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曦诗歌】走在老去的路上(52)
江南篇——再读李煜
他出生在兵荒马乱,群雄逐鹿的时代。曾坐拥南唐盛景,安享江南风雅。也曾被迫出降,沦为亡国之君。他是史上最有争议的皇帝,却是最没有争议的词人。最令人陡然心痛又怦然心动的是:他的生命只活了四十年,而他的词作却活了一千年。
亡国之后的李煜,性情大变,大彻大悟,一改之前的花天酒地。对国破山河的沉痛哀悼,成就了他的一代“词帝”。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也许算不得什么真正的繁华盛世。可在当年战乱频繁的年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政权更迭中,维持时间最长的政权也就十几年。而南唐虽然只有三代君主,却传了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其鼎盛时,有三十五州之地域,号称十国之中的“大国”。
还原战旗招展,厮杀不断的历史现场,能保持那么久的安定,富贵与繁荣,李煜怎会不为这“三千里”江山,和“四十年”家国的玻灭而感叹?
世上人只说李煜的词悠远绵长,却看不到“连宵汉”三个字背后的豪气。在壮美的宫殿内外,是玉树,是琼枝,在那样的环衬下,一个坐拥江山的皇帝,如何能拾得了干戈呢?
如果通读后主的词,大概都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他的后期词作,都有一个鲜明的持点;初读开篇的时候,总被一股浓浓的愁绪所包围。那抑郁,悲愤,甚至热烈到让人窒息的伤痛,恰如一江奔流的水,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呼之欲出却又热辣灼人。
然而,在“咆哮”过后,换来的是淡淡愁绪的凄婉和悲凉。结尾大多还是回到日常细碎的生活中去。是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惆怅,是对仓皇辞庙日却来不及挥泪辞宫娥的无奈。
很多人嘲笑李煜,说江南水软,养得他失去了男子汉气概。大丈夫生且不畏,死又奈何?可李煜毕竟不是匹马戎装的英雄,他只是个风流才子,儒雅有余而刚烈不足。他不是运筹帷幄的皇子,不是满服踌躇储君,不是心机沉重的阴谋家,更不是睥睨天下的枭雄。可他虽没有选择皇位,可历史却偏偏选择了他。
再读李煜,让我明白;人生长路,很多时候由不得我们自己选择。执着还是虚妄,全在个人信念之间。但命运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方向的最终裁定者。在人生的每一个路口,决定方向的最终还是我们自己。虽然我们常说随缘而安,但这所谓的缘分也要靠自己去争取,去珍惜。任何人生的机会,都不会无缘无故。所以说;人各有志,虚妄淡然,皆是表象。
晨曦 于江南《素心禅室》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