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敬献建军96周年
历史在巧合中惊人的相似,历史在不经意间又高度吻合,历史在革命中又注入了传奇色彩。
如果说1916年时年21岁贺龙率27名乡邻青年持两把菜刀从桑植县洪家关直奔芭茅溪盐局,捣毁盐局,缴获步枪15支,手枪2支,组织讨袁护国,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援鄂战争,后在井冈山被毛主席称为“两把菜刀闹革命”。
那么时隔12年即1928年1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南起义中,时年28岁的郴县栖风渡廖王坪的李志荣,手持两把杀猪刀参加郴县良田武装起义,当时在郴县、永兴、耒阳一带的乡民中李志荣“两把屠刀闹革命”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
贺龙和李志荣两人的共同点都是晚清生人,习武出身,对反动势力,劣绅恶霸嫉恶如仇,参加革命时都是二十多岁血气方刚的青年,革命初始时都是没有枪支等热兵器,都是使用连冷兵器都算不上的生活所用的菜刀、屠刀。
参加革命后两人都是异常英勇,骁勇善战。所不同的是贺龙戎马一生,南征北战,指挥若定,居功至伟,被授予了共和国开国元帅。
李志荣上马征战,冲锋陷阵,身先士卒,战功卓著,在不到三年时间里由普通红军战士晋升为代理团长,于1931年5月13日在福建龙岩八都战斗中,英勇牺牲,壮烈的一生永远定格在31岁。(如果健在建国后授个中将不是没有可能)
李志荣这段英勇、悲壮、传奇的短暂人生,如果不是1983年郴县人民政府将李志荣的烈士证书送到其儿子李绍杨手中,李家人一直都蒙在鼓里,失联那么多年一直杳无音信,一家人手捧这份用鲜血凝结的证书,一声:“爹爹啊,终于找到您了”。
凄然的哀嚎令所有亲人泪如倾盆,长跪不起,失声恸哭,在场的政府工作人员和左右乡邻也跟着潸然泪下,无不为之动容。
至此,在福建省龙岩上杭人民政府史志办的大力帮助下,在郴州市苏仙区栖风渡镇廖王坪村健在的亲友和乡邻的回忆下,在永兴县高亭司镇油市村军家桥湾李志荣的外孙陈远亮及其女儿陈红霞殚精竭虑寻访中,特别是在老乡袁孔斌亲赴实地、反复求证,详实佐证下,李志荣的壮烈的一生,英勇的一生,传奇的一生,才逐渐展示在世人面前。
李志荣1900年12月28日生于郴县栖风渡镇廖王坪村,因自古永兴县金陵乡一带民风淳朴、彪悍,都有习武习惯,相隔十几里地的李志荣自幼耳闻目濡,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为了生计,15岁那年又拜在永兴县油榨墟一屠夫名下,杀猪习武两不误,除了练就一副壮实的身板,更精进了一手好的拳脚功夫。
练武成就了他一身侠肝义胆,辛劳的屠宰生活让他看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不易,也激起了他对土豪劣绅、地主老财的为富不仁,欺男霸女,鱼肉乡里的愤恨。
恰巧,在离油榨墟不远的油市车田村,永兴县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暨第八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刘木,也是以组织练武团为名开展革命活动,后来的开国大将黄克诚,及县农民赤卫队大队长尹子韶也在永兴县高亭司镇板梁村一带开展革命活动。
李志荣从1926年开始就联络郴县、桂阳、永兴三县交界的进步青年,积极筹办农会,开展农运,成为远近闻名的农运骨干。
并与刘木他们以武会友为名,频繁交集,相互影响,很快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李志荣于1927年6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由一介嫉恶如仇的武夫成为一名志向远大,荣耀乡梓的革命战士。
1928年初,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由广东乐昌进入郴州宜章,在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智取宜章,拉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湘南五县,郴县、宜章、桂阳、资兴、永兴甚至耒阳的农军也积极策应,,纷纷举行起义。在永兴,就举行了著名的板梁起义、车田起义,在刘木的率领下,两克永兴县城。
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李志荣来不及和家人协商甚至告别,于1928年1月直接从永兴县油榨墟肉摊上拎起两把杀猪刀就汇入了湘南起义的洪流。
这一走,从此和亲人失联半个多世纪;(直到1983年时隔53年后才从政府送来的证书中得知李志荣已壮烈牺牲)。这一走,演绎了李志荣跃马横刀,英勇杀敌屡立战功的英勇事迹;这一走,奠定了李志荣传奇色彩及后人赓续红色血脉的红色基因。
1928年1月8日,李志荣将肉摊上来不及卖完的肉分给附近穷人,腰间别着两把屠刀径直来到郴县良田,参加工农武装起义。
当时就率众活捉了良田高雅岭大土豪陈世泽夫妇,并游街示众。接着又马不停蹄,在良田上冲公开处决土豪陈文本及其他土豪劣绅21人。
由于受尽了地主老财残酷剥削,压迫得无法生存的贫苦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农军起义一呼百应,势如破竹,当天还摧毁国民党乡公所15个,瓦解了12个清乡委员会,击溃了挨户团大部。
1月9日,起义军乘胜追击,李志荣挥舞着两把屠刀,第一个冲进了保和乡乡公所,手起刀落,直取大土豪邓传岳项上人头,挨户团的团丁见状吓得面如土色,纷纷缴械投降。
1月11日,李志荣又率众在郴县栖风渡关帝庙捣毁国民党清乡委员会,当场缴获两支枪。2月3日,一路所向披靡的李志荣与郴县赤卫队一道,紧密配合由朱德、陈毅率领的正规军协同作战,相继取得折岭、坳口大浦桥战斗的胜利。
2月4日占领郴县,建立县苏维埃政权。2月20日,李志荣随郴县农军强力反击由军阀许克祥派来镇压武装起义的部队及其反动地主的还乡团武装。
骁勇善战的李志荣和郴县农军,又一次在郴县、桂阳边境取得了反围剿胜利。共活捉了敌军3个营长,5个连长,毙敌600余人,击伤400余人,俘敌1700余人,同时缴获了大量辎重、补给和其他军需物质。
每每作战,李志荣的两把屠刀如庖丁解牛般,刀刀直取敌命,两把屠刀的威名也令敌人闻风丧胆,两把屠刀的传奇也成为当地老百姓饭后茶余的神奇故事。
1928年初的湘南起义(又称年关暴动),摧枯拉朽般地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武装和地主武装。郴县的反动武装头目王瑶偕与永兴江左的土豪劣绅吓得屁滚尿流,率残部匆匆逃到桂阳庙下雷家村。
这是一个拥有500多户人家的大村,这里是战略要冲,村寨地势险要,墙高沟深,易守难攻,四周还筑有碉堡炮台,加上郴县团防局头目罗绍基也带了二三十名残兵败将逃到这里,一时间这里竟成了永兴、郴县、桂阳三县土豪劣绅的龟缩地,他们凭险扼守,负隅顽抗,妄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三县农军从秘密交通员口中得知这一情况,决定冒死强攻,绝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3月18日凌晨,三县农军在庙下葫芦坝集合后,从四面八方包围雷家村,在鸟铳土枪土炮的轰击下,在梭标大刀的刀光剑影中,在三县农军拼死一搏的呐喊声中,雷家村防御工事很快土崩瓦解,打得敌人鬼哭狼嚎,慌不择路向永兴曹家墟方向逃窜。
又是李志荣,手持两把屠刀,堵住了敌人的退路,见敌就砍,见敌就捅,见逃就追。这次惨烈的战斗,共打死打伤敌人100余名,缴获各种武器100余件。
更重要的是,彻底摧毁了雷澂、雷洪两兄弟苦心经营多年的老巢,摧毁了三县地主武装的大本营,极大地鼓舞了三县农军士气。
1928年4月28日,李志荣带着两把屠刀和湘南起义战士一起,跟随朱德、陈毅经安仁、茶陵、酃县(现炎陵县)到达井冈山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并在井冈山安营扎塞,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个红色根据地。
李志荣两把屠刀闹革命的故事,不但轰动湘南,也在井冈山继续演绎着传奇的故事。在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中,两把屠刀屡建奇功,李志荣也从一名普通的赤卫的战士成为红军的班长、排长、连长、营长。
1929年5月,中共红四军前委决定按照毛主席提出的十六字游击战争方针,避其锋芒,挺进闽西,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闽西苏区。此时,李志荣已是红四军30团营长。
5月17日,红四军主力从瑞金出发,22日到达龙岩城以西的小池地区,23日7时,因敌人闽西兵力薄弱,红四军第一、第三纵队突然向龙岩城外的龙门发起进攻,敌军猝不及防,很快溃败,逃入龙岩城,红军尾随而至,红四军第二纵队也从北门向城内发动猛攻,鏖战至中午,攻克龙岩,歼敌两个营。
之后,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拉锯战,三战三进山城龙岩。特别是6月19日拂晓,第三次攻打疲惫不堪敌旅陈国辉部时,李志荣身先士卒,勇猛冲锋在前,直捣敌人心脏。
这一仗红四军全歼敌守军2000余人,缴获各类枪械900余支,迫击炮四门,三占龙岩城,有力地推动了闽西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
1930年9月,李志荣参与组建了闽西根据地的红四军第四纵队,这次他担任了第四纵队第一营营长。1930年冬,第四纵队与红20军合编后成立第21军,李志荣担任了红21军第三十团代理团长。
本来,从一名普通的农军赤卫队员,成为一名红军英勇善战骁将,李志荣有着一个美好的革命绵秀前程,但不幸的是,1931年5月某日,李志荣因骑着战马指挥作战,目标太大,不幸被敌人击中胸部。
在摇摇晃晃即将倒下的最后一刻,他仍然拼尽力高呼:同志们,向前冲,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后因抢救不治,当场壮烈牺牲,时年31岁,长眠在这块他挚爱的红色土地上。
半个多世纪过后,家人得知这一噩耗后,在他长眠的闽西烈士陵园取了一抷黄土回来,魂归故里。
李志荣虽然在1931年就壮烈牺牲,但这种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却似乎从未间断。李志荣1928年1月离开家乡郴县闹革命时,与结发妻子曹哉婆于1922年生下一女李凤玉,1925年生下一子李绍杨。
李志荣走后,其妻曹哉婆无依无靠,因裹小脚行动不便,没有生活来源,只得带着两个幼子四处乞讨为生。两个孩子在三个姑姑的照料下艰难度日,但这终究不是办法,30多岁孤苦伶仃,走投无路的曹哉婆为生活所迫,只得改嫁邻村,后终生未育。
9岁的长女李凤玉只好送给了别人做童养媳,嗣后刚刚懂事的李绍杨幼小的年纪去给别人放牛,稍大一点便打长工。艰难的岁月,清贫的日子,让这一对儿女顽强地活着,苦难地煎熬,坚韧地成长。
幸得虎门无犬子,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25岁的李绍杨不顾妻子的强烈反对(此时李已婚且前两胎因故夭折),一掌把妻子推下栖风渡桥下,生气地对老婆说:“你不用劝我了,当年我父亲也是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而参加革命,现好日子没过上几天,美国鬼子就打到家门口了,我不赴朝参战行吗”?于是毅然决然,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抗美援朝战争刚开始的战斗中,因没经过战火的洗礼,作为通讯兵的他还是感到有点后怕。在一次战斗中,只见身边的一个战友被美军的炮火削掉半边屁股,还浑然不知,一个劲地往前冲。受战友的感染,他很快就没有了畏惧感,和战友一道,勇猛地扑向敌人。
这时,美军的一颗冷弹突然袭来,击穿了李绍杨的水壶,也扎进了李绍杨的皮肉。李绍杨庆幸这个水壶救了一命,身上带血的棉衣和水壶一直保存到晚年弥留之际才依依不舍地扔掉。家人们都懊悔不已,这么好的文物,这么好的纪念品,扔了太可惜了。
李绍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从通信兵升为班长、排长,立功五次,获得六枚奖章,其中还有一枚“五一劳动”奖章。李绍杨从抗美援朝战场退下来复员后,先是在武汉军区后勤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家乡建设也需要人,就毅然回乡务农。
回乡后,他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不向国家伸手,不要任何补贴,不要特殊照顾,除抗美援朝的各种补贴不要外,自己晚年罹患重病,完全可开口向政府申请救助,但他一直到逝世也没开口。
李志荣的长女李凤玉,做童养媳长大后,嫁给了永兴县油榨墟陈永训为妻,并为陈家生育四男两女。长子陈远亮(现年82岁),在母亲的谆谆教导下,红心向党,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乐于奉献。
在教育战线上被誉为永兴县教育界的一面旗帜,从教43年来,历任过小学、中学校长,学区党支部书记、学区主任,在职时所主持过工作的学校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学区都被评为先进单位,县、市每年都召开典型现场会,他本人曾获省、市、县、乡学区各种奖励100多次。
2002年在油市学区退休后,续红基,承红脉,传红文,扬红旗。他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四处搜集,多方寻访,共收集中国共产党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各类文物、著作、像章、摆件等12万余件,并投资120万元,建起一座五厅四室的红色文化展览馆,自2013年5月28日开馆以来,共接待参观者30多万人次,举行各类党日活动百场次,受众7000余人。
参观者无论是慕名而来的老红军、老八路,还是退休多年的老领导、老干部,抑或是在职在位的干部职工,在校读书的青少年学生,无不为之震撼,无不为之敬佩,无不为之振奋。
2016年陈远亮的家庭获“全国书香之家”、“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现在陈远亮、陈红霞父女俩,已建立“远霞红馆”平台,并与高亭司镇和郴州市教育局、文旅局密切配合,打造三A级红村古村绿村文旅景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振兴美丽乡村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李志荣烈士,您如地下有知,红脉后继有人,您应感到极大地欣慰。
2023年7月10日
凌宪德,男,原在中石化长岭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公安处工作,后任公司综治办主任兼保卫处处长,高级政工师(副教授)。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散文家协会会员,编辑有《口碑》《游记》《钩沉》等15部著作(自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