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台即景
胡红拴
于都市,总想开辟一片绿地
心与身,脚与手
时时静观自然的精彩演绎
也曾误将高粱苗视作玉米
造化的流苏,来去眼前
也有慧觉的真意
几株菜蔬青藤
老竹上跳跃奔腾
夏风的乐
也是这街舞难得的序曲
藤蔓,此刻
画完了水龙头的眉梢
接云,也想试一试云天的张力
水泥上行走
绿风覆盖了城市的燥热
这个天台啊,也许还有
登天的云梯
2023.7.19诗记
高山榕
胡红拴
无须担心,也不必委屈身形
高山的侠客,闹市
依然笑领东风
伟岸,当然有古松的味道
气生的根
空气里画出艺术的一个个剪影
我也问过自然,问过
送走过无数生命的亿岁老人
造化的经书,无语
记写的何止是年轮
苍劲,一把伞接住了日月的光芒
雨中的丝竹
天地间安放这大地的凤鸣之琴
于今我来
也想听一曲心的天籁
霞云出岫
榕,定有和鸣
2023.7.20于羊城云山西麓
湖光岩的诗经
胡红拴
翻开书,翻开
湖光岩深沉的页面
也用晨香,洗净
台风留下的埃尘
几粒米穿过湖面,早餐的酒
邂逅,四百米深水里的生灵尤物
中国的玛珥湖
独享这亚热带风雨里的造化自然
14万年前的平地火山
撕开了大地的栅栏枷锁
用一湖春水妆点半岛
更用地学的珍宝回馈自然
自然当然有书
难道这湖光岩的年签诗经还不够厚重
你看这湖底的沉积
纸张上记录着14万年间的气候变迁
一页纸,足以惊动天地
我的湖光岩啊
处子般的静
惊羡苍天
2023.7.19诗记
白云山下城中村
胡红拴
白云山下,村
坐在城里
楼,一栋栋,高,也想冲破彩云
已忘了农家小院的模样
稻田,菜园,也仅是商影里依稀的残魂
幸亏,还有那村外的几行芒果老树
忙碌的香果,让念想
成为乡愁写下的
淡淡白云
2023.7.17晨拾句于云山西麓柯子岭
晨访三元里
胡红拴
从三元里古庙南行,北约牌坊
街巷,喜迎太阳的晨风
榕荫里走过
也静赏霞日的光波
觉悟,鲜活的生活
此刻,阳光的线条
写出了国画的味道
此刻,光的影
也能舞出晨的意境和自然的婆娑
身心融入晨光
也融入三元里的街巷
脚下的路,也在找寻
先烈们百多年前脚步的铿锵
祠堂上的老石
也许还有那些血色的记忆
民族血性的魂
也似这晨阳永远不落
城中村行走,里弄里穿行
握手楼藏尽光影
古村醉写过城乡的繁华
更用骄阳,壮写过都市的青春
长塘,群英大街
也走出小巷,柳暗花明
再看一眼三丫巷梦的风情
高楼外,再读古榕的辞海
老干古意,叶茂
郁郁葱葱
2023.7.14晨于广州三元里
飞来峰
胡红拴
飞来峰不高,云
牵着飞鸟
也许是佛音的浓郁,石
也懂诗的奇妙
禅,将意融入画里
西来的佛,也喜欢
清荷,和,荷香的檀烟缭绕
哲学的思辩
境,本就是哲学的经书
我的经书
脑回上的电波
和弦,更有造化的
静波与浪滔
2023.7.3于杭州飞来峰

胡红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歌委主任,《新华文学》主编,《中国诗界》副主编。历任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客座(兼职、特聘)教授,中国地质图书馆客座研究馆员,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文艺报》《诗刊》《中国作家》《小说选刊》《北京文学》等,出版《山道》《地球语汇》等各类书籍76部,主编各类文化丛书百余册。获中国新诗百年百名最具影响力诗人奖、中国长诗奖最佳成就奖、宝石文学奖等。作品有英、法、德、日、西班牙、尼泊尔等文字在海内外出版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