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 字 文》浅释
之 八
作者:席建军
自 序
《千字文》乃我国南北朝时期,梁代文学侍从周兴嗣所编撰之启蒙读物。据说梁武帝命人从书圣王羲之书法中选出千字,周兴嗣一夜之间将其编缀成文,惊现一篇四字体韵文,包罗天文历法、地理物产、历史典籍、礼仪修养。流传千载,影响八方。

此文彰显华夏文字之博大精深,更激发无数后生苦练汉语。余于偶然之间萌生斗胆注释《千字文》之念,缘于在初读之时,“拦路虎”(生僻字)竟成群结队,不解之处更多乎其多,这令我这个教育工作者甚感汗颜。遂逐字逐句查阅典籍,难懂之处多方请教,所获心得随笔记之,竟亦聚沙成塔。其间得到翟彦申、高安、陈敏昭、赵进卿、赵峰等诸多领导挚友们鼎力支持,在此不再一一列举,一并深表感谢。
但,心中仍惴惴不安,深恐一己谬误偏见误传、误导各位学者。若遇需纠偏之处,贵请诸位不吝赐教,定为之多加完善。
本《释评》依据蓝本《四体千字文》。其正文采用繁体汉字,与君同领略汉字之会意绝美,共感悟文义浩瀚深邃。美哉,伟哉。

俊乂密勿 多士寔甯
晉楚更霸 趙魏困橫
假途滅虢 踐土會盟
何遵約法 韓弊煩刑
起翦頗牧 用軍最精
宣威沙漠 馳譽丹青
九州禹蹟 百郡秦并
嶽宗泰岱 禪主雲亭
雁門紫塞 雞田赤城
昆池碣石 鉅野洞庭

七十一、俊乂密勿 多士寔宁
【注释】俊乂(yì ):杰出贤能的人才。《书•皋陶谟》“俊艾在官,百僚师师”。密勿:勤劳谨慎,尽职工作。密:周密。勿:副词,表示禁止或劝阻。指对工作职责不能懈怠。多士:众多有贤德、有才能的人。寔:实的异体字。实宁:安定,能在各自岗位上恪守职责。《诗•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释义】正是由于这些仁人志士的不懈奋力,国家得以富强安宁。
【评点】君仁则臣忠,臣忠则能尽职为民。

七十二、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注释】晋:指晋国。晋国的国君晋文公(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36年至公元前628年在位。在位期间整顿内政,增强军队,使国力强盛。他平定周朝王室内乱,恭迎周襄王复位。以“尊王”相号召,城濮之战大胜楚军。并在践土(今河南省荥阳)大会诸侯,终成霸主。楚:指楚国。楚国的国王楚庄王(姓芈mǐ, 名旅)。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1年在位。曾整顿内政,兴修水利,国力强盛。灭掉庸国之后,攻陆浑(古县名,本春秋陆浑戎地,汉置县,治在今河南省嵩县东北)之戎,陈兵在周王城(洛阳)郊外,派人去询问象征天子权威的九鼎之轻重。在邲后(今河南省荥阳北)大败晋军,陆续使鲁、宋、郑、陈等国归附,成为霸主。更:变更,更替。霸:特指春秋时期的强国。赵、魏:战国时代的国名。赵国、魏国、韩国瓜分了晋国。赵国的都城始在晋阳,后迁都邯郸。长平之战被秦国打败,公元前222年被秦国灭国。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后击败楚国,夺得大梁(今河南开封),迁都大梁。马陵之战败后,国势一蹶不振,于公元前225年后被秦所灭。困:因……受困,被困。横:指连横。随从强国去攻打其它弱国的政策称“连横”。
【释义】春秋时期的晋文公与楚庄王相继成为霸主;而战国时期的赵国和魏国,则为秦国的连横政策所困,被灭了国。
【评点】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大历史事件,霸主更迭起伏。

七十三、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
【注释】假:借。途:道路。虢(guó):指北虢。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名,国都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区,属地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和河南省三门峡市一带。当年晋献公向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北)借道前去攻打虢国。当晋国把虢国灭掉之后,于公元前655年晋军返回时,顺带把虞国也灭掉了。“假途灭虢”也作“假虞灭虢”。践土会盟:注释详见前“晋楚更霸”中,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省荥阳)大会诸侯,终成霸主。
【释义】当年晋献公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返回时顺带把虞国灭掉;后来,晋文公在践土大会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
【评点】“假途灭虢”的故事喻指晋献公心口不一,狡险;亦说明虞国国君缺乏政治远见,用己国被灭掉的惨痛代价,来演绎“唇亡齿寒”之典故。

七十四、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注释】何:指萧何,汉代大臣,助刘邦建立大汉王朝,起至要作用。遵:依照,遵循。约法:即“约法三章”典故。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秦朝都城咸阳,废除秦朝严刑苛法,召集关中诸县“父老”(有名望之人)约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三条法律,深得人民群众拥护。后来萧何制订《汉律九章》所遵循的即是汉高祖刘邦曾立下的“约法三章”,使法律简约易行。
韩:即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先秦时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主张:“为治者……不务德而务法”、“赏厚而信,刑重而必”、“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受到秦王政之重视,被邀出使秦国,不久因李斯、姚贾陷害,自杀于狱中。弊:弊端,弊病。烦刑:刑罚的名目多且乱。
【释义】西汉丞相萧何制定《九章律》所遵循的是刘邦的“约法三章”,因之轻刑重德,而受到人民群众拥护;先秦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所主张立法严苛之弊端,就是重刑轻德,结果连他本人亦遭之陷害,死于牢中。
【评点】纵观历史,文治武功,恩威并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方是实现长治久安之道。

七十五、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注释】起:人名,指白起和吴起。白起(?—公元前25年),亦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吴起(?—公元前381年),战国时期的兵家。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善用兵,著有兵书《吴子》。
翦(jiǎn):指王翦,战国末期秦国名将,频阳人(今陕西省富平东北)。得秦王政之重用,先后率兵攻破赵国和燕国,攻灭楚国,被封为武城侯。
颇:指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惠王时任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长平之战,坚壁固守三年,后因赵孝成王改用赵括为将,遭致大败。公元前251年,他战胜燕军,任相国,封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不得志,奔魏,后老死于楚。
牧:指李牧(?—公元前228年)战国末年赵国名将。长期防守赵的北边,深得军心。打败东胡、林胡、匈奴,并率军向秦军反攻,在肥(今河北省晋县西)大胜秦军,因功封为武安君。后因赵王中秦国之反间计,迫害被杀。
用军:指挥军队,率兵作战。精:精准,精妙。
【释义】白起、吴起、王翦、廉颇、李牧等著名将领,载入史册。
【评点】诸位将领英勇善战,善运兵书,战功赫赫。

七十六、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宣:传播。威:威名。沙漠:指西北方的广大地区。驰:驰名,名声传播甚远。誉:声誉,声誉。丹青:红色与青色颜料。引申为绘画,泛指绘画艺术。
上述诸位英雄将领威名远播,远在广大西北沙漠地区皆知盛名,能征善战。为纪念其功勋,君王令国中画师将其生平事迹绘制,传流后世。
【评点】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数百年期间,战争频仍,一方面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之间融合,为后来的华夏统一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亦给百姓生活造成了巨大苦难。


七十七、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注释】九州:泛指中国。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将中国划分九个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禹迹:指大禹治水时留下的足迹。亦指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百:比喻众多。郡:由春秋战国至秦代形成的地方政权组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秦汉以前的郡比县小,秦汉之后的郡比县大。百郡:指秦朝之前的所有诸侯国。并:合并。“九” 和“百” 在汉语中,表示众多,是虚数概数。
【释义】大禹治水,足迹遍布南北,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成功,将全国划为九个州进行治理;自春秋战国至秦统一之前的数百年间战乱不断,直到秦始皇时期,实现全国统一,实行郡县制。
【评点】自“磻溪伊尹”至“百郡秦并”的二十二句,讲述我国自夏、商、周至秦始皇统一中国这期间的诸多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典故。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民众得以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

七十八、岳宗泰岱 禅主云亭
【注释】岳:高大的山,这里特指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宗:在此为“以为动词”:以什么为宗。即五岳以泰岱为宗。泰:指泰山。岱:泰山的别称。禅(shàn):“封禅”的简略称法。战国时期有儒士曰“泰山为五岳之尊,帝王应至泰山祭拜天地”。登泰山筑坛祭天曰“封”,在泰山南边的梁父山上辟基祭地曰 “禅”。秦始皇、汉武帝等曾至此举行封禅大典。主:此处“以为动词”,以什么为主。云亭:山名,即梁父山,于泰安市东南。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禅梁父,皆在此。另一说法为:云、亭是泰山脚下的两座小山,云山与亭山。
【释义】五岳以泰山为宗为尊,历代帝王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在泰山祭天,在云亭祭地。
【评点】此句介绍我国的名山五岳,更反映古人对于天地的尊崇敬畏之心,历朝历代传承封禅天地仪典。

七十九、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
【注释】雁门:关名,指雁门关。在山西省代县北部,是长城重要关口之一。《吕氏春秋》:“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紫塞(sài):指长城。崔豹《古今注》:“秦所筑长城土色皆紫,汉亦然,故云紫塞也。”
因长城的砖略显紫色,因此将长城称为紫塞。塞:可做屏障的险要之地。
鸡田:古驿站名,古代西北塞外的中国最著名的也是最偏僻的古驿站,鸡田驿在宁夏境内。
赤城:古驿站名。相传是蚩尤居住的地方。东晋时始筑,南北朝时魏自赤城修筑长城至五原,以防备柔然。旧址在今河北赤城。
【释义】中华最雄伟的要塞是万里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乃雁门关。著名的驿站有鸡田驿与赤城驿。
【评点】此句介绍我国古代的雄关要塞与重要交通驿站,描绘我国山河壮美,边防稳固。

八十、昆池碣石 巨野洞庭
【注释】昆池:水名,即昆明池,位于汉代的皇家园林之中,故址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汉代时,建成千年神池,为训练作战水军,亦满足长安生活水源需求,周回四十里,浩浩汤汤,浩如河汉。
碣石:山名,碣石山。在河北省昌黎县北(其二有说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止锚湾,北距山海关约十五公里)。秦始皇、汉武帝皆东巡至此,刻石观海。
巨野:泽名,即大野泽。故址于今山东巨野北,《史记•彭越列传》:“常渔巨野泽中”。洞庭:湖名,即洞庭湖。在湖南省境内。
【释义】史中记载:著名的水有昆明池,著名的山有碣石山;著名的泽湖有巨野泽与洞庭湖。
【评点】代表性介绍我国的名山大泽,描绘华夏幅员辽阔,壮阔秀美。
(待续)
作者简介:席建军,男,河南省洛阳市洛宁人。1969年入伍,1974年复员。1976年起,从事教育工作,教书育人,孜孜不倦,奉献终身,现已退休。平日欢喜读史阅经,兴起偶写小文。
杨庸,男,1976年生,江苏省常州溧阳人,喜爱文学,朗诵,热心慈善公益,江苏汖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惠众便民大篷车】发起人,长寿乡联盟企业委员会副会长,美音溧阳阅读会 秘书长。
十年专注于秋葵的种植与开发,被称为中国秋葵第一哥。秋葵农业结合文旅康养,通过丰富的体验,带给大家健康美丽平安 。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