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牌主播梅芳竹青诵读)
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橄榄树第27节》
李春林开了处方拿了药,把服法交待清楚,林莲心交了药款,又道了谢,慢慢地走出门口。合作医疗是文化革命新生事物,“阶级异己分子” 是无资格参加的,林莲心只好交现金。
后来林莲心三、五天就来医疗站一次,都是黄昏或晚上才来,有时是来为父亲拿药,有时只拿点青菜或番薯送来给李春林,顺便坐一下就走了。
有一次林莲心拿几个番薯来,碰巧给民兵营长朱卫东看见,朱卫东眼一瞪,近乎呵斥地大声问:“林莲心,你来有什么事?”
“我来问问我爸爸的的病,拿些药。”林莲心支支吾吾小声地回答。
“这是无产阶级司令部,沒事别来这里,”朱卫东大声地说。
“是,”林莲心小声地回答,低着头,慢慢地走出大门。
朱卫东进到药房,扫视了一下说:“刘医生,这些‘黑五类’分子,还是少接触为好,她们很会放毒的。”
“我是医生,只知道救死护伤,我这里有的是消毒水,怎么都不会毒到我吧。”李春林不软不硬地回敬了一句,他对这个仗势欺人的傢伙,心里厌恶极了,真想往他脸上吐一口浓痰。
半个月过去了,那熟悉身影“黄昏幽灵”再也沒出现过,李春林感到有些惘然和失落。
又一个下午,李春林正在整理药物,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门口飘进一白一红两盆花来,白花姑娘开口就说:“李医生,我妹红霞有些感冒,麻烦你开点药吧。”
“好的,请坐下吧。”李春林招呼两人坐下,着手为红衣少女看病。
“你叫什么名字。”李春林看了病,要开处方了,问红衣女子道。
“我叫丁红霞,20岁,三小队的,这是我胞姐丁白灵,我们是从鮀江市下来的知青,已来这里半年了,最近因家里有事,回家去十天,昨天刚回来。”红衣姑娘打开话匣子似的自我介绍说。
听见是鮀江市来的知青,李春林不免心一动,李春林的母校粤东医学院就在鸵江市,同顶过一片蓝天,现又同拥一座山沟,相似的命运自然使李春林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这个大队,只有这三人是外地人,其余包括供销社、小学老师都是本地人,李春林不禁再看了一眼丁红霞,又转头望一下丁白灵,原来丁白灵那双勾魂眼也瞟过来看着李春林,两人眼光一撞,丁白灵粉脸一阵绯红,不好意思地把目光移开。
李春林不免偷偷地打量这白衣美女,只见她长着一米六二身高,留着学生妆头发,标准的“四三四” 身材,皮肤白里透红,瓜子脸,臥蚕下一双活灵灵的眼睛在闪动着,不时在不经意地瞟动,美丽之中也流露出庄重,李春林不禁暗中赞叹:好美!他在学校中也沒见过这样的漂亮的美女。再看看丁红霞,比姐姐稍矮一点点,脸蛋稍圆,扎着两条羊角瓣,一双活溜溜的丹凤眼,稚气的粉脸上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待续

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橄榄树第28节》
(金牌主播梅芳竹青诵读)
连载28
李春林让两人坐下,问了病史后,给丁红霞认真检查一番,看完病,配了药,交给丁红霞,丁红霞交了一角元挂号费,药费和处理费都是大队全报销的。拿了药,两姐妹还不情愿离开,好奇地这看那看,拿起几个药瓶看了一下又放下。
“李医生,你会打扑克吗?”丁白灵突然问道。
“打什么扑克?”李春林说。
“二副升级,七鬼五二三,会不会?”丁红霞抢过话头。
“会呀,不过哪里有扑克买呀。”李春林有些懊丧了。要知道在那一九七0年“八亿人民八部戏,口号语录处处是” 的文化革命年代,人们的文化误乐生活是非常贫乏的。扑克、棋类、麻将都是封资修遗毒,遭禁止的,因为“它麻痺人们的思想,腐蚀人们的意志”, 这些违禁之物,市场公开是买不到的。
“太好了,以后我们可以打扑克了。”丁红霞高兴地跳起来。
“扑克我负责,我这次从家里带来好几副呢。”丁白灵说。
“我姐可是打升级的高手, 我们都打不过她, 她还是班的文娱委员, 唱歌跳舞可好啦。”丁红霞喜孜孜地介绍说。
“红丫头, 不准胡说, 看我撕你的嘴。”丁白灵制止了妹妹。
丁红霞伸了伸舌头, 装了一个鬼脸, 不敢再说话了。
“天晚了,红霞,回去了吧”, 丁白灵柆起妹妹的手。
“李医生,我们该回去煮饭了,有空我们会来打牌。” 丁白灵说道。
“欢迎,欢迎。”目送俩姐妹出门口,李春林见已是五点多钟,开始张罗着晚饭。
吃完晚饭,七点多钟,夜幕已稍稍降临山村,李春林正想关门出去散步,朦胧中只见几十米开外有三个女子慢慢走了过来。
“姐,我们下次回家,找一副跳棋来,沒事时,我们也可下下棋,晚上沒事做,闷死了。”这是丁红霞的声音。
“李医生,你不是有事要出去了,我们找你打牌呢。”还有十来米远,丁红霞眼尖,看见李春林站在门口,大声对李春林说道。
“啊,你们来了,无事做,我想兜兜风啊。”李春林高兴地回答道。
“我们想找你打牌哩,有空吗?”丁白灵问道。
“我正闲得发慌,不知漫漫长夜如何打发呢,你们来得正好。”李春林高兴地说。晚上大队不办公,病人也极少,经常是彻夜平安无事。
李春林把三人让进臥室,正想张罗煮水冲茶,丁红霞阻止说:“喝什么茶,快搬桌椅打牌吧。”
丁白灵从挎包中拿出四副新扑克放在桌上说:“李医师,这四副扑克送给你,沒事时,我们晚上会来打扑克的,”又转头介绍说:“这是我和红霞的好朋友阿娟,是大队民办教师,我们也是邻居。”
“啊,你是民办老师,欢迎你们一起来。”李春林对阿娟热情地说。
待续

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橄榄树第29节》
(金牌主播梅芳竹青诵读)
阿娟与丁白灵年龄相差无几,阿娟也有一米六几身高,穿着浅黄色上衣,深黑色裤子,娟秀的面容,白晢而略带红润的皮肤,透发出青春少女的气息,住在山沟里的农村少女,因日光照射的时间短且常阴霾多雾,受紫外线幅射较少,空气湿度大,大多皮肤较好,白里透红,很是养眼, 所谓深山多美女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产生的。丁白灵和丁红霞还是各穿一身白色和红色衣服,不过款式已变,更加妩媚。
摆好桌椅,丁红霞选阿娟对面,丁白灵正中心怀和李春林对面,四人打起粤东升级来。这种升级,以前在大学偷偷打过,又称Ak连到底,李春林驾轻就熟, 丁白灵配合默契, 不到一小时, 李春林和丁白灵已过了一局, 而丁红霞和阿娟只打到5, 两人还出错三次牌, 气得丁红霞哇哇大叫, 阿娟还算沉得住气, 只怨手气不好, 拿不到好牌。 四人战到近十一点, 丁红霞和阿娟连输三局, 只好约定明晚再战, 三人拿起手电筒边说边笑地回去了。
此后三人每晚都来打牌, 有时还带来从鸵江市带来的饼干,糖果等,渐渐的大家混熟了,说话也随便了,只要一到晚上饭后,李春林心中总有一种期待的感觉,直到她们的出现,想起三只玉笋般的巧手在桌面上游动,李春林觉得别有一番情趣。
有一天上午,英姐来了,她昨天晚上来谅南接生,为产妇林月英看护到早上五点多,终于顺利产下一男婴,在产家吃了甜圆蛋和早饭,就到合作医疗站来看李春林了。这里女一人生了小孩习惯请接生婆吃两个甜圆鸡蛋和一杯糯米酒。
“春林,吃饭了吗?”英姐进门便问,在那温饱问题还未解决年代,人们常为吃饱饭而操心,两人一见面习惯先问吃饭问题是常事。
见是英姐,李春林喜出望外,迎了上去,二个多月不见了,英姐瘦了些,虽然劳碌了一夜,但仍精神饱满。
“啊,刚吃完饭,英姐,你怎么来了?”
“昨晚来接生,顺便来看看你,怎么样,工作生活都习惯了吗?”
“我这个人随遇而安,放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哩。”李春林调皮地说。 二个多月来,英姐也打过几次电话来给李春林,李春林上卫生院进药或开会时,也一定会和英姐坐聊小叙一会,因表姐关系,英姐是他在谅山唯一的亲人。
英姐看了看了药房和臥室,夸奖说:“想不到你一个男孩子还挺会収拾的。”她不知道李春林还有三个女牌友帮忙呢?
李春林扇开小木炭炉准备煮水冲茶。
“林莲心还常来医疗站吗?她长得漂亮吗?”英姐突然问道。
给英姐一提起,李春林才想起,二十几天沒见林莲心了,难道她爸爸不用吃药了?难道她?
“好久不见她了,英姐认识林莲心?”李春林不解地反问。
英姐笑了笑说:“有人传说她想‘勾引’你呢,有沒有?坦白跟姐说。”
“真是屈死潘仁美,她只来为她父亲拿了几次药,哪有勾引人之说,哪个嚼舌头在造谣,我知道了掌他的嘴。”李春林一下想到了朱卫东。
“男孩不帅,女孩不爱,有人暗恋,有人‘勾引’未必是坏事,自己要心中有数,有明确的择偶标准就行了。”英姐笑了一笑说。
表姐刘素琼曾问过李春林将来娶妻标准,李春林说:一要有单位工作,组成双职工家庭。二要性格温柔知理。三要健康,相貌中上,耐看。这些条件,表姐一定和英姐说过。李春林知道英姐是不会相信流言的。
李春林也笑着说:‘寡妇门前是非多,独汉门前闲话长’,英姐,你手中有沒有人,帮我找一个吧。”
待续

刘西元长篇小说《两棵橄榄树第30节》
(金牌主播梅芳竹青老师诵读)
“我和素琼都为你挂着心呢,现在还沒有合适的对象,有时,肯定会帮你物色一个看住你。”英姐一笑,嘴角两边露出两个浅浅迷人的酒窝。
说话间,孙主任和会计等人来了,一见英姐,孙主任热情地打了招呼,英姐来谅山已八年,很多干部群众都认识,加上英姐待人热情,能说会道,很惹人喜欢,孙主任已知道英姐是昨晚来接生的,开口说:“英姐,你辛苦一夜了,到厅喝杯茶,我还留下二泡好茶招待你呢。”
英姐和李春林到孙主任办公室坐下,孙主任对英姐夸奖李春林说:“李医生来我们谅南才二个多月,大家都夸他年纪轻轻,技朮很好,服务态度也很好,有人私下还称他为‘李医仙’ 呢。”
“多谢孙主任夸他, 春林是我同学好友素琼的弟弟, 也算是我的弟弟,日后还请主任和大家多多关照啊。”英姐笑着对孙主任说。
“英姐, 我们谅南群众要求李医生留多一段时间, 你们支持一下吧。”孙主任说。
“我只是领导小組成员, 作不了主,这要章院长做主, 我看很难, 院里正缺医生呢, 你找章院长谈谈看。”
英姐又问会计林文材说:“文材同志,现县保健院开展免费治子宫脱垂项目,你老婆也可报名申请免费手术,你要报名吗?”对人称“同志” 是当时最盛行,最礼貌的称呼。
“好呀,我先报个名。”林文材高兴地说。
“好吧, 我给你报上去, 待保健院通知我会告诉你。”英姐说。
林月英的丈夫来了,他要送英姐回卫生院,顺便拿点药。
大家送走了英姐,李春林背起药箱, 去巡诊昨天诊治过的一个患急性胆囊炎的病人林桔子, 对看过较重的病人,他习惯进行回访巡诊。知道病人已好转, 他才放心。从林桔子家刚出来, 迎面碰见丁白灵。
“刘医生, 你来出诊吗?” 丁白灵高兴地问, 她的眼中闪着兴奋的灵光。
“我就在这巡视一个病人, 你们住在这里吗?” 李春林问。
“是呀, 就在那间, 要不要来访贫问苦呀?” 丁白灵手一指,莞尔一笑。
“好呀, 相请不如偶遇, 参观参观你们的闺房吧。”李春林早就想学习她们如何生活了。
这是一间砖瓦平房,原是三小队放谷子的队间,抽出一间给两姐妹住,那时上级要求各大队、生产队,要把安排好知青的生活问题要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毛主席提倡的,他鼓励这些青年:“农忖是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 你不完成就是对“毛主席不忠”, 是“阶级立场问题”, 下面只好想尽办法解决,生产队把墙粉刷一下,地板修平就成了,那时农村住房地板是极少抹水泥的。这是一间长7米,宽3.5米的砖瓦房,用木料和厚纸板隔成内外二室,内为臥室,外厅可煮饭、坐聊、待客,在近门右边还做一个小浴室。沙发茶几的上方挂着一幅毛主席像,对着沙发的墙上挂着一幅黑白底十六吋的四人全家福,左起为白灵、白灵父亲、白灵母亲、丁红霞,白灵父亲五十岁左右,穿着中山装,笑容可掬,眼睛耿耿有神,很有气派,白灵的母亲四十七、八岁样子,风韵依然,长得很漂亮,如果和白灵俩人在街上走,这娘俩一定会被认为是姐妹俩了,丁白灵和丁红霞穿着百褶连衣裙,两人脸上挂着一副天真烂漫的笑容,丁红霞还斜歪着头,右手食指和中指摆成“v” 字形,可以联想,两姐妹的连衣裙一定各是红、白色了,李春林后来才知道,丁白灵的父亲是鸵江市供销社一个科级干部,母亲是一所中学的音乐老师。房子虽小,収拾得很整洁整齐,使人觉得主人是勤快会过日子之人,不像城市的娇小姐,相比之下,李春林的房间倒像狗窩一样相形见拙了。
待续




音频合成老师:大宏

编辑老师: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