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气永怀
文/孙善兵(上海)
《吕氏春秋》里说:“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其赤。”很小的时候,常听父亲讲一个孩子要懂得从小立大志,并且要永远怀着自己的志气去努力奋斗。
人生路上,困难和挫折都是在所难免的。有志气的人,决不会被外界压力打倒,更不会因一时的困难而退缩。

上学读书时,小学、初中、高中的老师,都曾无数次地和我们讲过立长志、不要常立志的道理。
在我的心中,始终有一个自己的志气,那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品学兼优、事业有成,让父母引以为傲的孩子。
而今,自己已年过五十,虽然不算所谓的“成功人士”,但自己从普通一兵,成长为一名部队团职军官,转业后在国际大都市上海区级政府机关任部门科室负责人,同学和战友都常常羡慕不已,也算是知足满意了。
我想,这是我从小志气在身,不断努力奋斗的结果。
志气,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渴望成功的热情,是一种不断追求进步的决心。有志气的人,往往奋斗目标明确,意志决定,不怕各种困难。
我小时候在苏北农村上小学,那时农村还没有通电,每天下午一放学,别的孩子一溜烟奔回家去,我常常趴在泥土地面的操场上,趁着自然的亮光,抓紧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所以,每次考试我总能在班级里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一直受到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表扬,也一直当班长。

上初中时,我坚持和班级里前五名的同学相要好,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谈人生,成绩也一直保持优秀。记得初二年级时,英语成绩总是排在第三名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就立下志气,下次必须进入前三名,经过自己努力学习,终于在期末考试中获得97分,名列全年级第一名。在二十几年后和当时的英语任课老师见面时,说起此事,他还说这非常不容易,因为当时的同学都很拼的。
上高中时,严格自我要求,坚持每天凌晨五点半起床自学,晚上都是十二点后才休息。我的各科总成绩一直是年级前五名。考军校时,政治课总分100分我尽然考了96分,是全军第一名,被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录取。在政治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抽考中,我又获得了第一名,上了政治学院的光荣榜。
我天资并不聪颖,我想无非是我心中永怀志气,向着目标,不断努力进取的回报。

作品《明朝那些事儿》中写道:“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与污浊,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纵使疾风起,人生不言弃。让我们都能够做一名志气永怀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