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 活 记 事(二篇)
作者:姚志刚
诵读:王家明
润 身
我的家乡营口是辽河边上的一个小城,在小城的一条小街上,有一个小小的诊所,叫“润身诊所”。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总觉得胸闷气短,寝食难安,去医院没检查出个一二,却开了一大堆的药。
妻说:“你去找老中医赵润身调理一下吧。”
我问:“哪个医院的?”
妻说:“个体诊所。”
我一听,“不去,砸人儿的地方。”
妻提高了声音,“找赵润身看病得早晨5点钟去排队。”
“什么?”我瞪大了眼睛,“有这样的老中医?”。

于是,一天清晨妻带我赶到了“润身诊所”。如妻所言,诊所的外面已排了一长溜看病的人,妇女居多。7点放号,8点看病,还真得有点耐性。
没到8点,赵润身来了。
我定神一看是个八十多岁的小老头,须发皆白,瘦骨嶙峋,有些内陷的眼窝里小眼睛闪着光,说话慢条斯理的。对了,就像我后来在大医院里看到的雕塑李时珍的模样。
赵润身问病问的细,有时还反复问。一边问一边下着药方。所以,一上午也看不了几个病人。
他似乎也不急。
终于我坐到了老先生的对面。他看完眼睛看舌苔,号完了左手号右手。然后出语惊人,“你没病!”
“啥,我没病?”我怀疑自己听错了。
“是的,你没病。”老先生又笑眯眯地说道。
“那……”我不知说什么好。“那.....是不是得开点药?”我问。
“不用。”老先生摆了一下手,叮嘱道:“少点应酬,多点运动,放松心情,劳逸适度,就好了。”
我半信半疑的站了起来,“那...先生,收多钱?”
老先生伸出一个手指,“一元钱的挂号费。”
一元钱 !?我又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对,一元钱。”老先生又重复了一句。
我对老先生顿生敬意,不是因为他只收了我一元钱。

按老先生所说,我放松心态,参加了一些运动项目,果然渐渐的睡眠、精神都好了起来。
在后来的岁月里,每到医院看病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这个名叫润身并以德润身的老人,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医者仁心。
两年后,听人说赵润身先生逝世了,终年86岁。我心中一酸,眼眶便湿润了。
我和润身先生只是一面之缘,或者说是一元之缘,但这个瘦骨嶙峋的小老头在我心中伟岸如山。

手机的故事
那天上午,我乘347路公交车去动物园。
车上乘客不多,我走到后面选了个座位。刚要坐下,猛然发现相邻的空坐上有一个手机。
我拿起手机按了一下,屏面上蹦出了一个苹果,还被谁咬了一口。我还想按,忽有一种窥人隐私的感觉,便停了下来。
这是谁的手机呢?
我正想着,有布谷鸟叫,那是手机发出的声音。我接了一下,听得出是一个小伙儿的声音:“这个手机是您捡的吧?”
我说:“是呀,是呀。”
他又说:“那是我落在座位上的,您能还给我吗?”
我乐了,说:“你的东西当然要还给你了,不知你现在在什么地方?”
他说:“我在八大处了,您什么时候能还给我呢?”
我说:“我去动物园办点事儿,一小时后咱们在北京射击场站见面吧。”那是我上车的站点。
他连连说:“好的,好的。”
车到动物园,我小跑着办完事儿,又乘上了回返的车。
大约半个多小时后,车到北京射击场站。我看见站台上站了十几个人,其中一个眉清目秀的小伙子和一个满脸阳光的姑娘一齐将目光对准了我。那小伙首先发话,“叔叔,是您捡了我们的手机吧?”
我说:“是的呀。”
说着话,我把手机交到他的手里。
他笑着对我说:“叔叔,谢谢您,这里储存的许多信息是不能丢失的。”说着话,他将一盒弥猴桃递到我的手里,而那个姑娘也将用塑料袋装的一盘香蕉交给了我。两个人几乎同时说:“叔叔,不成敬意。”
我笑纳了。我觉得我收下的是一份尊重。
捧着弥猴桃和香蕉往家走,我心里特别高兴,前几天老婆对我说,她想吃弥猴桃。
近日,和一个朋友闲聊。这个朋友说,他在公交车上捡了一个手机。
我问:“您怎么处理的?”
他说:“那手机铃声响起来时,我把它关了。”
我沉默了。
我知道,从此他不是我朋友了。

作者简介
姚志刚 做过知青、教师、演员、军人、记者、主持人、总经理。
著有《人生之旅》《大道无门》《门王韩召善》《那时我们正年轻》《家有敝帚》《走过岁月》《姚志刚诗选》《姚志刚快板作品选》等;
曾获营口市首届辽河湾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奖,辽宁省首届、第三届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营口市文化艺术贡献奖。
曾与伙伴获第四届艺韵北京群众曲艺大赛一等奖,第十届北京快板邀请赛暨京津冀快板邀请赛一等奖和创作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