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三羊河畔》的文字中,重新认识故乡
——浅读杨金霞散文集《三羊河畔》有感
作者:雨落江南

当我从杨金霞老师手中,接过她散发着墨香的散文集《三羊河畔》时,首先就被书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我想,这副色彩艳丽、充满浓郁乡村风格的水彩画,一定是依据本书中不止一处描述的三羊河畔的风光而设计的吧!
说实话,我是花了近两天时间,一口气读完《三羊河畔》的。放下书本,掩卷沉思,心中似有诸多感悟,不吐不快。
我为什么要“从《三羊河畔》的文字中,重新认识故乡”呢?说来惭愧,和金霞同为陇县人,我却对生我养我的这块宝地的民风民俗、历史典故、风土人情、地方物产等等,关注度远远不够,就连我曾经倾注感情去写家乡的文章,也寥寥无几。因此,通过金霞书中的文字,我才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故乡。如此说来,我算不算是故乡的叛逆者呢?
如果要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括《三羊河畔》这本散文集,那一定是语言文字清新优美,文章质朴耐读,故事情节贴近真实生活,读后引人深思。
读金霞的《三羊河畔》,犹如在最美的“人间四月天”,携着温润的春风,沐着暖阳,行走在山青水秀的山野,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心底洞明,物我两忘!
金霞笔下的故乡三羊河畔,像一幅幅清新的水墨画,像耳畔不绝回响的鸟鸣声和袅袅的炊烟,更像父亲守望一生的麦田,读罢让人流连忘返,不舍得走远。
只有在心底始终坚守着真善美的人,才能把小时候清贫却快乐的生活,描写得如此生动传神而又难忘,让人读得笑出泪来。就如她在《童年印象》的文末写道:
“童年啊!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是的,作为同龄人,我们都曾有过相似的清贫、快乐,一想起来就不由得双眼含泪的童年。金霞替我们写出了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金霞笔下伟大的母爱,不是说教式的,而是大蛮《娘》临死前,留给智力不健全的大蛮,一箱子亲手缝制的鞋子和棉衣棉裤......看得无不让人泪流满面!
金霞在《生命的壮歌》中所写的人物,“宝鸡西和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公司位于陇县)总经理李军虎先生,是一位与“食道癌抗争了近二十年”的癌症患者,足以给不懂医学,对癌症十分恐惧的患者以强大的精神鼓励。
至于金霞在书中记载的如《故乡的年》、《家乡的腊八》、《陇州乞巧节》、《剪窗花》、《燎疳》、《游灯笼》、《游百病》、《送花糕》、《坟会》等本地民俗,陇州的皮影雕刻家陈招贤,以及千年古刹《华严寺》,则是在为一部分几近失传的陇州民间文化树碑立传,完全可以作为珍贵的民俗资料永久保存下来。
在作家行业里的散文写作者,是一个较庞大的群体。我自己给散文写作者,从不同的视角大致分了三大类:鸡汤营、阳春白雪派、写实派。
鸡汤营既是一群人建造一个营地,挖空心思地用华丽辞藻精心熬制“心灵鸡汤”,然后自饮自嗨,不醉不归,就是不食人间烟火。岂不知这样空洞无物的“鸡汤”喝多了,也可能会消化不良。
阳春白雪派既是一群个人生活优渥,双脚不沾泥土,每天的生活除了吟风弄月就是无病呻吟,仿佛不写尽风花雪月,就一定对不起眼前的岁月静好似的。却是写尽风花雪月事,不肯低头看人间。但也不能说“阳春白雪派”就完全脱离了真实生活,他们写的千篇一律只是自己的生活,至于底层百姓所经历的不易和挣扎,人家是不愿意放下身段多看一眼的......
杨金霞老师的散文,无疑属于最贴近真实生活的写实派。我个人以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应该离现实生活近一些,离人性近一些,且能够俯下身去,真切体会各阶层百姓所经历的苦难和挣扎,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好作品。否则,纵然再好的文笔,都不能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作家。
关于写作视角这一点,杨金霞老师无疑是我敬佩的作家之一!我相信金霞未来的文学之路,一定会越走越顺畅,越走越开阔!
同时,也期望金霞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并有更多的好作品以飨读者!
2023.3.25(1530)
作者简介:

雨落江南,本名苟筱霞,陕西陇县人。陕西省作协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多种报刊、网刊、微刊,入选多种选本,诗歌散文偶有获奖。已出版诗集《走过四季》,散文集《人间如此美好》。曾主编散文集《西府散文百家》,小美文集《云朵依旧很美》,葛千荣诗集《陌上吟》。现为微刊《在水一方诗刊》主编,《关山》季刊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