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望。湖北省作协会员。曾任《花木盆景》杂志社社长。诗人。现居武汉。
现在很少听到报应这个词
小时候,印象最深,也似懂非懂
或者说,感到有点恐怖的
是两个字:报应
应该说,这两个字的来源
不是小学课本,而是
那些大人们对某些事、某个人的
议论,或者是骂别人不是时
气愤地说,会遭报应的
甚至有时还用于自责
小时候,也没有觉得这是诅咒
只觉得,一辈子
该如何按照大人说的去做
如何避免报应
想想,现在年过半百了
竟然从来没给年轻人
提过这个词
学会如叶子一样迎来送往
老是一本正经,就过份了
死搬硬套的
给自己带上一副枷锁
还不如说自己就是孙悟空
挠痒的表情都是可爱的
有时,做朵云比天空自在
弯曲,才是河流的生命
做个泥菩萨
保佑了别人才有人恭敬
乌龙了,就说显灵
正经,也算是一种正气
但正经怕歪嘴
歪经,更怕真嘴
我更倾向于正向这个概念
如每天读一页好书
或翻来翻去
我不是一个油腔滑调的人
我只想做一片叶子
与风迎来送往
传统的村落是有谱的
传统的村落是沾亲带故的
就像一片丛林
枝、叶都像向日葵
根须,在土里相互缠绕、打结
一棵草容易连根拔起
想拔一棵树,除非伤筋动骨
想拔一片林,别说风
就是火,也只能
拔走一季
它们都成演员了
而那些猪啊牛啊狗啊鸡啊猫啊
憋不住了,在村头巷尾
田头地边,随便一和
就是几个调子
传承
有一种传承,总是托举着嫩尖尖
累了的,都藏在袖子里
在不经意时,落下
还有一种传承
总是以一种集体谢幕的方式
先把纷繁格式化
斩钉截铁
一种如叶
一种如花
砧木
砧木,像被借腹的人
它蓬勃的一生
只剩下半个影子
门面的部分与它无关
不小心得瑟一下,露出原形
旁生的枝或刺,也像在
呼唤自己的名字
它被砍一刀
却对插入伤口的事物
包容一生
半边月
半边月,像一块失血的西瓜
星星们,像吐出的籽
多看一眼是这样
多吃一口也是这样
似乎慢慢变瘦
也似乎慢慢变胖
似哭似笑,总是欲言
又止
月季
把你叫成月季太委屈你了
一株也好,一丛也好
枝头上的花总是前仆后继
一朵几朵数朵
就像人们的一日三餐
让人们的眼睛与肠胃一样
都麻木了
你薄积厚发
你的坚持,终究成了教科书
让昙花成了贬义词
你把更多的香给了玫瑰
而我,总想把你
更名为:日季
凸凹
你俩如此坐着像一对冤家
也像在陈述独立宣言
似乎谁主动
谁就失去了自我
其实你俩也知道各自的缺陷
是上天捏造的
放下身段,相互侧个身
就拉风了
把风扶平
水,应该是这个世界上的
第一面镜子
它习惯了成全坑坑洼洼
像一碗水,一口塘,一个水库
笔直的管子只是一个圈套
它向往,用水做砚池
它想成为画家,成为文豪
成为美的大使
一路上,哗啦啦
任由瀑布,反复锻打
像捉迷藏,千回百转
一次次,与高耸擦肩而过
与泥沙,并肩摸爬
损兵折将是常有的事
到了大海,还在
用泡沫,揉着眼珠子
它一生需要反复练习的是
如何,把风扶平
火种,留在别人怀里是安全的
火种,类似于一种动力
一种启蒙
有了火种,发亮是简单的事情
火种也是有棱有角的
风没有斗赢过它
雨在它面前疯狂一阵也就过了
它还是一个隐蔽的高手
岩浆,根,未萌的芽,以及
世间带有情感的结合
如源头,滔滔不绝
但我发现,我身上的火种
易于流行和传播
甚至把控不好,还会导致自焚
因此,我每次一有
火种这个实物,或意念
只想快点脱手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