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感于曾氏“人生三境”
文\杨熙荣
炎夏时节,小满光临,七月流火。“心静自然凉”,手摇小扇——“无风时间扇摇动,支援生产大跃进”。
身处小屋,闲暇没事、翻阅《曾国藩家训》、《曾国藩冰鉴》、《曾国藩传》……一股清风缓缓徐来,清新凉快!书中韵味十足,富含智言慧语,经验哲思充盈其间。

看到近现代两位伟人对曾氏评价如雷贯耳、醍醐灌顶——蒋介石有云“可怕的曾国藩”;毛泽东亦言“对于湘人,吾独服曾文正。”可见一斑。
穿越中国近代史,回望炎黄筚路蓝缕路,回味其中的点点滴滴,不得不遇到曾国藩。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付诸实践者首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率先垂范者,非曾国藩莫属!
洋务运动风生水起、轰轰烈烈。学西学、办洋务、兴军工,自强救国。虽然甲午海战昙花一现,但悄然给死气沉沉、封闭落后的清王朝,带来了一丝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的曙光与希望。
在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曾氏更是有诸多真知灼见——“少年人经不得顺境,中年人经不得闲境,老年人经不得逆境。”……“人生三境”放在今天,依然耀眼光华。

少年经不得顺境。少年时期,经历磨难挫折,是人生的最好财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由苦寒来。少年天子康熙屡经国难,鳌拜、三藩之乱,几乎把清王朝打残了,但康乾盛世,没有这些时间的洗礼,不会出现。康熙帝也难以成为贤帝明君?
中年人经不得闲境。中年时期正值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经营家业、打拼江山的黄金时期,不能碌碌无为吊儿郎当。曾国藩中年时期,操办私人武装湘军,异军突起。面对席卷全国的太平军,今天打武汉,明天打南京,后天是不是打北京?咸丰皇帝金銮殿上忧心忡忡,慈禧太后猜疑多多。
曾国藩急流勇退全身而退,裁撤湘军,消弭了满族贵族的猜忌与忧虑,转而扶持弟子辈,左宗棠、李鸿章操练淮军,自损湖湘子弟,解除皇室心腹之忧,潜心家书撰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念家庭事,智慧超群。修正了古今必然律——功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偿。超脱智慧,高明无比。
老年人经不得逆境。一个人年龄大了,不可犯颠覆性错误,年即衰当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管好家业,本分守位,不可妄自菲薄。曾国藩云:自全其身,自守其道。也就是顺顺畅畅平安落地,自自然然“寿终正厅”,不可做违心的事。
少年、中年、老年,人生的不同阶段,生命的各异经历,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哲保身,藏智纳慧。曾国藩的晚年,潜心于家书撰写,教育子弟后代,全神贯注传承好家风。

认真研析《曾氏家训》某些意义上超越了《颜氏家训》、《朱氏家训》,灌注着曾国藩成人成事成业的经验积累,风雨人生的阅历感悟,也充满军旅生涯的卓识远见、老谋深算。不失为现代人教育后代,经营事业的上好教材、指导人生的金科玉律。
盛夏未央,一半期许,一半回望。藏起岁月的风尘,溢满心灵的温柔,保持清醒,执着向前。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万物狂长。“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植物丰荣衰败,人生消长沉浮,社会无奈变迁,历史永远是一面镜子,照过去、看未来、思变化……
写下这些文字,回眸中华演进的仁人志士,有感于曾氏“人生三境”……掩卷深思,一个家庭,一个团队,还是一个国家,得天下之才,方是强大之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