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上白云
文/周天明

一
上月11号爬上天马山顶欲往白云山,却因中饭到点而搁浅。之后总想找个机会去一趟,因石城山势“谽谺如雉堞”在这段应是最出彩的一段。
这段时间不冷不热是爬山的好时节,可惜到了梅季雨水有点多,我选定端阳过后就去。可是端六下了一天的雨。端七早上起来,虽然天空仍阴沉沉的,但白云山、天马山清朗无染。唯有今天有暇余,我决定立即成行。跟老婆打了招呼,匆匆捎上水、食物、凉具雨具、和拐杖,把油门踩到南都寺后,刚好8点30分。下车来见有小雨,心生迟疑,见行人熙熙攘攘,人家都不怕,我怕什么?毅然决然踏上征程。

二
上白云山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都有毛狸路,唯有这条从北边蝙蝠岭上的我没走过。而从蝙蝠岭到天马山顶,再从天马山顶到龟蛇山顶(因有一巨崖像龟蛇相会)我是熟门熟路的。这次我要考察的重点就是从龟蛇山顶到白云山顶这一段。
在路上碰到一拨从白云山方向过来的人,我向他们打听路是否好走,回说好走。我兴致勃勃,一路上特别注意辨认那些属于白云山林场的山坑,因那些山坑我少年时到过,至于脚下的路反正都是薄刀背,跟老鼠跳比简直就是小不点不值一提。

白云山林场到石塘村的横路有特别标志性的意义,如果到此就表示到了白云山的半山腰了,每过一个山头,我总希望它出现。当看到被火烧后高耸入云的山脊线横亘面前时,我想横路应就在前方不远了。可希望总令人失望。我硬着头皮继续攀爬。爬到半途,忽然风声大作,豆大的雨点砸将下来。火烧后光秃秃的,没地方避雨,我赶快打开雨伞。可山岗处特别撩风,雨伞变得像纸鸢。我急中生智坐到一株枯焦的树衩上,用背后的树桠固定住雨伞。肚子有点叽咕了,趁机喝几口水,将半块面包吃完。
雨稍停,继续赶路。将爬上炮头的时候,后面追上来两位年轻人,一问,他们也是上白云山的。我趁机向他们讨教指示桩上除海拔外,那些方向下的数字代表啥意思?他们也说不知道。很高兴有同行人。可是年轻人脚步快,眨眼间不见他们的踪影。

三
好不容易爬上这个炮头,它成为去年山火的分水岭,山北被火烧得烂焦,山南留下郁郁葱葱。少时听大人说下面的坑叫老鼠梯,我姑且叫这个山头为老鼠梯顶。接下来是一溜的下坡,树木葱茏,下到底部,果然发现横路。叉口处立有指示牌,向南白云山状元峰,向东石塘村,向北石城山。海拔指示桩表示是449米。
这时雨越下越大,眼看白云山近在咫尺,我不忍半途而废,顽强前行,果见有人工石级上通,心中窃喜,想来到顶触手可及。想不到时到中餐,家妻看我未返来电询问,我因信号不好,且处静音,一时未复。拿出手机拍照时发现有来电,又一时接不通,这就急坏家人,以为我出了什么情况。我勉强发出信号和现场照片后才安定下来。
不料这上白云山的石级有点长,中间又有几处塌方造成石级损毁,走起上坡来气喘吁吁,脚步像挂铅似的。食物和水也越来越少,心头不免俗虑袭来。这时两位年轻人从白云山返回,我急忙向他们咨询白云山回龙庙的情况,有否人在?有否水供应?回说皆没有。胖一点的年轻人看我有求助的样子,就拿出他自己仅有的一瓶矿泉水分我一半。我不忍推辞。他以为我有嫌疑,特别说明水没吃过,你老放心饮用。我用十分钦佩的眼神赞许他们。

四
终于到达白云山顶,“白龙廟”庙门直对我而开,我心中大惑,2016年我从岗谷岭上去的时候明明记得庙门是向南的,今天怎么是向北了呢?
我急忙围着山顶转了两圈,整个山顶就安放三间庙宇,三间伙房,除北面因通门户有狭窄的路道外,南面杂草丛生,东面留一小径大概与大橱山相连,西面即通往岗谷岭与山门头。我怀疑自己发生错觉,就用手机指南针贴着墙面测量,朝向确为指北偏东10度。因平时对县志中说大橱山在白云山之西的说法存有很大的疑惑,这次也用手机指南针测了一下,大橱山的方位是在白云山东偏西30度的位置。

庙门前立有一块白云山介绍牌:白云山:主峰状元峰,最高处海拔633.2米。据清康熙《永康县志》载:"时有白云缭绕其上,故名。"又据清《道光永康县志》载:"白云山南之望山也。员峰耸拔,上际云表,正当县治与学宫之前,端峙若宾,俗呼为状元峰,每朝有云气升腾其巅,则是日必澎雨,人常侯之以为雨征。相传其上为葛洪炼丹处,石鼎犹存,人因立葛仙翁祠"。"白云积雪"为永城八景之一。再看海拔桩标示的白云山高度是616米,我不知633.2米与616米是什么关系。
看看海拔桩上还标着一个数字,白云山距离蝙蝠岭是3公里,我掐指一算,从早上8点30分出发,到白云山顶已足足化去4个多小时,不管从那个方向回去都还得化同样的时间。
为了进一步核实来时各处的有关情况,我决定原道返回。返回的路上,我还频频回首,对着白云峰和大橱峰湧起的云雾拍照,两者之间铁塔排成一行,就像兄弟手牵着手。只是白云山头尖顶窄像个弟弟,大橱山头大顶宽像个哥哥(海拔557米)。

五
雨越下越大,下山虽然相对轻松,但怕路滑,不得不小心翼翼,加之走的都是羊肠小道,崎岖山脊,力做久了难免脚酸腿胀。我抱着宁可慢不可失的态度,争取踏实每一步向前移动。
为了弄清此条路线上究竟有多少炮头(山峰),我开始计算,如果白云山顶按海拔桩616米计算,石塘横路海拔桩号449米,那么从此处到白云山顶的直线高度是167米。倒数过来第2号峰为老鼠梯顶,山顶没有设立海拔桩,但低处的路边立有一桩标示海拔为442米。倒数到第3号峰我开始意识到海拔桩标的可能与实际不附,就用手机指南针去测量,结果海拔数据是452.4米。

这时风云顿起,云雾从新店方向急速越过山脊线往永祥方向流动,开始到处出现海市蜃楼般的景观。一会儿城市高楼,原野运线,群山顶峰的画面像电影镜头般轮番上演;一会儿浓雾密布,人如漂浮在汪洋大海之中分不清东南西北。幸亏脚下只有路一条,虽然看不清前面到了哪个山头,但凭上下坡的感知,还是能判断是否是峰顶。
这样倒数到第4号峰手机测是452.5米。倒数到第5号峰隐约看见龟蛇石测得数据是450.6米。倒数到第6号峰是天马山顶海拔高度455.4米。倒数到第7号峰是431.3米。倒数到第8号峰是397.5米。倒数到第9号峰蝙蝠岭头是338.8米。倒数到起点站南都寺海拔是161.2米,这时时间指向下午4时30分。

从整个线路直线距离看是3公里,直线高度是473米(白云山按标准633.2米算),但由于山峰与道路都由弓字形和之字形构成,实际长度和高度不知要延长延高多少倍。我耗时8小时,按每小时走10里计算,相当于匀速走了80里路。
这段路中,最热地段是蝙蝠岭至天马山段。在我返回到天马山顶时就有连续不断的男女冒雨攀登,有的根本不带雨具。其中一位老板上天马山后感叹“真舒服!”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来?他说太忙,事务处理完才来的。
回到家有点累,洗漱毕睡了一觉,醒来口占一词:
踏莎行·雨中上白云
欲践前言,瞻观气象,青山似改朦胧样。匆匆踏向白云尖,先风后雨淋鸡状。
九道山梁。千般石障,如弓裸脊惊魂荡。仙翁问鼎炼丹炉,当空降下飞天将。
记于2023年端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