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瓜
家乡境内的河流不多,真可谓屈指可数。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条堡子河,三十年前,这条河里几乎常年流水,一年中,当雨季到来时,河面宽阔,河水就会上涨,浪花飞溅,一路欢歌向北流去。
河水流经的十八里铺西山上有座堡子,叫寿元堡,是清朝时期安定旺族安氏族人之堡。山下安氏族人居住的地方,叫堡门,这段河流就叫堡子河。原来流经安定城区的河有两条,分别是东河和西河,两河交汇后,叫祖厉河,蜿蜒北流,堡子河其实只是祖厉河的一小段而已。
老家在西山,有一条流水长期冲刷形成的碱沟,叫烽火沟,自西向东布列。烽火沟很深,以前沟里常有水流,流出沟门的水汇入堡子河。要说堡子河所接纳的,还有大碱沟,响河子沟,这两条沟,以前发洪时,水很大,水裹泥沙,像两匹气势汹汹的山中猛兽,一西一东,咆哮着向堡子河扑来。
二十年前的八月,响河子沟一场山洪,十八人遇难,十一人失踪,令人痛彻心扉。生态脆弱的时候,洪水就是猛兽!
风调雨顺的年月,堡子河里的水清可见底,河里有鱼儿,也有河蟹和青蛙。老家人进城去,就得过了这条河。河水浅的时候,是踩着河中的列石过河,涨水的时候,就不得不挽起裤腿,趟水过河了。夏秋之季,会见到家住河边的农家娃,三五成群,脱光了衣服,在河里凫水。喜水的娃娃们,在河里游,像一群水鸭,欢声笑语,不时从水里飞溅。那时,同为孩子的我,常会蹲在河边,静静地看上好一会。
堡子河的河水曾滋润过两岸的土地,滋养过两岸的生灵百姓。更多时候,堡子河带给两岸百姓的实惠,是可以看得见的田里的好庄稼,是园子里绿油油的蔬菜,是可以闻得到的瓜果香……
过了中川庙,朱家庄,巉口镇,恐怕没有人再把那河叫堡子河了。
在人们的印象中,干旱造成的生态问题,绝不仅仅是草木的枯萎,植被的稀疏,绝不仅仅是沙尘暴,泥石流。如今,不少河已断了乳汁,裸露着皱裂的河床。周期之短,真令人痛心!堡子河和许多河流一样,断流干涸多年,流着水的河早已成为过去。清乾隆时期广西南宁知府南炙曾,其诗集《承治堂诗抄》一首五言诗中有两句,“爱我石村好,天生景自然。四山环墅外,两水到门前。”读后感触颇深。清亁隆距现在不过三百年,石堡村的自然生态早已变了样,南知府若是再到通渭老家石堡村,恐怕无法看到门前的流水了,也不知道老先生又会作何感想?而堡子河从波飞浪涌到流断仅仅只有三四十年的光景。
堡子河,家乡的河,如今却只在我的记忆中流淌。(1051字 202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