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俗解
王业松
一个上山砍柴的人,路上遇到放羊的人,两人便坐下来聊天。到了中午时分,砍柴人两手空空地回家了,可是放在山坡上的羊吃饱了。
以上是几年前在网上发布的配图故事。这个颇有哲理的简单故事,昨天又在我脑海里出现,并引起我对价值观的思考。
什么是价值观?世界上有很多专家、学者在研究这一课题。价值是人认定事物、辨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对人的动机有导向作用,同时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这是专家对价值观的定义。一般人听起来有的绕,记不住。但用我的语言表达就十分简单明了,一句话就说透了:价值观,就是值不值的问题。就是你做的事值得还是不值得。现在我们再回到此文开篇讲的故事。牧羊人值得,因为他与人聊天没有耽误放羊,而砍柴人就不值得,因为聊了半天,耽误了上山砍柴。这里,我想到市井文化中的一首诗:
放下担子歇歇肩,
遇上朋友聊聊天。
有时点破一句话,
胜过低头忙一年。
如果,砍柴人能获得牧羊人点破迷津的一句话,他就值了,不要说耽误半天砍柴,就是耽误一年砍柴功夫也是值得的。
写到这里,也许会有人说:这样看问题是不是太势利?那我就讲讲什么叫势利?
势利一词见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
势利,指权势和财利,指以财产、地位分别对待人和事。在现代社会,势利通常指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或者拥有地位和财产的人,以及以自己的地位和财产等分别对待人的表现。这类势利行为被世人称之为恶劣作风。
其实,势利是每个人的天性,是从进化论的角度讲,为了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当你选择与一个人相处时,你是有条件的,你选择交往的这个人不是可以向你提供精神价值,就是能够向你提供物质价值。人的交往从本质上讲都是建立在有利可图上的。婚姻也如此,没有纯粹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因此,势利贯穿在人的行为始终。只不过是因为有“势利小人”和“势利眼”等贬义词,尤其是在社会上有势利眼的人被世人指责和瞧不起,所以,你在心理上无法坦然承认自己拥有势利的基因,在做着势利的行为时,也没有认识到它是势利的。
早在10多年前,我写给儿子的一幅斗方,正中只有一个大字“值”。但左右有几行小字注解了什么叫“值”:当别人请你吃饭时,你要考虑值不值得赴宴,是赴宴值还是回家与妻儿共进晚餐,共享家庭的温馨值。另一行小字写着:你用一两个小时与别人下棋值还是把这个时间用在阅读上值。
写到此处,大家就明白了什么叫价值观了。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价值观,各种社会制度有各个社会制度价值观。我们国家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上提出的24个字中有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规定了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个人正确的价值观还有:正义、宽容、自律、尊重他人、勇气、合作、谦虚、慈悲、创新和责任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规范国人的行为准则,总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强盛,为了这个目的的言行就“值”,违背了这个总目的就不“值”。我们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对待势利。社会上所说的“势利小人”,我的看法是:小人必然势利,势利并非都是小人,其中也有君子。
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又促成并强化了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们应该以国家、民族的利为势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清代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不以个人利害动其心,不以个人利害移操守,做好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事,不应趋利避害。只要如此就“值”了。
2023年7月21日 A稿作者王业松简介
王业松,男,1934年⽣,汉族,江苏省泗阳县⼈。南京⼤学中⽂系毕业。曾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助理,在公安部外事局和教育局任处、局⻓,并兼任《公安教育》编委主任。现为中国散⽂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报》《⼈⺠论坛》⽹、《中华英才》半⽉刋、《亚洲财富国际交流》⽉刊,以及南⾮出版发⾏的《⾮洲时报》等报刊发表⽂章。已经岀版《呼应》等九卷散⽂集,计300万字。其中《⾬中送魏巍》、《我送荣毅仁副主席回家》和《我在中南海⼯作期间花絮》等散⽂在社会上⼴为流传。作者年已九旬,但仍在为时代发声。读者可从中听到⼈⺠的呼声,看到国家发展的脚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