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郭家寨村委办公楼

鲜花盛开的村庄

养蛙人郭大卫


稻蛙共生黑蛙池
记河东区太平办事处郭家寨村养蛙厂

黑纹蛙成蛙
文/启龙
蛙鼓蝉鸣奏乐章,
稻禾青青长势强。
蛙禾共生搞养殖,
合作互利新景象。

太平办事处郭家寨村,乘二十大会议的东风,放开手脚,大胆创新,甘当领头雁,搞合作龙头企业,不畏艰难险阻,充分利用驻村第一书记的有利资源,加大政策引导,自筹资金,加强联合,大胆引进新技术,投资三十多万元,流转本村涝洼地十八亩,建成三十八个养蛙池,投放200万尾黑纹蛙蝌蚪种苗。现以长成成蛙,每只均为一两左右,又兼池内种殖无公害水稻,为纹蛙遮荫挡凉,水稻长势喜人,无肥无虫,禾蛙共生,生态共存。预斗每亩可捕获成蛙一千五百斤以上,绿色大米一万多斤,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三十多万元。真正实现了群雁竞飞,雁阵齐鸣的龙头企业。获得前来参观市区领导高度赞扬。



前来参观的市区领导
获得如此好的成功背后离不开一个默默无闻,勤劳苦干的人,他就是共产党员郭家寨支委委员养蛙负责人郭大卫,功不可没。自2022年4月份建蛙场以来,郭大卫就把铺盖搬到蛙厂,吃住在场,日夜兼守,扎网丶放水丶消毒丶喂养,几百个日日夜夜丝毫不敢马虎。学技术做笔记测水温,随时观察幼蛙的生长状况。自知重担在肩,前进路途有风险。家里尚有九十多岁的父母卧病在床,他只得委托嫁出去的老姐帮忙照顾,他也只能偶尔回家看看。他信念坚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他常说的话。他脸上黑了,身上瘦了,但他心里高兴了。在他日日夜夜精心料理下,目前纹蛙长势喜人,完全达到预计目标,估计八月份就可捕获。所产成蚌和无公害大米早以预定一空。

养蛙人共产党员郭大卫在扑网
赞养蛙人郭大卫
文/启龙
河东养蛙第一家,
涝荒洼地搞研发。
养蛙之人郭大卫,
敢挑重担一手抓。
不辞劳苦日夜守,
边干边学养黑蛙。
待到秋后捕获后,
满满收获人人夸。
2023.7.20



作者简介:
徐启龙,临沂河东人,笔名启龙。农民,七九届高中毕业,平时喜爱诗歌文学创作,多年来笔耕不辍。作品在《世界汉语文学.关东美文》《都市头条》网络平台刊登发表。喜欢品茶养花,以诗会友,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