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王胜利 汪孔周 任学路
秋谷 春雨 (排名不分先后)


军装赋
文/王胜利
从小我就喜爱军装,
更是把军人敬仰。
做梦自己一身国防绿,
那是我酷爱的65式军装。
因为她留下了我青春的记忆,
让我认为穿上她最漂亮。
无论什么款式的衣服,
都没有穿上她最时尚。
绿色军装,绿色军帽,
红五星,红领章,
一颗红星头上戴,
革命的红旗双肩扛。
身边有穿“军装”的人走过,
我的眼里总会发出羡慕的眼光。
人的一生穿着过数不清的衣裳,
但都比不上那一身绿色的军装。
在这个世界上,
原来并无军装。
是人类的敌对,
创造了军人的衣装。
人民武装,
起初没有统一着装。
八角帽红星闪亮,
绑腿一扎扛起了刀枪。
八路军和新四军,
穿着黄灰两色不同的军装。
草鞋一蹬,
把二万五千里的路程丈量。
军装不一样斗志却昂扬,
全凭着英勇奋战,
小米加步枪,
打得小日本无条件投降。
不同的军装,
不同的战场。
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
打败了国民党蒋匪帮。
新中国成立后,
统一了军队的着装。
军装是大地的颜色,
因为是人民的武装。
军装——
是克敌的战袍,
是和平的勋章。
军装——
是新一代军人的形象,
是全中国人民的向往。
军装——
展现着军人无比的刚强,
记载着军人一生的荣光。
军装——
承载着祖国安宁的重任,
背负着亿万人民的希望。
小伙穿上她更显俊朗,
姑娘追你没得商量。
姑娘穿上她英姿飒爽,
不爱红装爱戎装。
不是什么衣服都能叫军装,
不是什么人都能穿在身上。
只有愿把青春献国防的人,
才会穿着上这神圣的军装。
穿上了军装,
就得把军人的责任来扛。
无论你来自城镇还是农庄,
都将挚爱填满火热的胸膛。
穿上了军装,
就得把祖国藏进自己的心房。
无论你是靓女还是儿郎,
都将青春热血洒在练兵场。
穿上了军装,
就变得和同龄人大不一样。
从此练就了一身不变的风骨,
那就是刚正与坚强。
穿上了军装,
就有了与众不同的竞技场,
从此风华正茂的青年扛起了枪,
勇于拼杀在卫国的生死战场。

诗人简介
王胜利,北京人,政工师。北京古塔读书会常驻诗人。
作品多为赞美党和祖国,歌颂英雄和身边的好人好事,其作品在《世界头条》、《今日头条》等平台发表,并在《中国早报》等报上登载。
他被人们誉为“草根诗人”。先后创作了《歌颂我党我国》、《抗疫诗歌》、《胜利宣讲感言》等诗集作品,其作品被载入《汉语诗歌普及读本》等诗集。是脍炙人口的正能量传播者。

军人的担当
文/汪孔周
军人坚韧不拔,正气凛然,
军人宁死不屈,一往无前。
军人都具有钢铁般的意志,
浑身上下散发着自信和果敢。
战争年代身先士卒,浴血奋战,
用忠诚和斗志捍卫祖国的尊严。
和平时期默默无闻,勇挑重担,
用生命和忠贞守卫温暖的家园。
人生并非那么简单,
道路并非那么平坦。
征途上会遇到各种挫折,
生活中会面临各种挑战。
军人有智有谋,义正辞严,
对于那些妖魔鬼怪敢于亮剑。
让每一只铁拳,
都化作咆哮的雷鸣,
让每一声怒吼,
都让敌人闻风丧胆。
军人披荆斩棘,赴汤蹈火,
敢打胜仗的信念永远不变!
军人的风骨经历了战火洗礼,
军人的气慨经历了千锤百炼。
他们不会装腔作势,
他们不会苟延残喘。
恪尽职守,光明磊落,
忠心耿耿,任劳任怨。
在党和人民需要时,
他们总是奋勇当先;
在国家危难时刻,
他们总是冲锋在前。
活的就是军人的担当,
要的就是军人的奉献。

作者简介
汪孔周,居北京。军旅作家、诗人,诗风多元,或气势磅礴,军姿飒爽,或情愫绵衣,温婉如玉。出版作品20余部,代表作有《美丽中国梦》、《美丽乡愁》、《汪孔周抒情诗选》《伟大思想闪光华》等。中央电视台、省市电视台播放《军旅作家汪孔周》专题片。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多首诗歌和散文。在北京、珠海、澳门、太原、乌鲁木齐部队举办过多场个人专场诗歌朗诵会。采访120多位将帅。为多所大专院校演讲。《香港诗刋》将100多首诗歌作为巜香港诗刋》特刋,在香港、美国纽约及内地发行。

中国老兵
文/任学路
中国,
有一个人数特别多的群体,
老兵,
是对这群体所有人的总称。
这个群体,
由各行各业的人构成,
有男有女,
不同经历不同的年龄。
这个群体存在于无形之中,
老兵的称谓代表着曾经,
这个群体的人们心心相映,
老兵的称谓代表着认同。
一说起军人,
就是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一提到军种,
骄傲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这个庞大群体的成员,
有人参加过抗日战争,
有人参加过解放战争,
有人参加过朝鲜战争……
有人参加过自卫反击战,
曾经战斗在祖国的边陲,
有人参加过抗震或者抗洪,
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
有的人曾在战场上冲锋,
克敌制胜立下战功,
有的人曾在边境线巡逻,
保卫祖国天下太平。
这些人都有一段人生的岁月,
留在军营,
这些人都锤炼出了一种精神:
不怕牺牲!
这些人干工作任劳任怨,
这些人做事情雷厉风行,
有吃苦耐劳的特点,
有勇于奉献的特征。
为民族复兴,为国家繁荣,
在各自的岗位积极肯干,
肩负着使命,贡献着热能,
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
鲜红的军旗飘扬,
雄壮的军歌嘹亮,
部队的姐妹弟兄……
当过兵的人都会魂牵梦萦。
若有战,
召必回,
战必胜!
这是中国老兵共同的心声!

任学路,中共党员。资深编辑、记者,北京市朝阳区文学创作协会会员。曾任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副会长、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古曲研究会理事等。
曾在全国二百多家主流报刊发表过新闻稿件和评论、散文、杂文、诗歌等作品。
诗歌作品被众多朗诵者配乐朗诵并登台表演,多家微信平台特约编辑、作者、顾问,经常举办个人作品朗诵会。舞台主持、话剧表演、导演、模特秀、朗诵等均有尝试,经常举办个人作品朗诵会,有诗集《生命的交响》出版。

八一枪声
文/秋谷
路漫漫
南湖嘉兴那一只红船
为崛起
一个华夏伟大的民族
帅工农
打土豪除旧制
在革命紧要关头
打响了南昌起义暴动的第一枪
如春雷霹雳的闪电
响彻云天
划破九垓乌云
更不忘井冈秋收起义
那大刀红缨
朱德扁担
得胜伍豪的军事才能
一条反围剿的红色道路
排浪恶——
翻雪山过草地
二万五千里长征
四渡赤水
还有那强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
如今历历在目
若问那万里长城为何不倒
红旗飘飘
只因在那八一军旗
枪杆子里出政权
一切都是拯救水深火热的
劳苦大众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
若问军旗为什么那么红
只因十四亿中国人民
永远不会忘记
是无数英烈滚滚的鲜血
将旗染红
若问这些英烈的名字是谁
那一座耸天的丰碑
会告诉你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他们是
赴死慷慨敌人铡刀下的刘胡兰
枪声婚礼的陈铁军周文雍
驱倭烽火的狼牙山五壮士
血洒林海雪原的赵一曼赵尚志
还有那抗美援朝的黄继光邱少云
还有许多——
许多无数个英雄
看今朝
戍边疆防
雄师重器旌旗猎猎
那大海的一艘巨船乘风破浪
百年炬火
又一次伟大的新长征

微信名:秋谷。吉林省敦化市张继信,大学文化,市老科协会长,中外诗人注册会员,曾在多家媒体发表诗与诗歌。

难忘那段当兵的岁月
春雨
那一年春节
吃完妈妈包的饺子
含泪向母亲告别
开始了我投笔从戎的岁月
新训连长那标准的军礼
老兵班长们
那整齐的队列
严明的军纪
铿锵的步伐
令我们这些新兵蛋子
瞠目结舌
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在新训连开展得如火如荼,轰轰烈烈
人人学雷锋,做好事
扶危济困
助人为乐
思家的念想
迅速融入了这火热的军旅生活
难忘部队那严格的保密教育
就是一个烟盒也不放过
经过九天十夜的长途跋涉
闷罐车
把我们从南疆转移到了北国
一看到小兴安岭的冰雪
南方战友兴奋得手舞足蹈
那少见多怪的模样
令我们这些北方战友笑得前仰后合
难忘塔头草地沼泽的凶险
难忘那一天六方土的任务
抬杠在我那稚嫩的肩膀上
无情地来回打磨
难忘那
不离不弃的小咬、蚊子、牛氓、草爬子
肆无忌惮地在战友们的皮肤上
施展着各自的绝活
难忘大兴安岭那永不消融的永冻层
难忘那零下40多度的严寒冰雪
难忘礼拜天在林中下套逮兔子
难忘盯着松鼠的滑稽表演
来排解心中的寂寞
几百里地没有人烟哪
除了绿色还是绿色
难忘先遣秦巴时的艰难险阻
巴山蜀水的酷暑炎热
难忘紫阳背粮时那羊肠小道的曲折蜿蜒
任河拉纤时的一步一个脚窝
难忘嘀嘀军号吹走的寒暑
隆隆风枪凿去的岁月
难忘夜半三更紧急集合时
新战友的手忙脚乱
长途拉练后
万人会堂的严肃静默
难忘急难抢险时战友的舍身忘死
难忘百米成洞后
战友们的欢呼雀跃
难忘争抢战友女朋友照片
互相传阅时的嬉笑打闹
难忘贪婪地享受归队战友土特产时
脸上洋溢着的盎然春色
军魂
在“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壮志下
浇鋳
军旗
在“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声中
增色
难忘
难忘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难忘
难忘那段青春无悔的岁月
那岁月
镌刻着战友的情
镶嵌着战友的爱
浸润着战友的汗
凝结着战友的血
流淌着战友的泪
回响着战友的歌
那岁月已融化在血液中
永生永世不会抹灭

春雨,1963.2从林州入伍,1975.7月转业鹤壁市,中共党员。2004.6月从鹤壁市政协退休。鹤壁市作协会员。

细雨,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写作与诵读艺术的业余爱好者。愿以文字和声音给大家带来一丝美好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