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头条欢迎您

换 西 瓜
作者:惠孟学
最近天气炎热,又到了西瓜上市的季节,和女儿一起吃着美味可口的西瓜,令我不由想起自己童年吃西瓜的故事。
我童年那时买西瓜不叫买西瓜,而叫换西瓜,大家可能听不懂了,那接着往下看。我老家在农村,是关中平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村里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村里的乡亲都以种地为生,那时人都比较穷缺钱,可每家都有粮食,那几年连年丰收,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想吃西瓜了就用自家的小麦换,所以叫换西瓜。
到了夏季入伏后,每到中午最热的时候,就会有一辆手扶或拖拉机满载一车西瓜来到村里,手扶或拖拉机一般都会停在村子的正中央。有时卖西瓜的会吆喝几声“换西瓜哩、换西瓜哩”,有时就不用吆喝,在门口聊天的乡亲就会说“换西瓜的来了,换西瓜的来了”。然后,村里有几个年纪大的有经验的人先和卖西瓜的人讨价还价多少斤小麦可换多少斤西瓜,等价格谈好后,全村的人就都知道了。
乡亲们带上麻袋从家里出来来到村子中央,开始挑拣西瓜,挑好了装进麻袋过秤。卖西瓜的一般两个人,一个称西瓜重量,一个在旁边拿本子记录,某某换西瓜多少斤,折算后应付多少小麦。乡亲们把西瓜背回家后,把西瓜从麻袋里倒出来,然后装上一定量的小麦,家里有称的先称一下,家里没称的那就估估尽量多装些,免得跑两趟。卖西瓜的收到小麦后,就在账本上将相关的记录划掉,整个交易过程完毕。
挑拣西瓜时,乡亲们的谈话也很好笑。
其中有一个乡亲就说了“你去年不是很少换西瓜吗,今年怎么这么大方了”。
另一个乡亲就回答“唉!我也想开了,多吃西瓜少生病,吃西瓜总比吃药强吧,哈哈哈”。
“你不是一毛不拔吗,不心疼钱了,换这么多西瓜”。
“这不,家里的小孙女哭着喊着要吃,没办法”。
“你骗谁呢,你孙女还不到两岁,还不是你们大人想吃了,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
换西瓜时还发生了两件趣事,我现在还记得。
有一家人,丈夫在外地上班工作,妻子在家里种地管两个小孩,家里地少有不善于耕作,所以家里粮食少,可是比其他乡亲有钱。这两个小孩也想吃西瓜,于是母亲就让两小孩拿钱去买。卖西瓜的人一看是现钱,又要换算又要找零,就说了不收现钱只能拿小麦换。两小孩眼巴巴的看着车厢里的西瓜不走,村里有一个年纪大的人就说,这就是你卖方不对了,人家又不是不给你钱,最后这个人就和卖西瓜的根据当时小麦的价格,讨价还价,两小孩也买到了西瓜,高兴的一蹦一跳的跑回家去。
有一家人,夫妻俩要到地里干活,把两个小儿子留在家里看门做作业,走时夫妻俩说“好好做作业,回来我要检查,如果没做,小心屁股挨揍”,兄弟俩说“你们放心,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兄弟俩哪有心思做作业啊,父母一走两人就在家门口晃,就看有没有换西瓜的。
果然换西瓜的来了,兄弟俩就分任务,哥哥对弟弟说“你看着,无论如何不能让换西瓜的走了,我这就飞跑着到地里找妈妈回来给我们换西瓜”,弟弟说“哥哥放心,他要走,我就站在车前边”,哥哥说“这我就放心了”,说完飞也是的跑向田地里,给妈妈说好后,又飞跑着先回来,兄弟俩一起站在卖西瓜的旁边,不一会儿妈妈回来,也换到了西瓜,兄弟俩甭提多高兴了。
换回家就该杀西瓜吃了,把西瓜放在小方桌上,全家人围在周围,爷爷奶奶辈的坐在椅子上,小孩们或跪或蹲在地上,就瞅着大人切西瓜了。一般第一块西瓜都是被小孩抢了去,爷爷奶奶笑眯眯的看着,父亲就会说“臭小子,学习不行,吃西瓜比谁都快”,说着父亲捡两块好的西瓜递给爷爷奶奶。吃完的西瓜皮不能乱扔,要扔在羊脸盆里,我小时候就专门负责收西瓜皮这项工作。
每到要杀西瓜时,父亲就说想吃西瓜,把羊脸盆(就是喂羊的盆,也就是羊的饭碗)先拿来放在小方桌旁,我一般都是飞跑着去拿。等吃完西瓜,将西瓜皮全部收在羊脸盆里,给上面撒上麦麸拌匀,我就去喂羊了。我家的羊拴在家门口的大槐树下,既通风又凉快,我端着脸盆刚出家门,羊就看到了里面美味的西瓜皮,赶紧站起来,身子前倾脸向我咩咩的叫着。我刚将脸盆放到羊的面前,羊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这顿美味佳肴。
时光过去了几十年了,现在想起来还是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本人名惠孟学,陕西富平人士,现居湖北十堰市,平日酷爱历史文学。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