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时兴送健康
董邦耀
现时,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平时吃饭丰盛的就像过年一样,一日三餐变着花样吃,都不知吃什么好了。通常请客都会客气地说:现在,谁还缺吃一饨饭,主要是见见面,聊聊天,而不在乎吃什么。
于是,请客吃饭变成送健康的现象便应运而生。省去了繁文缛节和客套,三二好友根据相同的喜好相约而行,互相送“流汗”、送“愉悦”,或送“保健”,既保养了身体,又增进了友谊,身心愉悦而轻松。
送“流汗”:室内健身,中药熏蒸与汗蒸,砭石汗蒸,打球,爬山,踢球,瑜伽,骑行;
送“愉悦”:图书,踏青,伴游,唱歌,观展 ,朗诵,观影,竞赛视频号和抖音。

送“保健”(品):按摩,徒手疗法,头疗,养颜,护发,修脚,采耳,修甲,(国家认可的十大保健品):汤臣倍健,安利,康恩贝,纽崔莱,紫一,完美,东阿阿胶,碧生源,修正,仁和药房。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财富。我们所拥有的最大的财产,就是我们的健康。你的身体,只有你自己来珍惜爱护,别人是帮不了的。
这句话是毛泽东主席的名言。无论在什么时候,想要做成功一件事,勇往直前、意志坚定,这些都是其中一环,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是基础,也是必须。我们平时往往都强调梦想和奋斗,总是忽略了身体的健康,试想,就算今后真的成功了,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因为,我想多活些年,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就接触到了“治未病”的中医理论:注重饮食调理;身心健康;安心舒适的心态。自然,也就接受了治未病的中医治疗观点,以及顺应健身养生的趋势。所以,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使用保健品,从甲壳素到仙妮蕾德,从美宝到HGH,从完美到修正……在我看来,早早花些给医院花的钱,比以后医院逼着你花天价的钱划得来。
尤其是退休了,有了更富裕的养生时间,时不时被老友约去体验一些养生项目,自己也将适合的项目和保健品介绍给老友感受一下。
那天早上,按前一夜约定的时间,我开车先接上战友高总玉泰,再接上刘局科芳,让他俩去“氧发堂”中药洗发、头疗,解决顽固性头痒、掉发,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改善头疼, 睡眠记忆力衰退,舒筋通络,保持头皮通透,增强毛囊对血液养分的吸收,不断生成黑色素,缓解白发生长。
氧发堂的梁老师和小赵、小刘技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三。躺在按摩床上,一股浓郁的中药甜香味扑鼻而来……我见梁老师和小赵技师,娴熟的手法用中药水给刘局和高总洗完头发,又在给他俩按摩肩颈,可能俩人都被按摩的很舒服、惬意,只听微鼾袅袅,昏然睡去,待整个程序结束,刘局说,还没有这么放松过,他们俩人都说头不晕了,肩背不疼了,感到轻松了许多,真正体会到了“中药头疗”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也认真回忆了一下,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头疗,晚上一直难以入眠的我,每到晚上就瞌睡的睁不开眼,因而,昨天晚上应完成的此稿,今中下午才交稿。
走出氧发堂,已到午饭口,我说,咱们去龙凤山吃“农家乐”吧。刘局和高总表示同意,说他们还没去过。市区离龙凤山只有20分钟车程,但给人感觉是已进入秦岭深山:山峰高低错落有致,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木,清清溪流,幽深水库。刘局触景生情,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个难得的好地方。
进得农家乐,只见大厅小屋全是人,难得找到个空桌。仔细一想,原来今天是个周日,退休几年的我对周几已经淡然不记,忙不叠地对二位老战友说,忘了今天周日,与休假的人“撞了车”,都是我的错。
等到落坐,店家按每人26元的标准餐,上了几个农家凉拌青菜,一份蒜苔炒肉丝、一份红烧肉,当然,少不了擀面皮、热(水围城)、凉搅团、蜂蜜棕子、荞面饸饹,西府风味,尽显特色。
正好下午三点,是与“徒手疗法”王大夫见面的时候了。所谓“徒手疗法”,是“以手代针”,用手按摩、有针灸的感觉,还可以正骨、复位。王大夫是修行人,给朋友治病,是在积德行善
我让刘局第一个上了按摩床,他给王大夫说最近就是腰椎疼,别的没有啥。王大夫看了他的气色和舌像,告诉他不光是腰椎间盘的问题,还有肝虚、火旺、颈椎疼痛;而且,工作压力大,精神和心身一直处在紧张状态,需要打通心包二脉、疏理肝脾、疏通气血。刘局说,就是的。他俩一开始是说着,按摩着,渐渐地不见刘局发声了,而是鼾声大作……待按摩结束,刘局也结束了鼾声,幽幽地说,很不好意思,上午睡一觉,下午又睡一觉。没觉着你按摩腰椎,腰椎却不疼了,真是手到病除。

(刘局科芳(里)和高总玉泰(外)正在头疗。(董邦耀摄)
王大夫说,见你很劳累,刚才专门多按了按管睡眠的穴位,让你放松,多睡会。也多按了按管腰椎的穴位,不一定按腰,效果却是一样的。
待我按摩完,照了照镜子,长年伏案写作造成的驼背,经过前些天王大夫的正骨,也挺直了不少。
一天的身体调理,让人感慨万千。大自然、社会、人体、万物均需要清、调、补。只有天地人和,保持健康,和谐共生,生活才会更美好,微笑才会更长久。
作者简介:
董邦耀,笔名骊山、高言,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原为铁十师47团学兵15连学兵、《陕西高速》杂志执行主编、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史志办主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文学创作研究会顾问、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977年以来,文学作品和征文等获奖百余次,出版报告文学集《长安飞虹》(陕西人民出版社)、《大道星光》(太白文艺出版社),个人文集《浅海掬浪》上下卷(中国文联出版社)、散文报告文学集《大道撷英》(太白文艺出版社)和散文集《浪花如雪》(沈阳出版社),主编出版《陕西高速》杂志、报告文学集、画册《龙脉天路》、《情铸生命线》等,2006年入选《陕西文化名人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