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毒草(长篇小说) 董顺学 著
第十九章
大年初三一大早,周思甬穿着新买的黄军装,去了齐梦鹭家。
其实,他腊月二十九才去的齐梦鹭家,中间隔了三四天时间。
上次去的时侯,他把在红柳镇买的红条绒外套作为新年的礼物,送给了齐梦鹭。他和齐梦鹭是心心相印的恋人,如果几天不见,就相互思念牵挂,所以,周思甬一有空就往齐梦鹭家跑。
周思甬今天邀请齐梦鹭到他家去,大年初三,他们大队排练的戏今晚就要上台演出了。在排练的三本革命样板戏中,两本戏里有他扮演的重要角色。虽然齐梦鹭在学校时看过多次周思甬演的戏,但一听到周思甬邀请她看戏时,仍然很乐意去看看。齐梦鹭临走时穿上了周思甬给她买的红条绒外套,长短宽窄都很合身,她特别喜欢这件衣服。只要是周思甬买的,即便是衣服不太可心,她仍然觉得很喜欢,真是爱屋及乌。
周思甬和齐梦鹭两个手拉着手,行走在乡间小道上,心情十分愉悦,好像鸟儿都在为他们歌唱,树木为他们跳舞,大风为他们吹奏。鲜红的条绒衣服发出了耀眼的光泽,与太阳的光线融合在一起,仿佛照得大地一片通红。齐梦鹭到了周思甬家后,周思甬的母亲对这个未过门的儿媳嘘寒问暖,关心备至,一会儿端这个一会儿拿那个,热情的就像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让齐梦鹭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
大年初三的下午,人们就开始忙着送纸,就是把三代宗亲的灵魂请到家里过完年,初三又送回坟茔。其实,送纸并不到坟茔里去,而是在离家不远的路口,将三代宗亲的神牌连同冥币和黄表一块烧掉就行了。
榆树湾今年送纸的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两个小时,因为今晚大家还要去大队舞台看戏呢。虽然是旱年,粮食大幅减产,群众生活困难,但人的精神面貌倒是挺不错的。一年辛辛苦苦下来,难得在过年的时候缓几天,趁此机会也乐上一乐。
太阳还没有落山,王堡大队各生产队的人和周边大小队的人,都陆陆续续地往王堡大队戏台那儿走。锣鼓一响,孩子们就急着催促大人带他们去看戏,整得大人饭也吃不完,锅也顾不上洗。
王堡大队的戏台是一座土砖木结构的古式建筑,据记载是一九四二年修建的,距今已有二十五年了。这座戏台建筑质量相当高,二十多年来没有发生过任何质量问题,只因屋顶瓦片破损翻瓦过几次,再没有动过一砖一木。戏台和北面的庙是同时修建的,南北相对,遥相呼应。庙和戏台都是斗拱结构,松椽松檩,雕梁画栋。戏台虽然建筑面积不太大,但看上去高大气派,相当雄伟壮观。戏场约两亩大,戏场北面是现在改成学校的方神庙,南面是戏台,东面是大队部,西面是大队医疗站。天刚黑下来,挂在戏台上方的三盏气灯就点着了,照的戏场和戏台上如同白昼。戏场里已经挤满了人,站在戏台上往下一看,黑压压的一片。今晚来看戏的除了本大队的人,周围邻社的人来了不少。
王堡大队今年的社火内容也是挺丰富的,用纸糊了一只毛驴,用木条做了一只旱船,用纸和大麻皮做了两只狮子。演戏之前先在戏场里耍了毛驴和旱船,又舞了狮子。毛驴由一男一女两个人表演,女的是媳妇,男的是丈夫。剧情是丈夫送媳妇骑着毛驴转娘家,半路经过一条小河时,毛驴陷入泥中,小两口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将毛驴从泥中拉了出来。
旱船也由一男一女两人表演。剧情是姑娘坐着船,艄公用单桨划着船,遇上大风将小船吹入浅滩搁浅,在艄公和姑娘的共同努力下,将小船从浅滩中成功移出。
狮子的表演更吸引人,观众都很期待。狮子糊得特别像,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两只眼睛嘀溜溜旋转,而且闪闪发光;狮子张着血盆大口,露出了红红的舌头和长长的獠牙;金黄色的毛有一尺多长,在不停地抖动;脖子上挂着拳头大的铜铃叮叮当当直响。威风凛凛的狮子往人群里一扑,吓得娃娃吱哇乱叫。舞狮子的人一般都会点武功,王堡大队舞狮人是张大宝和张二宝兄弟俩。他们家是几代的武艺人,他爷爷是远近有名的张把式,他父亲也继承了他爷爷的武艺绝技,大宝二宝也得到了他父亲的真传。兄弟俩都是三岁开始练武,经过十几年苦练,已经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各种拳法套路娴熟精湛,枪棍刀剑样样精通。狮子进场时,兄弟俩先来了个连环空翻,从戏场的这一头一直翻到了另一头,站稳后走到了戏场正中间作了个罗圈揖,向观众表示致敬,然后“啊”的大喊一声,将绣球抛到空中,只见两只狮子如下山的猛虎,摇头摆尾地扑进了戏场。随后耀武扬威地绕戏场周围跑了一圈。顿时,戏场周围的人都自动往外退了好多几步,使场子的空间变得大了许多。舞狮正式开始了,先打了个“四门”热了热身,然后两只狮子在舞狮人引导下,嗖地一下子蹿上了一人多高的梅花桩。狮子在梅花桩上如履平地,一会儿在梅花桩上翻跟头,一会儿在梅花桩上直立行走,惊险的动作吓得观众惊叫不停。表演完梅花桩又上了三层高的桌子,这个动作也十分惊险。狮子在三层高的桌子上上下自如,在桌子上面翻身打滚,观众的喝彩声不断。接下来是狮子吃灯笼,吃灯笼没有上梅花桩和上桌子惊险,但十分有趣。舞狮人将两个红灯笼分别放在两只狮子面前,狮子发现红灯笼后,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便开始由远到近地进行反复观察和试探,用舌头舔,用前爪触摸,最后确认灯笼对它构不成威胁时,便一口吞下了灯笼。狮子吞下灯笼后觉得觉得胃里难受,吐也吐不出来,拉也拉不下来,肚子疼痛难忍,经过一番折腾,费了好大劲才把灯笼拉了下来。整个吃灯笼的过程表演的非常逼真,惹的观众笑声不断。在狮子吃灯的空当,两个舞狮人打了一套小红拳,表演的十分精彩。狮子吃完灯笼后,紧接着又开始了禳孩子的活动。大人抱着自己家未满周岁的婴儿,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生怕狮子把孩子吓着。然后放到戏场里,让狮子从嘴里吞下去,又从屁股里巴出来。
据说经过狮子这样禳解过的孩子吉利,不得病。所以,今天晚上禳娃娃的人也不少,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起了队,估计不下二十个。孩子禳完后,家长孩子给狮子嘴边上放一两块钱或几盒香烟,阔气一点的家长给狮子挂一匹红。
榆树湾的张老汉平时喜欢和人开玩笑,逗乐子,今晚也抱着自己八九个月大的孙子让狮子禳解一下。可是,顶狮子的这四个人都是原先和张老汉耍笑时“有过节”的人,趁此机会故意刁难张老汉。当张老汉把孙子放到戏场里后,两只狮子你闻闻,它嗅嗅,而且一惊一乍的,做出好多很夸张的搞笑动作来,但就是不把孩子吞下去。张老汉怕大冬天的把孙子冻着了,一个劲儿催促让狮子赶快禳解,可从狮子口里传出的话是:“狮子想抽烟了。”
张老汉无奈,赶紧跑到小卖部里买了四盒“滩羊”牌香烟。但两只狮子分别将四盒烟吞下去后,仍然不给张老汉的孙子禳解,张老汉开始骂骂咧咧地说:“赶快给我孙子禳解,不然我对你们几个不客气!”
狮子还是无动于衷,又从口里传出话来:“狮子想喝酒了!”
张老汉没办法,只好又跑到小卖部买来了两瓶“金糜子”酒,两只狮子分别将两瓶酒吞了下去。这时的张老汉满以为狮子开始为自己的孙子禳解了,谁知两只狮子吞下酒瓶后,走路开始前摇后晃,左右摇摆,一副酩酊大醉的样子,并从口里传出话来:“狮子喝醉了!”
张老汉简直被气疯了,二话没说照着两只狮子的勾子上狠狠地踢了几脚,只听顶狮子的人在里面“妈呀”一声惨叫,然后乖乖地为张老汉的孙子禳解了。
两只狮子故意刁难张老汉的经过虽然是戏外戏,但同样让观众笑得前仰后翻,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今晚是第一场戏,也叫上台戏,一般只演折子戏不演本戏。按照原来的老习惯,今天晚上的头两折打台戏是天官赐福和刘海撒金钱。但现在老戏当作“四旧”给破掉了,改演新折子戏《红灯记》第八场“刑场斗争”、《沙家浜》第四场“智斗”、《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打虎上山”。
周思甬的父母亲领着未过门的儿媳齐梦鹭老早儿就来到了戏场。为了更好地观看,他们特意搬了凳子,抢占了有利地形。
社员们对年前排练的三本革命样板戏很期待。看了这三折戏后,果然觉得演的好,很感人,尤其对周思甬扮演的李玉和、杨志荣两个重要角色,赞不绝口。
《红灯记》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在第八场“刑场斗争”里,日本鬼子要李玉和交出密电码,李玉和宁死不屈,被日寇打得皮开肉绽,带着沉重的脚镣和手铐,与敌人做着顽强的斗争。雪白的衬衣被鲜血染成来红色,脸上留下了多条伤痕。周思甬演的太投入了,对剧中人物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台下的很多观众流下了泪水。
周思甬父母和齐梦鹭看得更加入神,在他们三个人的心目中,台上表演的周思甬已经变成了真正的剧中的李玉和。李玉和全身的条条伤痕,让他们三个人疼到了心里,不由得潸然泪下。
《沙家浜》第四场“智斗”,主要讲述的是阿庆嫂为了掩护当时藏在自己家中的新四军同志,不让他们遭受到国民党反动派迫害,从而与刁德一和胡传奎展开斗智斗勇的故事。在戏剧当中的阿庆嫂沉着冷静,以不卑不亢的情绪,沉着面对多疑、奸诈的刁德一和草包司令胡传奎的询问,与国民党反动派代表刁德一巧妙的周旋,最终化险为夷,为新四军的撤离赢得了时间。阿庆嫂的扮演者余彩霞,不但唱腔声音圆润,字正腔圆,悠扬婉转,清脆动听,而且动作娴熟大方,精准到位,神采飞扬,眼神传情,说话口齿伶俐,谈笑风生,把刁德一和胡传奎搞得晕晕乎乎。余彩霞的精彩表演,充分塑造了阿庆嫂这位地下共产党员,与敌人斗智斗勇、机智勇敢的光辉形象。
《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打虎上山”描写侦查排长杨子荣接受打入匪窟任务后,沿着土匪脚印前往威虎山,当接近威虎山匪窟时,打死一只猛虎,引来了巡逻的土匪,英雄杨子荣借土匪的“引见”顺利进入威虎山匪窟。杨子荣骑马上山的场景采用了传统的虚拟手法,用一马鞭儿来形容表演骑马。通过演员运用劈叉、与虎周旋等连续高难度的形体动作,加上阵阵的虎啸声、马嘶声,烘托孤胆英雄的光辉形象和强烈的戏剧性气氛。
周思甬刚扮演完李玉和,卸妆后,又急急忙忙化妆扮演杨志荣。他的嗓音高亢洪亮,在幕后先唱了一句“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然后随着快节奏的锣鼓声,头戴狐皮帽子,身穿着一件狐皮领子的二毛皮大衣,手挥马鞭,一整套骑马的动作干练、飘逸而有力。他骑马到台口后连劈了三个叉,紧接着拉起皮大衣的衣襟向观众亮了相,让观众无不喝彩!周思甬利用演奏过门的机会稍微平了一下气息,然后演唱了一大段唱段: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色换人间!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为剿匪先把土匪扮,似尖刀插进威虎山。誓把座山雕,埋葬在山涧。壮志撼山岳,雄心震深渊。待等到与战友会师百鸡宴,捣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
这一大段秦腔唱段,周思甬唱得很入板,让戏迷们过足了瘾。周思甬在舞台上尽情地表演,齐梦鹭坐在戏场里聚精会神观看,连一句唱词和一个动作都不放过,她紧攥着双手为他加油鼓劲。

作者简介

董顺学,汉族,宁夏西吉县人,生于1955年10月10日。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系。先后在西吉县工交局、统计局、计划委员会、计经局、震湖乡政府工作,担任过国营企业厂长。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喜欢读书,热爱文学,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丰厚的生活实录,创作过中短篇小说。退休后,用近五年时间完成了这部五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狼毒草》,终以抒怀于文学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