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前语:
7月3日《西安晚报》刊发了作家丁晨应约撰写的《古城人的文化家园》征文。现转发作者原文, 以飨读者。

古城人的文化家园
丁 晨

在全国纸媒体,大不景气,纷纷停刊、休刊的情势下,《西安日报》迎来了创刊70周年的报庆日子。时光荏苒,岁月流淌,70年芳华,西安报业从一张报纸发展成为拥有《西安日报》、《西安晚报》西安新闻多个平台、多个类别、多个媒体产品的“参天大树”。

作为《西安晚报》的一个长久读者和作者,我见证和感受了这一风云激荡的发展和变革历程。古城西安,一个并非“北上广深”那样特大的一线城市,罕见的是:不仅有日报,还有晚报,并且还办得风生水起。这不得不说是这座城市的幸运,是和这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相匹配的。
我也是一个办了20多年行业报的报人。因而对纸媒体报纸情有独钟。当我还在岗工作时,每天可以翻阅全国各大报纸,但我阅读更多的是各有千秋的报纸副刊。像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副刊,文汇报的《笔会》副刊,羊城晚报的《花地》副刊和天津今晚报副刊等。我以为,正是这些在全国影响力极大的报纸副刊,对提高这些大报、老报的美誉度、知名度起到了忒大的作用。

作为一个老西安人,我更关注的是我们的《西安晚报》。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纸媒体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困境。在全国报纸一片缩版、裁员、停刊的大环境下,还好,《西安晚报》却能顶住风浪,迎难而上,开阔思路,学习和借鉴这些大报、老报副刊历久不衰的经验,不但没有取消副刊,反而进一步强化了文化、文艺副刊阵地。丰富多彩的副刊栏目,浓郁的文化氛围,感染、吸引了我,让我和晚报结缘。退休10多年了,其它报纸我都无暇去看了,更不去订阅了,可是《西安晚报》是我唯一一直自掏腰包订阅的报纸。《西安晚报》的文化副刊不仅绚烂多姿,独具特色,而且在西部、在全国知名度很高、越来越高。像《终南》《曲江》《闲情》《读书》《荷尖》《专栏》等副刊栏目,特别是《文化周刊》和《悦读周刊》等大型文化品牌,阅读这些栏目的文章,它不仅可以使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读者获得精神、文化上的满足和需求,还可以提升报纸和市民的品味和气质。

多年以来,我也从《西安晚报》副刊不断汲取营养,从一个忠实读者,变成了勤以动笔的作者。我先后在《西安日报》《西安晚报》不同类别的副刊,发表散文、随笔30多篇,其中《西安晚报》还分别给我开办了两期专栏:《史话交通》和《小巷往事》。《西安地理》栏目分期竟以半个版和一个整版篇幅刊登我的《风流朱雀门》和《消失的西安古城墙四关郭城》长文。我把晚报刊登我的文章和我认为好的文章,都剪下来,存入我的剪辑本收藏。
特别近年来,可喜的是《西安晚报》的副刊栏目,不断锐意创新,以副刊为阵地举办多次中国报人散文奖、全国青年散文大赛等文化活动,引来全国名家云集,报人荟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大赛期间还组织了多种采风活动,使副刊的作品走进社会,有了更大的活力和影响力。一张晚报的副刊活动,影响和吸引了全国如此多的读者、作者关注和踊跃参与,这在全国都是极其罕见的。这已成了古城西安读者和作者的盛大节日。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使《西安晚报》名声大振,而且使千年古城西安焕发勃勃生机,魅力四射。浓郁、丰厚的文化氛围,着实使《西安晚报》成了古城的文化名片,古城人的精神、文化家园。

著名作家、新闻学家金庸先生曾说:“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作为新闻媒体,《西安晚报》当然肩负重任,不负众望,要做好新闻这攻城略地。作为《西安晚报》副刊的忠实读者和作者,也真诚地希望,让我们读者、作者和编者共同努力,坚守住晚报的文化副刊阵地。但愿我们的《西安晚报》文化副刊,办得更大气、更有个性、更有品味、更有文化气质和影响力,使这棵“参天大树”更加根深、枝繁、叶茂。
2023年6月15日

丁晨,笔名奕言,生于1947年,河北省任县人。“老三届”知青、高级编辑、大学文化程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陕西交通报》副总编辑、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主席、《中国公路》杂志终身记者、陕西省作协理事、陕西省作协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1982年开始在《工人文艺》发表短篇小说《梨》至今,在全国各类报刊、网络发表短篇小说、散文、史话、报告文学和新闻作品上百万字。出版个人散文集《秋叶》《迟到的欣慰》《幽敻含光门》《寻找》4部,主编和参与编著的文学作品集、好新闻作品集锦和交通史志等30余部已出版发行。
散文《永远的铺路石》获2001年《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三等奖;散文《乍见周庄》获中国散文学会2010年全国散文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并编入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散文《迟到的欣慰》获中国散文学会2010年“中国当代散文奖”并编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散文家大词典》;报告文学《梦圆中国第一隧——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纪实》,获2011年省作协主办的陕西首届”报告文学征文大赛最佳文学作品奖。长期坚持散文写作,笔耕不辍,其散文创作个人成就词条,编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散文家大词典》。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