的情景
哪一条从不干涸的河流
不浩荡着华夏民族的文明
此刻的粽香氤氲着多少苍生的善良与满足
那些眼花缭乱的葫芦菖蒲香草彩绳
有多少祈祷词沉浸在其中
如一缕火燃遍雄鸡的版图
汨罗江从来就无法平静
屈夫子的呐喊犹响彻在山谷
震天的锣鼓威风着多少龙舟竞渡
气势在盛世中壮大汹涌
面向端午
就心系展望与传承
面向端午
画圆日月就不折不扣……
作者简介:孙生荃六零后。吉林长春人。入伍七年,肩负多职,新闻与文秘工作之余酷爱文学,其诗歌,散文,新闻等作品发表于《前进報》《解放军报》一及地方报刊杂志。多篇诗歌作品收录诗集和获奖。用正能量的作品歌颂真善美。現为長春市九台区新诗会员。
汨罗江的夜晚
文/褚向平
暮晚 我又去了汨罗江边
想洞穿千年前
写《离骚》那个诗人
家国有难 为什么
不选择一隅偏安
为什么不选择 清风明月
自甘淡泊 或者
柳荫树下 聊以自乐
蝴蝶在飞 风在流浪
星星在天上 后来者从不绝望
夜宴残醉 醉了所有的承诺
而你深爱过王城 最后还是残破
但终究有一天
相信你的坚信依然活着
冗长的修辞重新归于简略
我们高举灯盏 引你
回到天磨成圆
地削成方的故国
作者简介:贤达,原名褚向平,石家庄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人民艺术家协会会员 。曾出版诗集《静水流深》散文集《静水微澜》创作的大量诗歌散文见于各报刊杂志,并被许多网络平台转载。《诗选刊》、《关东诗人》、《延河》、《长安文艺》等杂志刊登。《中国当代诗文典藏》、《诗与远方》《诗歌经典2017》、《华语精品悦读》等书收录。
端午
文/豫东坷垃头
苇叶、糯米、雄黄酒、龙舟……
为了这一天
为了一个人
释放自己的信仰和崇拜
一场水呈现出平台
让受伤的鱼,流血的鱼,喊冤的鱼
避开火焰和利刃
展现悲喜
登场的艾草带领逃亡的人
朗诵
五千年的文化
水,顺明月的方向
再次报幕
水底的诗人登场
作者简介:张兴云,网名豫东坷垃头,男1952年8月生,河南省永城市李寨镇农民,中共党员。童年流过浪,少年读过书,青年当过兵,中年打过工做过小贩,干过30多年中国最小的官。38岁突发少年狂,在《诗刊》《诗神《大河诗刊》》《西北文学》和报纸副刊发诗100多首,获全国诗赛优秀奖十余次,出版诗集《布衣诗情》,现为永城市诗歌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协会员。
端午
文/萧瑟秋风今又是
多角的粽子
多情的思念
或青竹或芦苇
包裹着五彩的斑斓
包裹着甜甜蜜蜜
在节日的氛围中迷离
可曾想这粽香的来历
曾经的三闾大夫
曾经的《离骚》鼻祖
更是谏诤典范
被放逐、被驱离,踽踽独行
汨罗江成了最终宿地
龙舟追逐着往日的谜底
粽香在人间飘荡游移
《九歌》芳菲
《天问》不及
《离骚》《楚辞》,万卷归一
成就了香草美人的文体
作者简介:刘洪起(笔名:萧瑟秋风今又是)天津人,教育工作者。喜欢旅游摄影,寄情山水,云游天下。常用诗歌的形式记录描述生活的点点滴滴,抒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挚爱情怀。
端午节
文/达官
端午粽子飖香
吟诵着屈原旳诗篇
艾蒿菖莆悬挂
屈原的灵魂永远光耀
龙舟竞渡
把屈原怀念 呼喚
你忧国忧民
你的美政搁浅
理想破 遭惨淡 痛苦不堪
你满怀绝望仰天长叹
做出震人心魄的壮举
用生命发出警世的呐喊
纵身投入汨罗江
涛声化作滚滚惊雷
盘古开天的超然
悲愤欲绝的身影
流传着永恒的故亊
一首首激昂的诗篇
闪烁着光辉思想的光焰
上下求索的绝唱
打动着亿万人的心房
你的爱国情怀
吟诵着千里波涛
浓情了端午
世代子孙相传
泱泱大中华
有你的人格魅力
世代千古传扬
作家简介:冷观达,四川资中县作家协会会员。1995年开始发表作品。散文、诗歌、小小说见刊于各级报刊。
端午怀想
文/卢进国
一只只粽子摆上了餐桌
节日里,我在品尝着美味的粽子
艾草挂上了门楣
端午节,一个凝聚了屈原情怀的节日
此时,龙舟在江面上竞赛
呐喊声,此起彼伏
这一天,荆楚儿女打捞起悲壮的诗魂
遥望汨罗江水
五月的江面
我们有着奔涌不息的怀念
屈原,一个闪光的名字
始终萦绕在我们的脑海
行吟泽畔,一轮冷月
映照仰天长问的倔强身影
处浊世而独醒
忠而被谤,信而被疑
飘香的棕叶
裹住了千年的悲伤
仰天长叹,纵身一跃
水面上,生长的大片菖蒲
折射出诗人不朽的灵魂
如今,屈原离开我们已经二千多年
他的爱国情操
万古长存
作者简介:卢进国,男,汉族,大专文化,1965年4月生,加拿大海外作家协会会员,荆州市诗词学会会员,监利市作家协会会员。有文学作品散见于《北美翰苑》《诗情太平洋》《中国乡村》《党员生活》《湖北文学》巜荆州文学》《诗词报》《心潮诗词》《荆州日报》副刊,《宜昌文学》《监利作家》《洪湖文学》等报刊和海内外网刊上。
主播简介:美丽阳光,闫晓慧。东北长春人。退休教师,热爱音乐、舞蹈、模特表演等。更酷爱朗诵。经常参加电台播音录制!心态阳光,用声音传递正能量,愿意把爱心、快乐和幸福传递给每个人!现被几个平台邀请做播音主播!
南京头条编委会精英团队
顾问:风鸽/李成东
编委:王明生/翁德云
审稿:陈其昌/赵贤龙/万俊卿/燕儿/思羽/单色梦/毕绪金/高鑫/文成武就/萧瑟秋风今又是/翁德云
主编:无言独上西楼
主播:桃子/林海/阿红/田佳丽/袁嘉敏/蒙古人·大生/素心如雪/晴耕雨读/芳草青青/陈东/雯萱
关于赞赏:阅读量达到4万人以上,点赞人数达到20人以上,留言人数达到20人以上,返实际到帐金额的60%,3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不予返赞赏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