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 城 赏 荷》
作者:塘 萍
诵读:晚晴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民间俗称是荷花的生日,又叫观莲节。江苏就有为荷神拜寿的习俗,当夜,要扎上纸灯,燃于水面,对着盛开的红荷白莲祝福。在沈朝初的《忆江南》词里,也唱出了"苏州好,廿四赏荷花"。
说到京城的植莲赏荷,亦有悠久的历史了。翻阅《帝京岁时纪胜》,书里记载得很详细:"帝京莲花胜处,内则太液池金海,外则城西北隅之积水谭。"还为我们描述了京城六月赏荷的生动画面:"都人结侣携觞,酌酒赏花……六月朔日,各行铺户攒聚香会,于右安门外中顶进香,

一路河池赏莲,箫鼓弦歌,喧乎竟日。"您看,简简数语,就把历史上京城的夏日,把莲花时节的盛况都给记录下来了。听老艺人们回忆,旧时,京城在坊间还曾传唱过一段"俗曲":
六月三伏好热天,
什刹海前正好赏莲。
男男女女人不断,
听完大鼓书,
再听十不闲。
逛河沿,果子摊儿全,
西瓜香瓜杠口甜。
冰儿镇的酸梅汤,
打冰盏,
买了把子莲蓬,
转回家园……

读读这首《北平俗曲》,宛如炎热的夏日,身边吹过一股清凉的风。您面前仿佛有位唱曲儿的人,活灵活现出昔日什刹海的风光。赏莲,听书,买莲蓬,选瓜果,打冰盏,男欢女笑,拥在这清波杨柳的河沿。俗曲描述的是那时夏日的荷花市场。据史料记载,在清同治年间,精明的商人们便开始沿什刹海的岸边儿设茶座卖茶,供赏荷的人品茗休息。

今年夏季,京城出奇的热,在几十年的记忆里,咱北京可没这么热过呀。这一热,便想起了要去湖畔水边儿走走,去看看荷花。那莲叶、那出水的芙蓉,还有那一絲絲掠过水面的清风,不正可以消消暑气么!城南的陶然亭,城北的玉渊潭,挨着紫禁城的北海、景山,还有远近闻名的莲花池、颐和园,凡有水域的地方几乎都是赏荷的去处。圆明园的荷花,年年夏季都格外吸引人,写生的画家,众多的摄影人,都赶到了那里,我在想,这圆明园的莲花,一定会让人抹不去那遥远的记忆。

这两年,各公园的荷花展也都在比着办,一盆盆无土栽培的荷花又给人一种新鲜感。有人爱赏接天莲叶的无穷碧綠,有人爱看映日荷花的别样红润;有人爱等着过雨的荷花,去看留在荷叶上珍珠般的水珠儿怎样随风滚动,还有人偏选月亮升起的时候,去体验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

喜欢京城多起来的水域湿地,也喜欢遍栽的荷花。水的清波,荷的雅洁,给炎炎夏日带来的清凉,给生活的日子里添加的美意,让我想到做一篇小文送给荷花的生日。
(2023.7.6.晨修改稿)

塘萍,曲艺作家、词作家、军旅作家出身。荣获"繁荣首都文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者"称号。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天安门庆典晚会总撰稿。作品获文化部群星奖金奖、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现担任朝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潘家园街道文联主席。文化志愿服务:首都朗诵艺术团、陶然快板活动中心、京华情、芳华、和韵之声等朗诵团队艺术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