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梨花赞
春风化雨般的老天爷
吹拂寒冬沉寂的冷漠
一夜风雨
唤醒了梨花的灿放
清清气质的花儿盛开着
望过去
虽说满园之中仅有两三种花
略显孤单
老枝小花
朵朵生长在树干上
不守规则
参差不齐
却丝毫没有影响
观赏者憧憬于梨花的美好恬淡
提气亦养身
益颜也益神
又在仍然未觉春光无限的日子里
你却在此时此地
以纯净清邃的白色
毅然决然的花临山涧
亮爽翠绿的颜色
青青的小叶子
恰好地衬托于大自然中
是有些清白宜人
与众不同
或是马路边
或在溪谷旁
可见你的远影
望着你
就如同看见冬天里
一株不一样的腊梅
虽然你不是
在我心底
你毫不逊色梅的高冷
只想说一声
在初春只要遇见你
是我最大的内在乐享
那怕是在
现在书写你的当儿
始终沉浸在
洋溢着 围绕着
我整个身心世界的乐享释放
喜欢你梨花
自然而然
我轻轻地靠拢近前
又发觉你的身姿
太过像老梅之身躯
近乎枯干
味足有型
仿佛其间装满了无尽的年轮
这又使人不由得想起
昔日梨园世家的故事
陷入深深思考之中
我像拈花人佛陀的弟子迦叶
用我的肉眼
凝视
你在春风轻拂的初醒季
向我开放
让我如苏醒在
寒冬腊梅中的清冷傲骨
今日我伫立在你的身边
仿佛忘记了还有傲梅的存在
这几乎
有种禅师心底无事是贵人的寂寂
春天的初来
因为有了你的灿放
让我清亮地感知
这是我的春天
这是你的枝
这是你的叶
这是你已盛开的花
你如此这般不经意地开来
却一树独笑
当然你不在乎世人怎么来谈论你
在这个春天里
你自然的样子
绿叶白簇的丛花中
换却我满身的清爽洒落
不得不让人赞美你的清样
这也是春天应有的一种样子吧

春晚的精舍
(一)
一样江南的雨来了
种下院子里的花儿灿放了
春光无限的空天
暖阳照耀着
正在安享春风的人儿
(二)
日暮雨花溅起的雨滴
犹如闪烁的音符
偶见一阵风儿飞来
挥洒在石头铺设的面上
画面更像似画师泼墨过的大写意
(三)
雨点般的密密麻麻
落在地面上
打在耳畔边
寂寥的精舍里
檐下风来铃声不断
(四)
这就是江南人间的四月天
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江南春晚
美好的江南春晚里
不仅仅只有风和日丽
亦映衬在人们即将日暮的道场黄昏灯光下
(五)
没有多余音声和夹杂的响动
静态的建筑物
碧绿枝条
野草黄花间
还有就是坐在书桌边
捏着笔书写的一介书僧
在桌子台灯的清影中
隔窗看着
听着雨儿不停的拍打

秋的动静
绿叶爬䕨
牢牢的贴着墙壁
纵游在交错的坡面上
此时
有这么一个人
偷闲的凝视着这样的动静
秋高的后院良辰
不仅仅是有蕉枝叶间
还有浅深绿光的蒿草
不远处
耳边风偶尔传来
车辆驶过的喇叭声响
风儿吹过
鸟儿轻舞
独坐日常
兴茶水共
或邀与人
相见忘期
古人说有与谁同坐
道场里的精舍
更多的是
总是沉浸在这样的日子里
年复年来
却独其事
今日亦逢国庆
秋养已经天年
致曾燃逝过的青春
致安然无恙的康宁
忽然勿忙的春秋
换却此刻的容淡
不忆也罢
回首在目
永不换尔的是
不变的心底念念
初心永远
朝着永远光明的方向
勇敢精进

山间林谷石塔
山里人常常徜徉在山水之际
行者走进的幽径
行人愈少
愈发幽香
尘噪止于渐离
外山已不见三三两两的行人
亦如古诗中的松下问童子
漫山遍野
碧草鲜花的山坡上
花儿肆意地灿放
树荫晃耀起暖阳
清流泻下 石床水声潺潺
谷底鸟儿 鸣叫闹腾不住
枝头摇曳 风儿徐徐路过
脚步踏上
败叶残枝夹杂着花草植物
覆盖的古径
眼前出现的
这一座破败不堪的小寺庙
曾经的尼师
如今已垂垂老矣
人去庙空
山门亦倾倒
有些话 有些事
不可说 不可说
信步向上
时不时地激起来我的回忆
年少时上东方山住下来的第一个小庙
中峰古刹
静静地伫立在山腰的谷地上
这个始终我不可能忘
记忆里叫张师父的老和尚的石塔
每当见到了这座塔
自然而然会想起
从前收留我的老和尚的样子
还有过去的那个小小的老庙
一个个清夜的月色
原始的小操场上
一个圆滚滚的重重的石磙
静静地伴随着
曾经年少时的行者
如今的寺庙
却多出了一座耸立在山谷路旁的石塔
他就是当年收留了我的张师父

山间所思亦清幽
(一)
山归本也清宁
道场修得亦是清净
行者们的内心也是纯净的
(二)
空山的无语境
身空了亦不觉累
旷野的空气中
无一不弥漫着淡淡的幽思
(三)
不知不觉夜渐沉沉
犹闻楼下的人声
难得的独享
一段无有声息的空隐
不忍就此休息
(四)
发觉耳内
时不时在搜寻
只可惜没有什么声音
(五)
山外只有清爽自然
其他一无所有
(六)
逃离够远
方能清空脑袋
说不清楚为什么
却收获了满满的希望
感到了一种久违了空无
是有美好的东西存在

聆听是夜深
(一)
只有我
锚在悄然无息的空虚
人们应该都去了睡梦里
我却爬起来写起了什么
(二)
关上了灯
点亮带来的细烛
弱小的火光
照亮着空荡荡的客人
(三)
清醒着不睡下
比没有走入梦乡
是不是要更好些
我在问自己
(四)
习坐于床头
不生念想
亦不多动
让时间流逝过去
(五)
清清爽爽的山寺
无声无息的空坐
没了思虑的空耗
念头也少了
空却不少来些

闪闪的烛光
(一)
燃烧在山里的穿透出的
小小烛光
就是一只带着想法的笔尖
(二)
它让我越过尘烟
又使我迷上了黑暗
一个人独处
一盏烛光的伴随
落单山林
亦不觉恐慌
(三)
如是的想起
带着它把其点燃
不料却触及了思考
如果真的有烛光里的思想
那不就是
我证明了小小的烛火

我怀疑 我坚信
(一)
建筑物的美丽表象
是不是应该深深的掩映在
大山深处的自然密林呢
深山藏古寺
自古言之
亦谓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二)
可现如今
吾辈所见不少的道场
恰恰是房比山大
山似乎都是在
依附于建筑的需求
也就是说
建筑抢占了山林
(三)
我陷入怀疑的沉思
建寺安僧
修行办道的功能区划
容不得质疑
可是整体规划一个大的空间环境
才是道场理念
最终的灵魂所在
(四)
说出这样的话我不后悔
不论别人怎样评判
自始至终坚信
这没有什么不对

寒夜经行有感
寒夜里无声的经行中
心底俨然已经感知出来春临人间的气息
虽说好冷 好冻人
却不再畏缩着
顿时间助长了新春升起的无限生机
在这个周而复始的四季轮回之间
积攒了一个寒冬的凝冻模式
仿佛又在这瞬间渐渐地生发出
像续长了的一种能量
精气神又十足充斥着整个生命空间
一个美好的春天即将开始
还有什么好不开怀的?

寂场
梦醒过来寻“觅”
似幻境却亦如明镜中的梦中人物
这时的天已蒙蒙亮了
晨晖暖阳伴着些许凉意
鸟鸣声声远方空野中未见个影儿
复忆及梦里的故友现身
离别前想赠与清茶为礼
不知何故山僧醒早
念及茶礼未赠与
梦回留憾爱茶友
清风徐来
不留故人
梦亦醒了
复归故乡风月
心外无虑
梦至也是主人寂场
不再置身百回千转的梦里人生
唯清风明月面对故人

闲静地面对自己
坐在复兴号上
望着窗外的村庄
城市
树林
山川
湖泊
还有迎面奔驰而逝的高铁
飞也似的时光
一路狂奔
此刻的我
凝视着暮色苍茫大地
安住于车里
闲静地面对自己
什么亦没想
看着夜色无边
待会武汉站下车
转乘高铁回去精舍
应该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蛮不错的样子
一天的时间
忙活下来
也该给自己
轻轻地道一声晚安
作者简介:

正慈法师,男,汉族,1971年生,1983年4月出家,湖北大冶人。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黄梅五祖寺方丈、黄石东方山弘化禅寺方丈。出版有《茶禅的味道》、《出家人的样子》、《心安住的地方》、《禅就是这样》和《慈悲的温暖》五本散文集,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多篇,被称为"学者和尚"。近年创作了不少现代禅诗优秀作品。在2021年5月的第一届东楚禅诗创作研讨笔会上,他与诗人们进行了“禅与诗”的对话。他说:“菩萨,就是心里装着大家的人。诗人也是心里装着世界的人,是点亮心灯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