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篇】

70年了
刀的战魂
一直在仰天长啸
70年了
枪的铁骨
一直在铮铮作响
70年历史征程
梦在天上飞
70年前行曲线
风在地下吼
一个贫弱到极点的国家
在血与火的拼争中
终于挺直
弯曲了百年的脊梁
今天
晨曦牵着史诗的步履
伴我缓缓登上——上甘岭
这块曾经厮杀惨烈的战场
血色的硝烟似乎还没有散尽
激烈的厮杀依然吼叫在耳旁

我听见
美军司令范佛里特
耀武扬威地手指北方
傲慢自信地扬言
五天拿下高地
两个月把中国军队
赶进鸭绿江
这位武器至上论的将军没有想到
190万发炮弹没有想到
5000枚炸弹也没有想到
经过43天的生死争夺
3.7平方公里的高地被炸成了粉末
中国的战旗
却依然在高地的顶峰倔犟地飘扬
中国将军说
这是一场极弱与极强的对话
这是一场钢铁与骨骼的较量
范佛里特一脸迷茫
他不明白
眼前这支衣衫褴褛的军队
为什么
用手榴弹和步枪
竟然打败了装备精良的联军武装
这成为他心中最大的郁结
临死还望着东方
喃喃地叩问上苍
我站在上甘岭高地瞭望
看到了
疯狂肆虐的轰炸
也看到了
中国军人身上闪烁的民族精神之光
看到了129名志愿军战士
被冻成冰雕的英武塑像
看到了
百万赴朝的将士
每一副骨骼,都是邱少云
每一个胸膛,都是黄继光
他们用死士之手
用血肉之躯
与烈火和子弹对抗
他们把呼吸
留给了坚守的阵地
他们把军魂
铸进了炸不烂的山梁
他们的英灵
穿过死亡的幔帐
永远屹立在
战争历史的坐标之上
我看到
坑道里极度饥饿的战士
是怎样喝下自己的尿液
一个苹果
传遍了全连
谁也舍不得吃一口
苹果感动地哭了
坑道里挂着的马灯哭了
这一滴滴眼泪
在战士干裂的嘴唇上
迸发着“有我无敌”的昂扬
我看到
一个烈士
身上中了多发子弹
十几处刀伤
临死还死死地咬住敌人耳朵不放
这视死如归的精神
令日月,黯然神伤
这有我无敌的壮烈
令鬼神,魂飞胆丧
拿破仑感慨地说
剑——
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这场战争
中华民族收复了
丧失了千百年的精神高地
上甘岭战役
中国军人的精神之光
得到了极致的释放

这是一场
中国的立国之战
这是一场
中华民族崛起的经典之战
这是一场灵魂之战
这是一场信仰之战
正义能够战胜邪恶
在世界战争史和人类文明的进程中
从此
树起了一座不朽的雕塑
对这场骨骼击碎钢铁
极弱战胜极强的战争
失败者
选择了有意淡忘
而我们
在历史回音壁的音节里
却要作为一个强音符
永远鸣响在国家与民族跳动的心脏
时刻告诫自己
能否守住这块精神高地
关系到民族未来
关系到国家存亡

听,挂在树梢的硝烟告诉我们
评价一个民族的品质
要看她
创造了怎样的战史
听,刻在墓碑上的战火告诉我们
判断一个民族的生命力
要看她
能否把自己的光荣战史
凝成永恒的力量
听,随江河奔跑的日月告诉我们
一个能把英雄战史
演化为后世精神图腾的民族
放飞的天风
才能悠远浩荡
我不敢想
如果失去这块精神高地
110年的屈辱历史
会不会续写新的酒殇
70年取得的所有成果
会不会化为一枕黄粱
我不敢想啊,不敢想
如果守不住这块精神高地
金钱与权利
会不会把国家的心灵掏空
贪婪和欲望
会不会把民族的梦想埋葬
我站在上甘岭高地瞭望
看到了战争的幽灵
依然在国门外徘徊
看到了飞翔的哨鸽
被带血的子弹击伤
看到了暮鼓的忧患
也听到了晨钟的鸣响
我相信
几缕乱云飞渡
遮不住东方升起的太阳
几只狗吠狼嚎
扰不乱中华民族步履铿锵
我相信
只要守住这块民族的精神高地
共和国的清风
就不会生锈
共和国的云雨
就不会悲凉
共和国的雷霆
就不会变哑
共和国的闪电
就不会失光
只要十四亿中国人民
永远坚守在这块精神高地之上
五星红旗的血性诗句
在历史漫卷的长风中
就会永远闪光


作者简介:宋协龙,军旅诗人,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财经报,辽宁日报,诗刊等国内外报刊发表诗作千余首,出版《经典朗诵诗选集》等多部诗集,还发表了小说,散文等500余篇,计300余万字。
朗诵者


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
淮安朗读指导基地成员
声动淮安阅读会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