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稿人:叶民霞
朗诵者:宗 敏 舒 萱 吴昌平 熊馨蕊 李 翔

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从一开始就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本期节目,由五中朗诵团队带我们一起来了解《项英引领廉风》。

(项英铜像)
项英是湖北武昌县(今江夏)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位工人出身的工人运动领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0年,中共中央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派项英到中央苏区,领导中央苏区的建设和廉政工作。当时,中央苏区各级苏维埃政权的大多数工作人员,能够保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为苏维埃的各项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有少数不纯分子,受做官发财、贪图享受、自私自利等不良思想的侵蚀,出现了铺张浪费、贪污腐化、以权谋私和官僚主义现象。
项英十分重视中央苏区出现的这些不良现象,撰写了《反对浪费,严惩贪污》等文章,指出:红军在前方进行革命战争的关键时刻,“在后方的同志,除了积极领导群众去参加革命战争、建立巩固的后方外,最重要的就是节俭经济来供给红军,帮助红军去进行革命战争”,对于各种贪污腐败的行为,“都非用革命的纪律制裁不可”。
1932年春天,中央政府派人到兴国、万太、赣县等县检查财政,发现兴国县主席与财政科长、鼎龙区财政科长以及兴国县所办的国营商店的经理等人,存在吞没公款,伪造账目等贪污舞弊行为。项英对此极为愤慨,命令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将兴国县主席与财政科长、鼎龙区财政科长以及国营商店的经理等人一律撤职查办,送交法庭审判。项英认为,必须将贪污分子驱逐出各级苏维埃政府,并加以严惩,不然则不能树立苏维埃政权的威信,更不能有力地领导人民群众,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

(项英在《红色中华》发表文章《反对浪费,严惩贪污》)
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扩大,国民党在靠近革命根据地的各交通要隘设立了管理所、检查站,加紧了对中央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严厉禁止食盐、布匹、煤油、药材等生活必需品流入革命根据地,并实行“五家连坐法”,规定五家中若有一家将食盐等运往根据地,其他四家隐瞒不报,五家都以“赤化”罪处理。
为了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临时中央政府采用多种方式和渠道,组织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国民党统治区,秘密建立采购站、转运站等机构,从事粮食、纸张、钨砂、茶叶交易,换回急需的食盐、药材、布匹、煤油等用品。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从事革命根据地生活急需品的转换运送工作,为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有少数思想受到侵蚀、意志不坚定的腐败分子,企图从中渔利。1933年12月15日,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副主席项英、张国焘共同签署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第26号训令,对贪污的量刑作出明确规定:(训令规定:凡苏维埃机关、国营企业及公共团体的工作人员,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贪污公款在300元以上500元以下者,处以2年以上5年以下的监禁;贪污公款在100元以上300元以下者,处以半年以上2年以下的监禁;贪污公款在100元以下者,处以半年以下的强迫劳动。)
这项训令的颁布,对于贪污腐败分子,起到了极大震慑作用。然而,仍有少数贪腐分子抱有侥幸心理,怀疑苏区政府反击贪污腐败的决心,置训令于不顾,知法犯法,以身试法。
1934年3月,项英代表中央党务委员会与中央工农检查委员会,到于都检查指导工作。发现于都县委书记刘洪清为贪图个人享乐舒适,弃政从商,置县委领导工作于不顾,领导少数党员干部做投机生意。于都县苏维埃主席熊仙壁,贪污舞弊,到财政部强取公款,充做其弟弟贩卖食盐的资本。在刘洪清、熊仙壁的不良影响下,于都县苏维埃先后有60多名党员、工作人员,把根据地的谷子变卖后,换成现洋,再买食盐到根据地高价售卖,从中牟取暴利。
为了整治党纪党风,项英秉公执法,逐一审查并严肃处理各个案件,将民愤极大、影响极坏的几个贪污要犯,组织全县公审并予以处决。3月20日,毛泽东、项英等联名发布命令:对于熊仙壁,“除批准人民委员会将其主席撤职外,开除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交最高法院治罪。”经最高法院审判,判处熊仙壁有期徒刑一年。对于其他违纪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都一一给予了相应的惩处。
法纪如山,利剑高悬。同年1月到3月,有关部门依据《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将29名贪污浪费分子送至法庭制裁,3人被开除公职,共查出贪污钱款2053元。
在苏区的这场反贪污反浪费的斗争中,我们党和苏维埃政府,对各种贪污、腐化、浪费等行为实行零容忍制度,把一个个“蛀虫”清除出革命队伍,彰显了党中央遏制腐败现象滋生、严明党纪国法的决心。

(项英与毛泽东)
毛泽东很欣赏项英的作风,他说:“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项英在中央苏区开展的反贪肃腐,惩治腐败活动,对于教育激励苏维埃工作人员发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制止贪污腐化行为,加强苏维埃政权建设,巩固发展革命力量,威慑敌对分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自上而下,刀锋向内的一次革命运动。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成绩,除了苏维埃中央的高度重视外,完善相关制度,遏制腐败源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也与项英引领廉风分不开。
以史鉴今,我们清晰可见:党史上的第一部反腐法令与现在的中央八项规定、全面从严治党方针一脉相承。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拒腐防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步履艰辛的战争年代如此,物质丰饶、生活多彩的和平年代更应如此。
【编后语】
军号激越嘹亮,军号精神永镌脑海。《不褪色的军号》是武汉江夏五中朗诵团队在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指导下开辟的“红色故事”讲述专栏。他们师生联袂,一起收集整理、组稿设计、诵读演绎,通过声音传颂江夏的名人、伟人的故事,传递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刻苦发奋求真知的正能量,通过《都市头条》平台打造学校的德育品牌,通过悦读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建设美丽江夏。

组稿:叶民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夏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武汉市“百优班主任”,武汉市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先进个人。

朗诵:宗敏,江夏区第五中学语文教师,语文备课组长,江夏区学科带头人,江夏区十佳班主任,曾获江夏区第二届十大魅力教师提名奖。

五中八(7)班朗读团队:舒萱 吴昌平 熊馨蕊 李翔

指导老师: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协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武汉经开区朗协理事;《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永不褪色的军号】系列诵读
《一个哨所夫妻站 一段佳话留世间》
1 《葛开达入党》
2 《第一只火炬》
3 《宁死不屈的革命烈士——唐义贞》
4 《项英引领廉风》
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