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英雄传(小说连载之一二八)
杨浩然 偶然著
一二八、菜蛇入海难成龙
淮海战役爆发前,国军的部署呈“一点两线”。即:徐州为点,陇海、津浦路为线。
当时,华野在徐州之东北,中野在徐州之西北,对徐州成包夹之势。也就是刘伯承所说的“夹其头”。
陇海路自东向西,依次排列着海州的国军第九绥靖区一个军、新安镇的国军黄百韬第七兵团四个军、碾庄的国军李弥第十三兵团两个军。
三股力量中,新安的黄百韬第七兵团实力最强,总兵力达七万余。鉴于黄第七兵团所处的地理位置重要及兵力多,便被粟裕当作“七寸”率先攻打了。
正打“七寸”时,中野在宿县及海州又来了个“斩腰”和“卡尾”行动,整条蛇就仅剩头了。难怪有人说,刘峙的一字长蛇阵是“大虫头、长蛇尾,虎头蛇尾了”。
既然“草包将军”菜蛇入海难成龙,蒋只得又换将了。东北玩完后,他把杜聿明又一次拉上去垫背了。
别说,老杜无论走到哪都气派。一上任就捡了三十万人马,成了总指挥。只可惜,接手晚了些,捡了副烂摊子。
二黄被歼后,杜已成孤军。而华野则乘势向其压缩,一举灭了十六兵团不说,还将其逼进了陈官庄、李石林、青龙集这一狭小地区内。
此时的老杜已心灰意冷,他知道,只要解放军一出手,撑不了几天准完。
可恰恰,华野不攻了。为什么呢?因为林彪的东北军刚入关,尚未对平、津实施合围,淮海弄得动静大了,会吓坏蒋介石,其一旦下令让傅作义南下支援,势必将威胁到山东的安危。
虽说华野已调部分主力,火速赶往鲁北防御了,可傅的力量不容小觑!再说,部队连续作战已月余,急需休整。
反正,杜的三十万将士已成瓮中之鳖,困其一个月,不战而胜,会减少好多伤亡,何乐而不为呢?
大军云集、围而不攻后,给养供应任务却一点也未减轻。虽说战场与沂蒙根据地已连为一体,不用派兵押运了,光接货、清点、交付也费不少劲儿。
国军被困后,日子就不好过了。自打补给线被切断后,国军赖以生存的唯一途径是空投。而空投本来就量小,又时常投不准,所以便出现了“跟着国军混,三天饿九顿”的局面了。
唯一占便宜的是李弥部,这家伙会选地儿,空投物资大多落在了他的地盘上。人是饭,铁是钢,其手下有饭吃就强壮,一强壮就四处抢,弄得友军怨声载道,人人骂娘。
眼看战役就要胜利了,解放区人民心花怒放,所提供的给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运来的猪肉特多。于是,马三便安排炊事班天天煮肉。
大锅安在西北角,冬天,西北风劲吹。一吹,就把肉香带到国军阵地去了,招惹得那些饿鬼都往这爬。有的甚至杀死督战将官,一窝蜂地往这蹿。
每每此时,马三便像个弥勒佛似的拿把大铁勺为他们分肉。每人两勺,馒头管够!
一开始,很顺,每天至少跑来一个团。可时间一长就败露了,为了防止逃跑,国军架起了机枪。但仍有不少饿虎扑食,他们不畏强权,为了活命,有的甚至调转枪口……
华野各部一看这招灵,便纷纷效仿,一方面为投诚者提供饭食,一方面作思想工作,而且还用大喇叭喊话,致使投诚者越来越多,如洪水猛兽般势不可挡了。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林、罗率东野已拿下天津,并将傅作义围在了北平。毛为了杀鸡儆猴,迫使傅起义,达到和平解放北平之目的,随即对华野下达了结束淮海战役的命令。
实际上,杜、邱、李在这一个月里,若配合解放军举义就好了。偏偏,这三位对蒋死忠,大难临头了仍不悔改,居然向华野施放毒气!
是可忍孰不可忍!粟裕一声令下,总攻开始了。仅四天,就结束了战斗。杜聿明被生俘、邱清泉被击毙、李弥逃之夭夭……
世所罕见的淮海大决战就这样拉下了大幕。赢者,势如破竹!而败的一方,则瞬间土崩瓦解!
粟裕因此战而问鼎军神,蒋介石却因此战黯淡下野,最终退守台湾,至死也未敢踏进中原半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