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白作先,笔名白帆。历任铁三师创作员、铁道兵第四新管处创作组长、正连职新闻干事。铁十三师创作班成员。铁一师政治部副营职新闻干事、创作员。兵改工后,任中铁十一局新闻科长、局政研会秘书长。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马列主义研究会会员。著名新闻人、《襄阳商报》兼职总编。襄阳紫丁香艺术团兼职团长。文艺晚会编导。在部队因文学创作和新闻报道突出,荣立三等功二次。创作出版了报告文学集《开拓者的足迹》、《铁路群英》等著作七部(包括与他人合作)。诗人、新闻人、导演。曾获全国报告文学金奖、全国诗词创作银奖、全国电视编导优秀奖。在国家及省、部级理论刋物、文学刋物发表作品120篇,有10篇获大奖。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及全国铁路系统报纸和9家省级报纸发表新闻(文学)作品2000多篇。共发表文字200多万字。并为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和铁路文工团编导过晚会。所创作的歌剧《闪光的火车头》参加全军文艺汇演。有300多首诗歌刋发《新华网》、《今日头条》等网络。现经商,任影视传媒公司总监。系中文、新闻、哲学硕士生导师,宁古塔作家网签约作家。

我爱绿军衣 (诗歌)
作者/白作先

那一年我在辽南大海边穿上绿军装,
飞驰的军列披雪花把我送进北疆的营房。
从此我当上了一名铁道兵战士,
那营房就是一顶顶帐篷支在大山上。
一陈阵山风吹散了我想家的思绪,
百灵飞进了军营象大海边心爱的姑娘在唱。
上工的小路弯弯曲曲通过了白桦林,
军号声声催着我手中风枪突突响。

(作者在连队时的军装照)
我穿着绿军装和战友们高唱《铁道兵志在四方》,
红领章红帽徽昨红了我青春的的脸庞。
虽然我没经历解放战争的炮火,
也知道登高英雄杨连第登上45米高桥墩上。
虽然我没奔赴朝鲜三千里江山,
也知道排弹英雄李云龙和“人镙丝”史阜民何等荣光。
英雄的铁道兵从战火中走来,
这支和平时期最苦最累的队伍为祖国织上铁路网。

我的绿军装倒映在嘉陵江清澈的水面,
.那是襄渝线的终点战友们顶着烈日汗水淌。
站在歌乐山下放歌一曲《红梅赞》,
那山顶的红花是江姐的形象。
军用汽车队载着我们向巴山汉水中段驶去,
那个山区县城叫广安是邓小平的故乡。
我的墨迹镌刻在襄渝铁路的里程碑上,
一站又一站一段又一段地把钢轨延长。

当部队回师大兴安岭我成了一名创作员,
披着绿色皮大衣我为嫩林铁路写文章。
写,写战友们在零下五十度严寒中去施工,
林海雪原里处处头上红星在闪亮。
写,写战友们一次次奉命灭山火,
奋不顾身扑向火海哪怕山火燃军装。
写,写这原始森林里的军民鱼水情,
鄂伦春大娘送鸡蛋姑娘为兵把歌唱。
作者(前排左三)在大兴安岭塔河参加师创作班
一声号令铁道兵第三师奔向长白山,
我的军用挎包里装着笔和纸背上行装扛起枪。
写,写这长白山处处里宝藏,
战士们为修烟白线铁路任那天寒北风狂。
写,写桦甸人民送来军粮,
朝鲜族姑娘跳起长鼓舞为铁道兵把歌唱。
写,写那火车向着白山电站跑,
送去了燃煤发电把边疆照亮。

在沂蒙山下铁道兵脱下绿军衣,
含泪向军旗敬最后一个军礼换成蓝工装。
我写,写中铁建还是当年的铁道兵,
火车汽笛伴着那沂蒙小调是蒙山高沂水长。
我写,中铁十一局军魂不散,
勇闯市场大潮劈波斩浪。
我写,踏着杨连第的是迹向前走,
铁道兵精神永远在苍山碧水间放光芒。

战友啊我的铁道兵战友们,
消失的是一个兵种没消失的军人血脉仍留淌。
我的笔也还在写啊,
写铁道兵激情燃烧的岁月芳华好时光。
我的军人本色也并没有变,
望望军功章我的创作激情犹如翻江倒海的浪。
朝霞晚霞都是绚丽的霞,
晚霞似火点燃白云满天亮。
建军节穿上军装回眸来时路,
放开歌喉向着万水千山再唱《铁道兵志在四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