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潍坊讯
2019年,他们服从组织分配,安置到文旅集团,他们甘于奉献、勇挑重担、无怨无悔,诠释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离军不离党、岗位立新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了当代退伍军人的优秀品质,实现了一名退伍军人的人生价值,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所有人的肯定。与群众心贴心的“第一书记”刘建安同志在转业到文旅集团后,2021年10月起选派为嵩山村包村“第一书记”,他迅速转变角色、融入基层,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为工作想方案、为困难找路子,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村庄发展中去。通过实地研究考察和动员,12户村民投资开设了农家乐项目,48户村民建设屋顶光伏和地面光伏约5000㎡,打造“房车露营餐饮基地”,多举措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为解决嵩山暖书河村住房严重不足的情况,与镇村两委领导先后多次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与发展服务中心研究具体施工方案,建设暖水河老年房296套,目前已经进入全面项目施工阶段。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他积极协调帮扶资金和水泥、沙子等物资,和群众一起“同甘苦,共命运”,冒酷暑与村民一起铺草坪、种绿植、清生,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在驻村期间中发现贫困户李全军家因病生活拮据,自发与其结成帮扶对子,自费为其上初中的孩子购买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随时随地为其解决各种问题,带去温暖和关爱。敢啃硬骨头的“项目尖兵”谭红刚同志从部队转到地方后,坚持学习,不断强化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根据省、市、县新能源产业项目安排,由文旅集团建设建设好新能源智慧充电桩并投入使用,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头绪多,集团党委成立了“党员突击队”,任命谭红刚为“突击队队长”,要求在两个月时间内,全力抓好新能源智慧充电桩项目建设,他加班加点靠在施工现场,千方百计协调处理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了一期506个充电桩的建设任务并顺利投入使用。他认真研究国家政策,积极对接各级部门,申报国家新能源建设补贴420万元,为更好推动的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2022年,完成了二期341个充电桩的建设,超额完成省、市、县新能源十四五规划建设任务,助力临朐县成为全省覆盖面最广、服务最完善的智慧充电先进县之一。撸起袖子战一线的“泥腿子”宗宪鹏同志在全县新业态项目的齐鲁嵩山峡谷漂流建设中提出了“撸起袖子加油干、拼搏奋战100天、建成齐鲁第一漂”的口号,在建设过程中,他吃住都在施工现场、狠抓施工安全、人身安全,在漂流河道建设中,更是“晴天雨天两脚泥”,经过3个月的奋斗,如期完成任务,齐鲁嵩山峡谷漂流当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成为山东最受欢迎的旅游打卡地之一,对宣传临朐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他在冰雪大世界项目建设中负责各类手续的办理及建设中问题的协调处理,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加快了项目的建设进度,春节期间,冰雪大世界接待游客3万人次,填补了我县冬季旅游和冰雪运动的空白。把防火当防敌的“巡山人。2021年6月,根据集团安排,张海建同志负责海浮山景区的管理工作,曾经,身穿军装在部队大熔炉里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与热血,如今,投身社会在岗位上为建设美好家园继续奋斗,他继续保持部队的作风,海浮山就是他的战场,火情隐患等就是他的敌人,每天都要对整座山及浮山庙进行检查,山上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把汗水撒满山上每个角落,目前正向着“千日无火情”的目标努力奋斗。为盘活海浮山闲置房屋,他提出打造农耕文化展厅的建议,经过积极的沟通协调,海浮山南门已建成有代表性、地域性、民族性的农耕文化研学基地,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精益求精项目流程的“有心人”王海峰同志退伍后来到临朐文旅集团,在工作中保持军人本色,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由于集团项目多,手续多,在负责办理项目报审报批工作期间,能够尊敬领导、团结同志,虚心向领导学习、向同事们请教,积极参加线上线下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能够尽快熟悉业务适应岗位需要,参与了多个项目的申报与审批,期间共办理手续206宗,更深入的了解了本行业的业务及流程,及时、高效的办结每一项业务。在文旅集团,还有白龙堂等众多退役士兵们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永远牢记党的宗旨、人民的重托,永远不忘人民军队的培养,把部队严明的组织纪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的工作态度和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好传统带到各自的岗位,以优异的工作业绩证明了自身的价值。
(新农村融媒记者)宋文华,通讯员谭红刚。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