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故里说徐福
王业松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金山镇有个徐福村,这是徐福的老家,村里有个徐福祠。6月19日,笔者在金山镇高镇长陪同下参观了徐福祠。
徐福(市注1),字君房,齐地琅琊郡(今徐福村)人。秦代著名方土(注2),相传也是鬼谷子的关门弟子。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徐福受秦始皇之令,率童男童女三千人东渡瀛洲(日本),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日本的《日本国史略》中也提到:“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但徐福“止王不来”(注3)。
赣榆区的金山镇,原名徐福镇。徐福祠的院内有2002年连云港市市长刘永忠与日本国国会议员羽田孜(日本前首相)共同手植的银杏树和日本国西岗正浩先生来徐福祠培育栽培的七叶树。
祠中除介绍徐福生平、东渡事迹和徐福文化外,还有当时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1992年为首届徐福节贺词:“徐福乘槎(注4)竟不回,广招子弟驻蓬莱。二千年后思亲节,姑信仙才是霸才”。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先生也曾给徐福故里赣榆题词:“日中友好始祖——徐福”,韩国韩中亲善协会会长李世基题词说:“徐福——韩中亲善之先驱者”。
徐福东渡,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专家已经得出的结论是徐福船队经现在韩国的济州岛到达日本列岛。
徐福东渡出发地不止一处。其中有浙江省象山县、慈溪市。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此处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一处出发地是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的千童镇。
当时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征召数千童男童女及百工,由盐山集训后出海,成功东渡扶桑(日本)。盐山素有“千童故里”和“中国历史第一侨乡”之美誉。现在沧州市区有千童公园、千童路,街边有大型的徐福和千童塑像。从汉代起,每逢甲子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千童镇都举办大规模的信子纪祀活动,叫“千童信子节”。现在盐山县千童镇每5年举办一次“千童文化节”。寄托怀古念远之思,呼唤远行人魂归故里。
千童镇与日本徐福会及东京、京都、佐贺县、新宫市、串木野市、诸富町等民间徐福研究团体都建立了密切联系。日本多次派员到千童镇考察,盐山县也成立了千童文化开发基金会,建了千童神祠。2006年,盐山千童信子节被列入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日渊源的“活化石”。
徐福历史贡献在于他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跨海东渡第一人,在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在于他是丝绸之路东方航线的开拓者,他比郑和下西洋还要早1600多年。徐福东渡,对中国古代航海技术、海洋探险、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徐福东渡,展示了中国古代民族的勇气和智慧。徐福东渡,还在于他为了摆脱秦朝苛政,寻求蓬莱仙境,建立思想乐土的政治愿望,创造了成功东渡日本的奇迹。
徐福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媒介,徐福对东亚古代文明的传播,对中日韩人文层面的联结,对珍爱和平、共同发展、向往自由幸福的人类终极目标,追寻探索精神的传衍,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在当今“一带一路”、重建海上丝绸之路亦有巨大作用。
徐福东渡是功是过,不同角度有不同看法。史学家、外交家和航海家认为徐福有功,但民间有几种观点看来也有道理。一种是爱国者的看法,认为徐福东渡不归是叛国行为。其实,历史和当代名人的诗也有此意。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曰:“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唐代诗人汪遵《咏东海》诗曰:“漾舟雪浪映花颜(注5)徐福携将竟不还”;司马迁的《史记》说他是“止王不来”。赵朴初会长的诗曰“徐福乘槎竟不回”。,这些诗意都希望徐福归来,诗中用的“竟”字有谴责和惊叹的意思。一种是舔犊情深的母亲看法,认为徐福带走几千名孩子出走是对家庭的破坏和拆散,违反了人世间的母爱,让孩子失去了母亲,让母亲失去了亲生骨肉。这是不可饶恕的罪行。
是非自有公论,功过后人评说。同样的人物,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情去看,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功与过比较,笔者看重徐福的功。
注1,市,是“芾”的古写,音fú。徐市,即徐福。
注2,方土,方术之土。泛指从事医、卜、星、相一类职业的人。古代自称能访仙练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
注3,止王不来,意为留下称王不再回来。
注4,乘槎,音chéng chá,槎,同茬。乘槎,即乘坐竹木编成的筏。
注5,花颜,指徐福东渡时带的三千名漂亮的童男童女。
作者王业松简介
王业松,男,1934年⽣,汉族,江苏省泗阳县⼈。南京⼤学中⽂系毕业。曾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助理,在公安部外事局和教育局任处、局⻓,并兼任《公安教育》编委主任。现为中国散⽂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报》《⼈⺠论坛》⽹、《中华英才》半⽉刋、《亚洲财富国际交流》⽉刊,以及南⾮出版发⾏的《⾮洲时报》等报刊发表⽂章。已经岀版《呼应》等九卷散⽂集,计300万字。其中《⾬中送魏巍》、《我送荣毅仁副主席回家》和《我在中南海⼯作期间花絮》等散⽂在社会上⼴为流传。作者年已九旬,但仍在为时代发声。读者可从中听到⼈⺠的呼声,看到国家发展的脚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