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林苑”今昔
董惠安
晚年定居西安南郊长安区,路过陕师大南校区,远远看到院内“上林体育馆”的醒目大字,猛然感悟到如今脚下的土地,乃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上林苑”所在。曾经关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明赞上林苑之壮丽,暗谏汉武帝戒奢华的记忆,一下子活泛起来。

上林苑是汉代著名的园林建筑,由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其占地面积横跨当今的西安市长安区、鄠邑区、咸阳、周至县、蓝田县五区县境,纵横340平方公里,有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水错综其中,所谓的“八水绕长安”,其实都绕在上林苑中。这里既有优美的自然山水奇景,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可算是中国最早的集植物园、动物园、狩猎场、游乐场于一体的建筑宫苑的典型。上林苑还是当时汉武帝尚武之地,在此处有皇帝的亲兵羽林军,并由后来的大将军卫青统领。汉武帝就是从这里走向一个崭新的历史舞台。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鉴于“秦二世而亡”的教训以及当时面临的经济凋敝的现状,于公元前205年,将秦代旧苑中的花园池水还作民田。然而汉武帝即位后好大喜功,开始在上林苑中大兴土木。
据《关中记》载,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二宫、二十一观。苑中有供游憩的宜春苑,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设置招宾客的思贤苑、博望苑等。上林苑中有大型宫城建章宫,还有一些各有用途的宫、观建筑。如演奏音乐和唱曲的宣曲宫;饲养和观赏大象、白鹿的观象观、白鹿观;引种西域葡萄的葡萄宫和养南方奇花异木如菖蒲、山姜、桂、龙眼、荔枝、槟榔、橄榄、柑桔之类的扶荔宫;苑中还有昆明池、太液池等沼泽湖面。其中昆明池于公元前119年所凿,用来训练水军。据说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扩建过程曾迁走苑区内数十万户人。如此巨大的皇家园林,在建设之初就受到了常侍郎东方朔“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的谏阻。到汉元帝时,因朝廷不堪重负而裁撤了管理上林苑的官员,同时把宜春苑所占的池、田发还给了贫民使用。西汉末,王莽于公元20年拆毁了上林苑中的十余处宫馆,取其材瓦,营造了九处宗庙;不久后王莽政权与赤眉义军争夺都城的战火,使上林苑遭受了毁灭性的劫难。东汉初期班固在写《西都赋》时,上林苑已是一片废墟。自秦至西汉,上林苑在中国历史上大约存在了240多年。

往事越千年,沧海变桑田。如今的终南山下、长安地界,可还能寻觅到上林苑的踪迹么?曾经的“三十六苑、十二宫、二十一观”,早已是“万间宫阙都化作了土”。那令人神往的萦绕长安的“八水”,也有过枯竭断流的悲催。不过,青山犹在,上林苑作为汉代著名的园林建筑的精气神韵犹在。如今定居在终南山下的长安区,令人眼前一亮、流连忘返的景致有哪些呢?细细数来还真不少——
依托自然河流走势而出现的景观有一群生态公园,如潏河串起来来的长安公园、中央公园、雁南公园等;还有位于秦岭北麓长安区滦镇内苑村的西安野生动物园,这些“园”中,依稀可见上林苑的影子;
位于长安区境内的西安大学城,也能折射出上林苑往昔的风采。除了本文开头所提及的陕师大南校区,沿着西长安街依次排列着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还有在郭杜镇往南的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还有民办的西安翻译学院、西京学院等等。而2011年西北大学由历史学教授王子今捐款设立的“上林”秦汉研究奖励基金,无疑让“上林”这个名字再次闪亮起来。
科技之城让昔日的上林苑放出了新时代异彩:有新兴的航天城、比亚迪汽车城、三星电子、中兴集团等等,这些高科技企业,让古老的长安也增添了新的活力!
昔日的“上林苑”,今天仍然是西安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说汉武帝曾下诏每年“上林苑”向百姓开放一日,以展示皇恩浩荡和苑林辉煌,而今天,普通民众可以游览散步其中,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岂不乐哉!
董惠安
2023.6.26

董惠安,男,汉族,祖籍辽宁海城,出生于陕西宝鸡,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2000年以来在网络上发表纪实文学《一个东北军后代的回忆》、长篇小说《书生沦落半官场》《谁主公平》,在报刊发表大量针砭时弊之杂文,并公开发表历史政论专题片脚本《追寻盛唐雄风》、社会调查纪实《大创启示录——陕西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现实与思考》、长篇小说《神泉》《斜谷》、以陈忠实生平为题材的20集广播剧《呦呦鹿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