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漫谈低调
王业松
社会上经常会听到关于低调的谈论,我的家人出于关爱,有时也会提醒我低调。因此低调问题又一次引起我思考和重视。
什么叫低调,低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聪明的处事方式,是做事留有余地,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低调是不把自己的才华暴露在别人面前,免得引起别人嫉妒怨恨,甚至避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魏晋时期文学家李康《运命论》)的灾祸。
低调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成熟。低调是一种自我约束和克制。低调的人不会因别人赞扬而骄傲自满,也不会因别人批评而感到失落和灰心。低调的人反而能引起人们的尊敬。
万事万物之美在于适度。我们倡导低调,但不能太低调。太低调的人往往让人看不见他隐藏的危险,难以捉磨他的真实意图。因此,让人感到可怕。太低调的人往往缺乏沟通交往能力或者自己不愿与人沟通交往。因此,太低调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和自尊。总之,太低调的人让人感到不安。中国有一则彥语:“抬头婆姨低头汉”,指仰脸走路的女人傲慢,低头走路的男人多谋。这两种人都厉害,需提防。低头走路的人肯定很低调,不张扬,但让人害怕。
什么人才有资格讲低调?要求自己低调的人,说明自己已高于别人了,因此才意识到自己要低调。如果你与别人一样高,甚至比别人还低,你还能往哪儿低?因此不必人人都讲低调,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条件讲低调。有人说,你若是狮子,何须炫耀?首先你已经成为狮子,才有资格谈低调。成熟的稻子之所以能躬身弯腰面向大地,因为它有饱满的谷穗,稗子昂首挺胸,因为它空空如也,需要装腔作势,没有资格讲低调。母鸡只有下了蛋以后才有资格高唱“咯咯㗳哒”,也才有资格讲低调。
低调不是默默无闻,也不是无所作为。讲低调,是指姿态上的低调、心态上的低调、话语上的低调。但是,不能因为要低调而束手束脚,谨小慎微,甚至不想为,不敢为。
中国有句成语叫“争奇斗艳”,只有争奇斗艳才能各显才华。文学艺术界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贵在“争”字上,争,就是竞争,只有争才能见真伪,才能显高低,才能辩雅俗,才能知进退,才能创新发展。
有的事情和场合不能低调。关于国格人格不能低调,对待中华民族5000年的光辉文明史不能低调,对待祖国统一领土完整不能低调。在你死我活的厮杀战场上不能低调,在你输我赢体育运动场上不能低调,在任何谈判桌上不能低调,奥林匹克竞技场上争得冠军者披着国旗绕场奔跑,不能低调。历史上的伟人都没有低调过,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说,自己用兵“多多而益善耳”,刘邦高唱大风歌。咱们国家领导人在进博会开幕式上,把中国经济比作大海,并大声说出中国人的自信:任何狂风骤雨都不能掀翻大海,“大海永远在这儿!”“中国永远在这儿!”
高调低调,各有门道,当低则低,当高则高。“百家争鸣”,当争则争,当鸣则鸣,而且要语惊四座,妙语连珠,一鸣惊人。
2023年7月23日(大暑)作者王业松简介
王业松,男,1934年⽣,汉族,江苏省泗阳县⼈。南京⼤学中⽂系毕业。曾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助理,在公安部外事局和教育局任处、局⻓,并兼任《公安教育》编委主任。现为中国散⽂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报》《⼈⺠论坛》⽹、《中华英才》半⽉刋、《亚洲财富国际交流》⽉刊,以及南⾮出版发⾏的《⾮洲时报》等报刊发表⽂章。已经岀版《呼应》等九卷散⽂集,计300万字。其中《⾬中送魏巍》、《我送荣毅仁副主席回家》和《我在中南海⼯作期间花絮》等散⽂在社会上⼴为流传。作者年已九旬,但仍在为时代发声。读者可从中听到⼈⺠的呼声,看到国家发展的脚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