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走进《爱是艺术的心》,你就有一种被正能量紧紧包围的感觉。"爱是天地的魂,爱是艺术的心,爱是人的生命基色"……

走入《爱是艺术的心》
作者:李金荣
持续的高温,被夜间的大雨浇凉了,变成了一幅画,坐在沙发的我,拿着一本书。
外面是"天涟水 水涟天”我没出门,赖在沙发上,看了三天书。
走入《爱是艺术的心》,我有了很多的问号?
为什么要一口气的看完?为什么这么耐看?为什么还要动笔写出来?因为这本书值得你看。你喜欢文学吗?喜欢,你要看。你喜欢写诗吗?喜欢,你要看。你喜欢看真实的故事吗?喜欢,你要看。这本书,真人实事,不虚幻。
《爱是艺术的心》的作者是桂汉标先生最近出版的新书。
桂汉标先生是位诗人,原广东韶关作协主席,五月诗社老社长,已出版诗、散文、评论集21部,主编出版"红三角诗丛”等各类文学著作170多部,先后主编过《南叶》《五月诗笺》等多种报刊,长期致力于培养文学新人,具体承担霍英东基金会和香港铭源基金在红三角山区捐建的47项希望工程。曾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表彰,并于2001年12月荣获第二届“霍英东奖金”。
桂老师酷爱文学创作,用毕生精力投入到创作、搜录、汇集、选编、评论、培新、致力希望工程的建设项目。坚持文学信仰几十年笔耕不辍,不虚、不私、不狂、不燥、像敬重自己生命一样敬重所有的生命,用努力执着,践行大道,奉献全部的爱。
桂老师从不端架子,不做样子,通透明澈,秉公办事,正直做人。从自己获得的“霍英东奖金”中捐出15万设立“五月诗社基金”。新加坡的一位诗友旭阳对桂老师这样评价:“这种仁风义举尤足敬仰。”著名老诗人韦丘先生在《真诚奉献的回报》中写道:“山间的小道 峡谷的溪流,都铭刻着你的脚印深刻绵长”,仁爱化歌,是他殷实人生的真实写照。

我很喜欢记者在一次采访他时,他说的那那句话:“选择文学,就是选择美和高尚。”是的,他一直追逐梦的信仰,诗和远方。他创建了“五月诗社”,以独立人格,把脉每一个精神个体,敏捷思维审视每一篇文章。正如一级作家,著名诗人李发模在序《五月不惑文丛》中写到的:“他人好,诗好,是中国南方诗界一位难得的,一心为他人着想,德艺双馨的文艺活动家。”此序文中并强调:韶关“诗城”名声在外与他是分不开的。
诗人一旦跨入艺术这个世界,必然系上家国情怀。他一年四季,大道至简,全是奉献。
桂老师的几十年的文学之路,可谓艰辛而又坎坷,在充满荆棘的小路上勇敢不懈的攀登着光辉的顶点。他诚实做人,做事,做学问,不负诗心,铭记源流。在跨半个世纪的文学生涯中,留下跨时空的一个个真实的脚印。
桂老师还在粤北、赣南、湘南“红三角”老区的大规模“文教扶贫”中担负十几年的公益工作,操持包括大学二级学院和中小学47项希望工程项目。他曾在《脚印》一诗里写道:“……此生选择诗 籍无用之物/放飞天涯无迹的愿望/字里行间 印下自己/每一刻真实情怀的记录……”“……卑微的我 自如留下足迹/像太阳 在天空盖一枚鲜亮印章。”
诗坛一股清风雨,
洒落韶关满江红,
春山夜雨皆是爱,
丝丝款款绕诗城。
翻开书234页《分享艰辛的快乐——与一位远方文友的通信》,那是桂老师参加松山学院学生文史知识大赛回来,打开电子邮箱,收到了远在天津的一位通信二十多年的残疾文学朋友朱桂霞的来函。二十多年前桂老师还在《南叶》任主编,每天要处理很多读者诗友的来信来稿。赶在凌晨桂老师给朱桂霞回了信。因为朱桂霞是我的老乡,也引起我的特别注意。从”来信”“复信”中,慢慢的知道了他们之间的感人故事。
三十多年前,当朱桂霞接到了桂老师的复信,内心激动无以言表,在她看来投出去的稿都石沉大海,或马上退回,唯有桂老师在复信中的鼓励和关注,是她油然而生敬意,心中燃起一丝希望。桂老师认真看了朱桂霞的真挚的来信和习作,知道她的不幸和渴望走出的逆境心愿,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怀与帮助,从此书信一直没间断。二十年间与朱桂霞回复的信件摞起来也有一尺多高。那年是1993年还没上网,完全是书信传递信息,到2019年退休后开始网上发送。桂老师建议她克服困难,学习电脑操作。在桂老师的启发助力下 朱桂霞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以文学支撑自己的人生,坚强乐观,积极向上,在家人的陪伴下,在小区一边做理疗,一边学写作,人变了,不再自卑,不再把自己禁锢家里,买了一辆三轮车,到塘沽海河外滩,观景,创作。先后在《南叶》《五月诗笺》《红三角》陆续发表了自己的作品,那阵子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充实,虽然艰辛但很快乐。她感激桂老师,经常的给她寄书和杂志,就偷偷的在写的信稿里放上书费,但桂老师非但没收反而给她寄回些稿费。桂老师对朱桂霞能走出封闭的环境,既高兴又欣慰。
近些年桂老师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如以前,不能远行,当知道我与朱桂霞是同乡,便委托我能抽时间看看她,并给了我电话地址。素未谋面,没有架子,平易近人,还牵挂着大家,我为之感动。最近我联系上了朱桂霞,倾听她给我讲桂老师,这辈子忘不了的恩人,她告诉我很想见他,身体不方便路途太远,我知道三十多年诗缘的师生情是多么可贵。
桂老师对山区的贫困生,爱心资助,喜欢文学上进青年 ,他能帮就帮,能助就助,孩子们有的亲切叫他桂爸爸。现在孩子们长大了自食其力,知道感恩。知道桂老师赠送给的书,都是自己出资出书。无偿赠送,从来没收费。自己往里搭了很多钱。
对年轻人,他坚持重点培养,言传身带。在《让我们 一道前行——与一位青年朋友的通信》中,来信的这个年轻人工作已五年,但他一直念念不忘桂老师的谆谆教导,敬佩老师,爱听老师的演讲,用他的一句话说 :人生得一恩师足矣!桂老师以自己的独到见解,与这个热爱文学,热爱读书的年轻人一种深层次的交流,复信热情洋溢,洒脱又谦和。看了他们的通信,我感慨我赞佩。这些文学青年站在新高度 ,有理想,有目标。很多大学生,甚至中学生,也积极踊跃参与投稿并自然形成一个正常交流圈,并引发海内外越来越多的读者,作者网友的青睐。
对于中学生,我们更有责任正确的关爱引导。在《倾听成长的喜讯——与一位中学生夏令营员的通信》中读到:这位学员一种抹不去的自卑和被周围歧视的目光,在一次演讲比赛中,因为自己的相貌遭嘲讽,领奖时的委屈和尴尬,让桂老师都看在眼里,在发奖的本子上,桂老师特意给她写下“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显得更美。”就是这两句话,让这个孩子激动,欣喜,增强了勇气和力量。接下来她又报名参加朗诵比赛,一举夺得二等奖。桂老师再给这个学生回信告诉她:“……你何必自卑呢?你应该更自信一些,更坚强一些。只要努力,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颗星。”“……要珍惜这个好的起点。”
在《令我长久折服的“公理”》中,讲述在一次大学生夏令营,听说一位上了名牌大学的学生,就学近一年,几乎没给自己含辛茹苦的单亲母亲写过一封信或打过几次电话……。桂老师批评了他,他并不在乎,在“人生漫谈”的讲座上,向年轻的学子们郑重推荐了《对人类社会公理的敬畏》这一篇长久影响自己人生态度的文章。
对于大学生的情感极端事件,桂老师也谈到了现代青年要学会自我“减压”和心理调适,谈到了人生的信仰与责任感,在特别资助的贫困生中郑重推荐。主张把公理化思想引进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宗教、文艺学术和历史学科。提高全民的“社会意识 ”“生存意识” 和“敬畏心情”。

桂老师开办文学讲座,对初入门的文学爱好者,讲究“一两拨千斤”的实效,出作品,聚人才。在《丰富充实自己 才能写出好作品——致一位青年作者》罗燕复信中,桂老师肯定点赞同时,重点指出写作上的直白叙说,没有诗的韵味……这对一个习作生是多么难得的学术指导。我希望我有这样的机会。
桂老师有首诗《遗落》:“……不断遗落 人生永远在征途/每一个足印都贮藏满汗珠/那矿山的风 迁途的雨/犹记路灯下校园的苦读/那狂飙裹挟的热血与盲目/终伴青春酒进了林海山谷……”
桂老师不惧怕困难,“一蓑烟雨任平生”,做事认真,雷厉风行。说办就办,为完成英年早逝的陈国胜生前遗愿,将《仰望蔚蓝》的出书任务按时完成,还正在筹备八月的“陈国胜文学奖”颁奖仪式……
写到末尾,我情不自禁草作一首小诗:
感悟
有那么一天,
把您所有的书读完,
也许我才能,
看懂了写书人的传奇。
诗文创作的灵感,
采摘于生活的实践。
优秀在于境界的高度,
德才出自文学的信仰。
爱是滋润培育之泥土,
爱是宇宙星空之蔚蓝,
爱是艺术生命之沐露
爱是炽热家国之情怀。
沧桑云雨 岁时斑斓,
孜孜不倦,心旅梦寻,
一生只认真做一件事
书写无悔的秀色金声……
(2023年7月24日于天津)

【链接阅读】
分享艰辛的快乐
——与一位远方文友的通信
昨天晚上,与青年文学会的刘军、彭小虹、陈丹丹以及报社的梁伟等人,应邀参加松山学院一年一度的学生文史知识大赛之后,回来打开电子邮箱,收到了远在天津的一位已通信二十多年的残疾文学朋友朱桂霞的来函。二十多年前,我在《南叶》主编任上,每天都要处理读者、作者大量来信来稿。读到朱桂霞很长很真挚的信和习作,知道了她的不幸遭遇和渴望走出逆境的愿望,觉得该给予一些关怀与帮助,于是给她复了信。从那时起,二十多年了,通信一直未间断。近年来主要时间精力放在了网络上,手写书信已很不习惯,我复信比较少。但是,每隔一段时间总能收到她的来信……
为了让她走出封闭的环境,了解世间更多信息,使她的写作有所进步,让身心健康快乐,我建议她克服困难,学习电脑操作。在她家人的帮助下,她经过几个月的艰辛努力,终于通过电子邮箱给我发来了信和新写的短诗……我为她在五月诗笺网上注册并陆续上传她学会网上写作发来的一些新作。
以下把她近日来信和我的复信录存于此,也希望文朋诗友们关注诗网上这位以文学支撑自己人生的坚强女性的作品,分享她艰辛中的快乐。
来信
桂老师:
您好!
前些日子您回复的信我已看到。谢谢您的鼓励。啊,您看我这些日子又光顾着瞎忙,感觉有好多天没和您联系了,挺想您的,这不,今天我刚吃完晚饭,就放下碗筷,想坐下来和您聊聊我这些天来,在生活上和其他方面所获得的一些收获和感想。
我于上月(3月)25日开始经别人介绍,去了我们小区新开办的一家叫’毫米波‘疗法的理疗室去作理疗,至今已有一个多月了。做这个理疗是免费的,一分钱不花。每天来这作理疗的人很多,都得俳一两个小时的队,有时,要是去晚了,连号都俳不上。)在这一个多月的治疗中,我不但在健康方面有所收获,而且,从精神意识的改善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方面我也收获了很多。这一个多月的外出,真的使我 象是变了一个人,桂老师,现在的我已不在自卑我的身体与别人的不同,而总喜欢把自己禁锢在家里,不爱外出。现在的我,不但每天都毫无顾及的在丈夫的协助下,自己在外边推着轮椅能一口气走上大约不到五百米,而且我经常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在丈夫的帮助下,在我们小区的一块干净的空地上进行走路锻炼外加晒太阳。总之,通过这次外出作理疗,我还收获到了许多以前在家里根本就了解不到的有关外边的许多信息,并且,我们还认识到了许多人。真是太好了。
另外,桂老师,我还要告诉您一件事,就是,昨天不是星期天吗,理疗那休息一天。早晨,我和丈夫商量好决定由他骑我们家以前在塘沽住时买的一辆三轮车,带我去我们塘沽街里去逛逛,昨天,我们从早上八点多出发,到不到十点就到达我们塘沽这里的著名景点'塘沽海河外滩’我们在这里边观光,边用手机拍象片,对了,抽空我会让他去冲洗几张好点的给您寄来。我们观光完了海河外滩公园快12点了,匆匆吃了点东西,就怕太阳会考的我们很热,赶紧往家赶,用了大约不到两小时我们才到家,哎哟,这次出行玩到是玩的挺惬意和快乐,可真是把他骑车骑的給累的够呛,我也一直圈缩在车上把我撅的够呛,并且,我为了不让他在三轮车走颠簸道,或急拐弯,或刹车时把我从三轮车上给摔出去,我的手就一直抓着三轮车两边的车帮不敢松手,等到家您猜怎么着,我的右手中指根部,被抓出了一个疗泡,把我疼的够呛。在路上的时候我就和他说,咱们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这么远门了,咱们再也不出这么远的门了,这真是没事找罪受,太不值得了。哎,人啊,往往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啊。
好了,桂老师,要说的话还有很多,因为现在太晚了,该睡觉了,就不和您多谈了,改日再谈。再见。
桂霞
2015,4,28.
复信
桂霞:
看了你的邮件,我很高兴!你能够到社区理疗室作理疗,坚持一个多月,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而且了解到外面一些新信息,认识一些新朋友,对于你的精神、心理都有好处,对于你学习写作新的作品也是有帮助的。此外,看到你们夫妻俩克服困难,到海边观光,虽然累,也是累并快乐着呵!当然,今后要考虑自己身体的实际承受力,尽量不要超负荷才比较稳妥。
我们认识已经二十多年了,因为相隔遥远,加上我工作一直很忙,即使退休几年了,我也几乎没有纯粹出外旅游过。年纪来了,外出也受身体条件限制了。所以也一直未曾谋面。我也惭愧未能给予你一些更实际的帮助。但老实说,我一直是从内心里关心你并珍惜我们之间的情谊的。故看到你的快乐,我是很高兴的。并诚挚祝愿你一直坚强、健康、快乐!代向你丈夫和家人问好!
永远的老朋友 桂汉标
2015年4月28日凌晨于粤北诗城
【选自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爱是艺术的心》】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