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欲望(十二)
文/乐天(北京)
应变,是本能,是基本的生存能力。
应变能力的强弱,反应了人与人之间心理素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生存品味的高低。
奶奶领着俺去玩牌。
路上,奶奶给俺讲了个“随机应变”的故事。
话说明成祖朱棣,钦点解缙为翰林大学士,命他主编《永乐大典》。
朱棣爱刁难人。一次,他跟解缙逗闷子:“爱卿,俺有位妃子昨夜生了个孩子,你给俺做首诗怎么样?”两个人一来一回就叫起劲儿来了。
“吾皇昨夜降金龙。”
“是个公主,不是皇子。”
“化作嫦娥下九重。”
“可惜已经死了。”
“料是人间留不住。”
“已命太监扔得金水河里了。”
解缙接着续道:“翻身跳入水晶宫。”
朱棣听完哈哈大笑:“爱卿真是随机应变的奇才啊!”
奶奶感慨道:“要不是随机应变,解缙就去见阎王爷了!”
奶奶要求俺把这个故事记在心里。俺点了点头说:“奶奶放心!”
奶奶今儿个手气特别壮,整个前半晌儿都是她坐庄,不是暗杠就是自摸。说实在的,俺真想不明白。
其它老太太们气得一个劲儿地磨叨:“忒被,今儿个手气忒被!”
奶奶微笑着调侃她们:“看来老姐儿几个是情场得意喽!”
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奶奶的心理素质也忒好了呗,能在这种情况下,把自己各儿的心态,这么快就调整的这么好,真可以说是与解缙比肩的“奇人!”
快到吃晌午饭的时候,大家说“不玩了,歇嘞!”
奶奶始终不说话。因为按照牌局的规矩,赢家是不能说歇的。
末了一把,奶奶没有收大家伙儿的钱,老姐儿们皆大欢喜。
奶奶今天高兴,从兜里掏出一把钱给俺买好东西吃。吓得小铺老板一个劲地吐舌头:“老太太(农村对太奶奶的称呼),您也忒惯着俺叔(shōu)嘞!”
奶奶顺手拿了个马扎子坐下,与他扯起了闲篇儿。
“孩子啊,你接触的人多,见多识广。你说说什么叫人?”
俺发现小老板脸一红,他误以为奶奶挖苦他做生意不懂规矩。赶紧又给奶奶抓了几把糖块儿。
奶奶把他抓着糖的手推回去。“孩子啊,你想多了。俺就是想和你唠唠嗑儿!”
奶奶说,一撇一捺念个人。行得正,站得直,才真正算是人。
虽然小老板一个劲儿地点头说是,但俺知道,其实他根本不明白俺奶奶什么意思。奶奶真不是在说他。
回家路上,奶奶把给俺剥好了的糖,塞(sēi)进俺嘴里。她问俺,“早起儿在你爹窗户下,听到么了没有?”俺摇摇头。
俺今天没说真话,俺这是跟奶奶学得“应变”。俺想,俺要是说听到了,奶奶会有很多话等着俺。
俺不想让奶奶再为俺担心,老人家已经为俺做的够多的了。为了俺,她和自己的儿子都掰扯了好几次了。
俺想做个真正的男子汉,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掺和这些家长里短的小破事儿。
奶奶盯着俺,看了一会儿。突然抱住俺亲了一口,又伸出大拇哥晃了晃。
俺知道,奶奶明白俺没说真话。奶奶也知道俺能“独闯天下”了!
俺心思,这要是俺北京那个亲奶奶多好。
俺转念一想,这就是俺的亲奶奶!俺有两个奶奶,两个亲奶奶!俺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从这天起,奶奶不在与俺爹纠缠“养不养”俺的事,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里待着,出去也不带着俺了。俺心里清楚,奶奶这是有意识地磨练俺。
从这天起,奶奶叫爷爷的盟兄弟教俺武功。俺称他为“爷爷师傅”。
“爷爷师傅”,是河间府一带有名的镖师。轻功、铁砂掌功夫了的。他把自己行走江湖的绝门武功嫡传给俺。俺也是他的关门弟子。奶奶说:“有了这身功夫,俺就走的更放心了。”这话说得俺心理很不得劲儿。
从这天起,俺爹在家里成了实际上的“掌门人”,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他说了算。只要俺奶奶不在家,他就搀扶着俺娘,不让她干活。俺理解俺爹。
后来,俺知道俺爹这叫“老来得子”,是人生一大幸事。不高兴才怪呢。
有时奶奶进门后,碰到俺爹跟俺娘“亲昵”,就大声斥责俺爹:“几辈子没见过女人呀?不要脸的玩意儿!”。
每逢这时,俺爹就赶紧撒开扶着俺娘的手,嘻嘻哈哈地去迎俺奶奶。
俺觉得,俺爹太会“装”了。
从这天起,为了减少家庭摩擦,俺就尽量抢着干活。俺搀扶着俺娘在当院转悠。俺每天早起儿端完奶奶的尿盆,端俺爹俺娘的尿盆。连俺爹都说,这孩子眼里有活。
俺听完冲俺爹笑笑。心想,韩信大将军还钻过别人的裤裆呢!
俺听大人们念叨过,女人怀孩子肚子大,可俺看俺娘的肚子跟原来一样啊。
奶奶晚上睡觉时,有时也小声磨叨:“男不男,女不女的。”“哪个女人不生孩子?值得这么邪乎喽?”
俺还听俺娘同父异母的妹妹们说:“姐,以后有了咱自己的孩子,起名叫志有。”意思是从现在起,咱就有了底气儿了,就挺起身来了。哈哈,想得还挺多。
在奶奶的精心护佑下,俺度过了童年中一段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光。
奶奶的倾情关爱,无形中也把俺爹俺娘推向了俺的对立面。俺想,“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奶奶大爱无疆,但也无意中给俺埋下了一颗雷。
雷,迟早是要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