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采桑镇北采桑村位于采桑镇区东北方向2.5公里处,全村共有2306口人,1603亩土地,现有两委干部5人,党员59名。由于该村处于河沟两岸,地势南高北低,过去道路狭窄、环境脏乱、经济薄弱,而如今,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这还要从市委两次巡察说起。
林州北采桑村:以巡促治精准发力小山村实现大“蝶变”
2018年12月、2022年4月,林州市委巡察村(社区)组先后两次对北采桑村进行巡察,通过多次开座谈会,访民情,实地调研。主要发现党建阵地建设、民生环境卫生、产业集体经济等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在巡察期间,有村民反映,村里南桥至学校门口前的河道是一条干河沟,里面堆了很多垃圾,由于北采桑村处于采桑镇的最低处,每到汛期全镇雨水汇集在这里,洪水迅猛,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接到反映后,巡察组高度重视,积极想办法及整改解决方案方法。该村借巡察之势,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自筹300余万元,完成了1000余米河道的清污清淤、加固堤防、勾缝治漏、安装栏杆、铺设人行步道等工作,同时,建设了亲水平台、休闲栈道、文化长廊等景观设施。干旱河沟经过升级改成为了生态景观河道,不仅疏通了河道,美化了环境,更是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林州北采桑村:以巡促治精准发力小山村实现大“蝶变”
通过巡察还发现,该村集体经济薄弱,长期找不到产业发展方向,多年没有任何起色。拼经济谋发展就是最大的民生,整改中,巡察督导组通过持续实地指导,该村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谋求发展水果特色种植业,今年5月16、17日,中国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相继对该村桑葚采摘进行了播报,“小桑葚”推动大发展,小山村发生大变化。在种植桑葚的基础上,该村又先后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植了杏、黄李、富士苹果、玉露香梨等水果,引进了布朗斯通冷藏冷链库、河南鸿淼冻干食品精加工企业,为村民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目前村内已有100余人都在林果基地工作。通过产业集聚的优势,形成了“春赏花、夏游园、秋收果、冬尝干”的乡村产业带。原先的老村委会位于村庄中间,房屋破旧,道路狭窄,交通闭塞,不便于群众办理业务,也不便于对外交流。通过巡察整改,重新在村南选址,该村自筹资金200余万元,建成300平米的两层办公楼。新办公楼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环境优雅,交通便利,还开办了村史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在市委巡察督导组指导下,该村盘活闲散场地,挖掘潜在资源,又对老村委会进行了升级改造,改建成了耕织主题馆,可体验纺织、编织等农村传统工艺,也给村内10余名青壮年和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又在村南部养心湖畔设计建成了三栋特色民宿,湖畔民宿产业带动采桑镇民宿业快速发展,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
林州北采桑村:以巡促治精准发力小山村实现大“蝶变”
采桑葚兮采桑,心乎爱兮心乎。心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通过巡察和以巡促治,结合问题整改,北采桑村补足了短板,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小山村实现了大“蝶变”,建成了“河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优化了招商环境,一幅美丽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孙卫周刘自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