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回 交通站发挥潜能
抗联人神出鬼没
黑龙江是我国第三大河流,也是世界第八大河。汇入它的大小支流有951条,在这里,可谓是千条河流归龙江。它流经中、俄、蒙三国边境线,其水势壮阔,源远流长。北源的水是蒙古的肯特山脉,南源的水是内蒙的额尔古纳河,西至大兴安岭,全长4,510公里,总流域面积183、3万平方公里,在黑龙江省境内长1,805公里,从洁雅河至乌苏里江为中游段。俄方称它为“阿穆尔河”,有164天左右的结冻期。
在离北疆市一百公里远的地方,有一个县城叫江北县。江北县境内有一个叫太平沟的镇,镇上有一个东兴岛,紧靠在黑龙江边。这里有一个中国共产党北满党组织的秘密交通站,叫“三家窝棚”。解放后,当过黑龙江省省长的陈雷也曾多次来过这里,他夫人李敏还给后来的抗联纪念碑剪了彩。当时,地下党组织始终与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保持联系。
这次冬天的行动,就是抗联一个小分队秘密潜入到离三家窝棚有五里远的一片树林里的人,大虎和山龙领四个抗联战士护送一个地下党高级领导去苏联开会,还带去一个重要任务,把日本关东军在各地修建防线的基本情况向共产国际报告工作和与苏联共产党沟通情况。
按照事先约定,小分队在子夜时分向交通站渐渐靠拢。这天是阴历的月末,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他们是顺着河套而下,河套两旁是坝棱子,中间地势低,外面看不到。到了接头地点,山龙一个人蹑手蹑脚地走到一个有一人高三米宽的椭圆形大石旁,看看四下无人,把手伸进大石的顶端,顶端有一个洞,一条细麻绳吊着一块小石头放在洞里,这是联络信号,如果有小石头在,就是安全,否则就有危险,应该立刻马上快速走人。山龙摸到小石头,就学了几声狗叫,马上从离石头几十米远的小马架里跑出来两个人,与山龙握手拥抱。
来人一高一矮,高个介绍说:“我叫崔玉佩,他叫蒯应达。”一听介绍,山龙知道他俩都是抗联队伍里的交通员。也马上介绍了自己。
山龙一声口哨,那一小队人马就保护着首长过来,交接完毕,他们三个人就迅速向江对岸的苏联边界走去,渐渐的看不到了踪影。小分队看看没什么动静,半个小时后也往抗联基地撤离。
话说这时的抗日群体,已经不再是个体和抗联小部队对日寇的对抗,在中共地下党的全力组织下,抗日联盟已经进入到对日伪军和日伪政权有组织、有秩序、有针对性打击的时期。
外围抗联队伍由于日伪军队的扫荡,再加之采取坚壁清野,村屯合并,同坐株连等手段,粮食、盐和药品以及武器弹药很难运到抗联部队,在野外开展武装斗争显然已经力不从心。所以,北满党组织当机立断,决定将抗联一部分有生力量转向城市和农村,并按照抗联人员的家乡就近安排工作,搞地下武装斗争。因为他们熟悉地形,再加之有乡亲们和亲朋好友的帮助,如鱼得水,不但不用在野外艰苦的环境下作战,还养好了身板,养足了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比较好的身体去打击敌人。
山龙和海龙又和刘长腿大伯取得了联系,来到了青山林场的伐木队,当上了伐木工人。并和其他抗联战士组成了特遣支队。山龙与海龙经过几年的锻炼,早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山龙被任命为副支队长,海龙也当上了排长。他们白天是林业工人,有时夜晚就对早已确定的目标进行打击和镇压日伪嚣张分子。城里城外到处摆下了战场,让日本鬼子和伪军、汉奸惶惶不可终日,人少时晚上轻易不敢出来,抗联神出鬼没,置身于百姓中更便于开展活动和武装斗争,敌人对抗联简直是闻风丧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