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奇爱情故事)
相濡以沫
作者:老革
十二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一个多月后,一场意想不到的变故打破了这份宁静。
张生的舅舅有一个本家亲戚,名叫赵毅,住在赵家庄,比舅舅小几岁。舅舅听说赵毅这几日要去张生和翠花所在的县城办事,便托他顺道打听一下朱府的消息。
这天傍晚,赵毅办完事后径直来到张生舅舅家。正巧,张生、翠花和舅舅舅母四人正在客厅里闲聊。赵毅进屋落座后,见全家人都在,便毫不避讳地将他在县城听到的关于朱府的消息一一道出。
那天中午,赵毅骑着快马来到翠花和张生所在的县城。经路人指点,他很快找到了朱府所在的村子。然而,当他看到朱府大门紧闭,门上还贴着县衙的封条时,不禁大吃一惊。
赵毅翻身下马,向路边几位老者打听朱府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巧的是,其中一位热心的老者正是朱府原来看守大门的王贵王老汉。得知赵毅是外地人后,王老汉便把他拉到角落里,详细讲述了朱府前些天发生的事。
原来,翠花和张生逃离朱府的第二天上午,县太爷李贵骑着高头大马,身着新郎官的服饰,嘴角带着得意的奸笑,带着一顶迎亲的轿子和一队人马前往朱府迎亲。
当他来到朱府门前时,发现门口的两名衙役不见了,心中顿生疑虑。于是,他下马带着众人走进朱府院子,只见院子里空无一人。他径直走进大厅,只见朱员外和老夫人正坐在桌前喝茶,对他们的到来视而不见,这让李贵极为不快。他立刻命手下找来那两名衙役。
不一会儿,两名衙役来到李贵面前。还没等他开口,他们便扑通一声跪下,结结巴巴地将前一晚发生的一切一五一十地禀报给了李贵。当两名衙役刚刚叙述完事情的经过时,李贵气得火冒三丈,恶狠狠地朝着跪在地上的衙役各踹了一脚,气急败坏地大声呵斥道:“赶快把小姐给我找回来!”
与此同时,李贵又命人找来府里的两名马车夫。得知小姐与张生的去向后,他吩咐两名衙役各骑一匹快马,沿着线索追下去。他狠狠地瞪了一眼朱员外和他的夫人,歇斯底里地咆哮道:“来人呐,把这两个贱人押回县衙,打入死牢!再把朱府给我封了!”说罢,他便气势汹汹地带着一帮人扬长而去。
后来,据传说,朱员外与老夫人被押回县衙后不久,便因无法承受严刑拷打,没过几天便双双丧命。那个毫无人性的李贵,见朱员外夫妇已死,又心生歹意,趁机侵吞了朱家所有的土地,还将朱府的房屋占为己有。李贵的这一卑鄙行径,令当地百姓深恶痛绝,大家纷纷痛骂他是个强盗。
此时,翠花在一旁听到这一噩耗,只听她一声惊呼,便从椅子上摔倒在地,当场昏厥过去,嘴里还不断吐着白沫。张生被吓坏了,急忙俯身蹲在翠花身旁,一边用手推着她,一边焦急地呼唤:“翠花,你这是怎么了?翠花,醒醒呀!醒醒呀!”舅母见状,立即蹲下,用大拇指按住翠花的人中穴。过了许久,翠花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悠悠醒来。张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赶紧把翠花扶进屋里,让她躺在床上休息。”舅舅在一旁说道。舅母与张生一起将翠花搀扶到屋内,轻轻地将她放在床上。翠花躺在床上,不停地哭泣,无论张生如何劝解,她都不肯停下,嘴里断断续续地叨念着:“爸爸妈妈呀!都是女儿不孝,您二老不在了,可让我怎么活呀!”
此时的翠花,早已哭得肝肠寸断,张生与舅母也跟着她一起落泪。就这样,大约过了一个时辰,翠花可能是哭累了,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翠花本是一个娇弱的女子,从小到大备受父母宠爱,从未经历过如此残酷的生离死别。
她深知,正是因为自己的缘故,才招致父母的杀身之祸,因此内心充满了愧疚,觉得自己愧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的突然离世,让本就脆弱的翠花在心理和精神上几近崩溃。
守在一旁的张生,看着已经睡着的爱妻,心中也满是自责。他想,如果不是自己与翠花结婚,岳父岳母也不会惨遭李贵的暗算。想到这里,张生也不禁抽泣起来。
十三
翠花躺在床上,一直昏睡不醒。张生坐在床边静静守护着她,直到第二天天亮,翠花才微微睁开双眼。得知夫君守候在身边,整整一夜未曾合眼,她急忙坐起身来,用双手紧紧抱住张生,眼神中满是心疼与愧疚。当两人的泪水交融在一起时,他们也在无声地传递着彼此的心意。经过张生的耐心劝解,翠花的心情才渐渐平复。
早饭后,舅舅再次询问张生和翠花今后的打算。张生看了一眼媳妇翠花,缓缓说道:“舅舅、舅母,您二老也都看到了,我的父母已过世多年,如今岳父岳母也撒手人寰,我唯一的亲人就是您二老了。我们除了这里,无处可去。这件事我虽未与翠花商量,但她一定会同意我的想法。”张生说到这里,又看了一眼翠花,接着说道:“我们打算在这里安家。这次投奔舅舅家时,岳父岳母早已做好最坏的打算,把家里的所有贵重物品都让我们带了过来。我想请舅舅帮忙,找个机会把庄上的里长(相当于现在的村组长)请来,跟他商量一下,看能否给我们一块宅基地。”
张生话音未落,舅舅便笑着打断他:“张生呀,咱爷俩真是不谋而合,你和翠花的事情,我和你舅母早就有所打算。前些日子,我已经和庄里德高望重的赵志诚里长商量过了,他答应给你们一块宅基地,让你们盖房子,并落户赵庄。赵里长和你姥爷是一个辈分,咱家和他们也是同宗同族。”
舅舅话音刚落,张生看了一眼翠花,两人会心一笑。
赵庄的村民们听说是给赵林的外甥盖新房,庄里的能工巧匠们纷纷主动前来帮忙,纷纷表示不收工钱也愿意出力。这让张生感动不已,也足见舅舅在庄里的人缘极好。
四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座具有明朝风格的典型四合院落成。这座四合院完全按照朱府的格局修建,由张生亲自绘制草图设计。房屋装修完毕,家具布置妥当后,张生携翠花搬进了新宅。两人又仔细参观了一遍整个院落和各个房间。参观结束后,翠花深情地对张生说道:“谢谢夫君,你的心真细,这座新宅的房间格局和家具,与老宅一模一样,住在这里,真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张生听后,笑着说道:“只要夫人满意就好。”
为了纪念逝去的岳父岳母,张生在修建大院门脸时,特意让工匠将刻有“朱府”二字的木匾挂在大门上方,让翠花真正感受到回到家里的温暖。
从此,赵庄也有了一个“朱府”。
从此,在赵庄也有一处朱府。
十四
搬进新宅后,小两口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尽管翠花出身大家闺秀,但她身上丝毫没有大小姐的娇气。她天生心灵手巧,无论什么活计,只要一看就会。就说做饭吧,在舅舅家住的那段时间,她帮舅母做饭,很快就学会了各种菜肴,而且味道十分可口。搬进新家后,家里的饭菜便由她一手包办。
张生也没闲着,通过舅舅的引荐,他买了20亩土地,购置了各种农具,还买了一匹黑马和一辆马车。一切准备就绪后,张生便开始犁田种地。
在这期间,聪明伶俐的翠花又跟舅母学会了纺线织布。尽管她学习织布的时间不长,但她织出的棉布质量丝毫不逊于他人。在学习纺织的过程中,她与庄里的姐妹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大家都对她赞不绝口。
每当布料积攒到一定数量,张生便赶着马车,带着翠花一起到集市上售卖。由于翠花织的布料质量上乘,价格又公道,前来购买的妇女络绎不绝。只要他们的马车一到集市,布料很快就会销售一空。
逢年过节,张生和翠花都会把舅舅和舅母请到家里团聚。平日里,他们也常去舅舅家探望,帮忙干些零活。因此,舅舅和舅母非常喜欢这对懂事、有礼貌且体贴入微的外甥和外甥媳妇。
在日常生活中,张生与妻子翠花相敬如宾,从未因琐事争吵。在众人眼中,张生是一位模范丈夫,而翠花则是贤惠的良妻。然而,五年时光匆匆流逝,翠花却始终未能生育。为了寻求解决之道,张生陪伴翠花前往神医张半仙处求医。张半仙诊断后遗憾地表示,翠花患有先天性不孕不育症,无法治愈。
得知这一消息,翠花如同遭受五雷轰顶,一时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竟昏厥过去。此后,她的身心再次受到创伤,不得不卧床休养半月有余。张生则始终不离不弃,每日悉心照料,喂药喂饭,无微不至。
翠花康复后,与张生坦诚相对,深感愧疚未能为他生下一儿半女。她毅然提出让张生纳妾,以延续张家香火。然而,张生只是淡然一笑,断然拒绝,并郑重承诺,无论未来如何,他都会与翠花携手共度一生。听到这番话,翠花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抱住张生,泣不成声。
此后,这对夫妻在平淡的田园生活中,始终恩爱有加。他们不仅自给自足,还常常行善积德。每当邻里遇到困难,缺钱少粮时,他们总是慷慨相助。对于因贫困无法入学的孩子,张生和翠花主动出资,让他们得以读书识字。久而久之,夫妻俩在赵庄百姓心中的地位愈发崇高。
夫妻俩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赶集。无论是否购物,每逢集市,他们必定前往,只为享受那份热闹与欢乐。
(未完待续,请您继续欣赏民间传奇爱情故事《相濡以沫》十五、十六、十七、尾声、)
作者:老革
【作者简介:张文革(笔名老革)老三届、老知青。退休前从事建筑工程行业。现为:长春市朝阳区作家协会会员、长春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虽到古稀之年,仍酷爱文学。喜欢写小说、散文、回忆录等体裁、作品散见于文学报刊及网络平台。
写作宗旨:在文字里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安度晚年!】
编辑、制作: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