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心山到拔槊泉、响呼噜泉
宋文东
2023年7月23日,又到了我们户外爬山群每周一爬的日子。但是看天气预报,近日连续多雨,今天就是从上午8点一直到17点都有雷阵雨,这给我们出了道难题。好不容易盼到了周末,天公却不作美,令人不知如何是好。有驴友说,现在天气预报还是比较准的,如果我们在山上遇到雷阵雨可咋办呢!作为领队,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了。又一想,车到山前必有路!先到山下看看实际情况,然后再做决定不迟。
早上起来,见天上云彩虽然不少,但红彤彤的太阳已经露脸了,不像有雨的样子。见到太阳,我们的担心就减少了一多半。驴友君哥开车接着我到了集合点。大家都很自觉,不到7点一刻,人员就都到齐了,比规定的时间提前了一刻钟。我曾经去爬过空心山,记得走经十东路、狼猫山水库大坝线路,一路上的红绿灯较多,没有一个小时到不了。好梦说,咱们走高速吧,又不收费,还省时间。我平时不开车,对于道路情况了解不多,连济南到彩石通了高速路都不知道,不收费就更不知情了。于是好梦带路,君哥随后,向着目的地出发了。果然用了不到半个小时,我们就抵达历城区彩石镇空心山脚下的虎门村。
这时天气除了湿度较大有点闷热以外,大致还是不错的,最关键的是已经八点多了,太阳却喷吐着火焰,一点也没有要下雨的迹象,这让我们对于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产生了几分怀疑。但是说实话,今天我们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一上午不下雨就好。
空心山并不高,上山的小路到了半山腰才开始有水泥台阶,据说以前曾经售过票。小路全在蓊蓊郁郁的林荫里,虽然没感觉到有风,但也晒不着,只是闷热有点令人不怎么舒服。山上静悄悄的,除了我们九个人说话,就是知了们几种不同声音的歌唱了。南朝诗人王籍有诗句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们现在就行走在这样的意境里,心里别提有多美了。大约用了15分钟的时间,我们就爬到了接近山顶的一处洞口。
洞口朝北,是石壁上的一道大罅隙,高六七米,宽仅一米多,并排容不下两人。洞内漆黑,大家都打开了手电,或者头灯,依次入洞。但进入不深,最多十几米吧,前面的驴友辰桑说,没路了。于是大家又返回来再往上面爬。爬了数十级石阶,却出了洞。我便有点纳闷。我虽然来过空心山,但无底洞却没探过,仅知道个大致位置。其他驴友也没有人熟悉无底洞的情况。我问尚未出洞的驴友蓦然回首,洞里确实到头了?蓦然回首说,里面确实到头了。
到了洞底,回首仰望洞口,在五六十米高处,像一轮明月似的挂在天上,倒有几分可爱。我用手电照照洞壁,没见到石灰岩洞穴普遍存在的钟乳石、石笋之类,可见这不是个石灰岩洞穴。巨大的石壁从上到下整齐地斜立着,像个扁长的巨大的“人”字或“M”,颇为雄伟壮观。用手摸摸石壁,比较光滑,有点钟乳石的特征。但其作为一处非石灰岩性质的自然竖状洞穴,尤其是深度,在济南地区至今尚未发现有出其右者。
洞底温度较低,有点冷,大家没有久留,瞅几眼便沿着台阶出洞。台阶修在一道巨大的斜缝之中,宽度仅容一人,如天梯一般陡峭。我的双肩包不断地被两边石壁摩擦着,哧啦哧啦地响,有点心疼。也不记得爬了多少级台阶,终于上到了洞口。
洞口内有两间房屋,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门黑洞洞地敞着,我用手电一照,只见房顶上挂满了蝙蝠,黑压压的一大片,有点瘆人。大家几只手电的光柱在蝙蝠群里乱晃,惹得蝙蝠们乱了套,于是在屋内胡飞乱撞。我说,咱们别打扰它们了,人家都在睡觉呢!辰桑说,这蝙蝠身上都带病毒,咱们还是别惹它们。记得2019年新冠刚发生时,有专家就把病毒起源安在蝙蝠的身上,一时人们谈蝠色变,蝙蝠成了人人躲避不及的瘟神。虽然时过境迁,但蝙蝠究竟是不是新冠病毒的宿主,似乎还没有最后定论,因此离它们远点也没什么坏处。
出了洞,大家在松林里休息。这时,凉风适时地轻轻抚来,颇为清爽,也算个小小的惊喜吧。大家补充了水,分食了各自带的水果,然后向下一个景点——拔槊泉出发。
爬上山脊,我忽然发现东西两侧都是悬崖绝壁,比较悚人。以前虽然从这里走过,却没有仔细看两边,因此很放松。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现在知道了,竟然有点害怕的感觉了。有句俗语说:无知者无畏!这话一点不假,甚值得品味。
出了松林,往南一看,面前是一道大峡谷,峡谷之南直到泰山,山岭逶迤,重峦叠嶂,绿意盎然,一眼望不到边,心胸顿时感到无比地开阔。最近处的一座大山背阴里,在半山腰的淡淡云雾里挂着一个小村庄,像仙境似的,那就是拔槊泉村。
通往拔槊泉的小路就在悬崖边上,一直到远处的垭口。这条小路显然是古道,是过去玉河泉一带的百姓往来西营的必经之路。我刚收好水杯,喜欢在山上跟我探讨花草的驴友书亭在前面喊我,老牛,你过来看看,这是棵什么?我走近一看,原来是棵多肉植物,我说,这不是老没牙子吗?书亭说,这是胶东方言的叫法,它的学名叫瓦松。因这植物喜欢长在瓦房上面,而且像松树的样子,因此就叫这名了。记得小时候,我们小伙伴们上山拾草、剜野菜,常常寻找那些肥嫩的老没牙子吃,其略酸微甜的口感,很受小伙伴的欢迎。有小伙伴说,老没牙子吃多了会把牙掉没了,也不知道真假,但从此没有人再敢多吃了。那时候都不知道它还是一味中药材,专治痔疮的。
远眺垭口到山谷底部,从轮廓上看得出来,过去这里曾经是梯田,但现在梯田里面草比人高,都荒芜了。可以想见,过去农民种地的时候,仅仅空手上下这些土地劳作就很辛苦了,甭说往那里运肥往家里收粮了。
我刚准备走路,忽然又见到路边有一棵紫色野花十分鲜艳,惹眼,像紫色的铃铛似的,以前从没见过,就觉得很稀奇。书亭驴友已经走远了,我就用手机拍照,幸好有信号,搜出的信息告诉我是桔梗。我知道桔梗是一味中药材,但却不认识,想不到今日又有新的收获。桔梗根晒干了可以入药,有镇咳、消炎、祛痰的功效,还可以治疗痢疾呢。
小路一直沿着悬崖边往前延伸,到中间地带,灌木丛十分茂密,且很多倒伏严重,挡住我们的去路。我一手拨拉着灌木,还得低头弯腰,注意脚下的乱石杂草,只能慢慢地行进。由于刚下过雨,小路还有点湿滑,而路右边稀拉的灌木下面就是万丈深崖,危险系数大大地增加了。前面走过去的驴友就及时提醒后面的人:脚下踩稳,抓牢灌木!大家小心翼翼地通过了这段灌木丛,顺利抵达垭口。
距离垭口十几米处有眼旱井,估计是农民雨季存水浇庄稼的。井深3米左右见水,水面上飘着塑料瓶等污物,水多深不知。有人放了一棵枯树枝盖在井口上,这显然是好心人所为。经常在山上行走,许多危险之处,如有的石壁上踩踏处过浅踩不牢,就会有人凿之;有的垫脚石不稳当,有人稳之;有的地面有坑凹,有人填之;有的关键岔路口,有人挂有指路牌……可见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啊!
从垭口到拔槊泉是一条平整的柏油路,路两边是两溜郁郁葱葱的柏树,像两道绿色的屏障似的。路南侧,透过树隙,路下面就是万丈深崖,但因为有了柏树屏障,人的安全感便大增了。远处散落的烟村绿树则是西营办事处治下的村庄了。
拔槊泉在村子东头,呈圆口井状,约2米深处见水。泉眼在南侧井壁上,泉水哗啦哗啦地流入井内,声音异常地响亮。泉水虽然常年如此地流淌,却不见井水满溢,似乎井水永远就在这个水位上,也不知道泉水都流到哪里去了。据当地村民说,村北山下巨野河的源头就是拔槊泉,而拔槊泉水与北面山谷里的响呼噜泉也是同一泉脉,最后它们都汇入了巨野河。
泉边南墙上有块牌匾,介绍了拔槊泉名称的由来。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带兵东征,被敌人追杀至此。正在兵困马乏干渴难耐之时,李世民将一把槊往地上一插说,这是天亡我也!说罢拔出槊来,泉水随之喷涌而出。至今,泉眼处的槊痕仍然依稀可见。拔槊泉以此得名,村名亦然。
拔槊泉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联虽然是个传说,但拔槊泉周边许多的村名都与李世民的军队有关联却是真实的存在。如积米峪、晾米台、跑马岭、西营、南营等等,似乎从侧面佐证了拔槊泉就是个真实的故事一般。
泉上面树阴凉里有几位村民在售卖山货,主要是蔬菜瓜果之类。我每次爬山经过村庄,见到有村民售卖蔬菜水果之类都要买一点。一是这些山货货真价实,都是村民自己种的,自家吃不了再售卖给过往的客人,特别新鲜;二是这些农人大部分年纪都不少了,小的有五六十岁,大的甚至有七八十岁了,他们这个岁数了还在劳动,很不容易,我们能帮助他们一点就帮助他们一点吧。这样他们就能在家门口处理了自己的农产品,贴补了家用,而不用再跑到集市上去卖了,省时又省力。我买了十元钱的黄瓜就把双肩包塞满了。旁边一位卖西红柿的老大爷说自己的西红柿是老品种,很好吃,让我买点。我见西红柿确实不是那些所谓的新品种,真想买一点。但是因为我们还要下山谷去响呼噜泉,而且山坡比较陡峭难走,因此不便多带,我就觉得有点对不住老人似的。
以往我们来,大家在拔槊泉边拍了合影,然后就会寻找农家乐吃饭了。但今天,我见天阴得较重,太阳也隐身不见了,觉得这场雨可能随时都会降下来,那样我们下山就更加困难了。于是我们决定提前下山,然后在山下农家乐用餐,也是一般。
下山的路跟预判得差不多,还有点黏湿,好在石头是干的,就多了几分安全感。羊肠小路与水沟已为一体,可能是昨夜里刚下过的大雨冲刷的小路沟沟壑壑的,崎岖难行,而且路边就是悬崖峭壁,一旦滑倒,后果难料。可以肯定,现在这条小路除了驴友之外,大概村民已经很少有人走了。因为山下的玉河泉一带村庄到拔槊泉等地都通了柏油路,盘山公路把各个村庄都连接了起来,交通已经十分便捷了。村民们也都有了私家车或者摩托车,走亲访友,赶集买卖基本上都是以车代步了,因此这些连接村与村之间的山野小路的荒废就成为必然的了,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成果吧。
下到谷底,大家都如释重负。看着谷底坝上长势旺盛的玉米、谷子,我感到很欣慰。也许是从小在乡下长大的缘故吧,我与庄稼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见庄稼长得好,便从内心为农民兄弟们感到高兴。
到响呼噜泉,见泉子旁边围满了男男女女,显然大家都是奔着这眼泉来的。但是响呼噜泉打鼾的胜景并未出现,不免有点失望。有村民告诉我们,再有几场雨就差不多了。记得以前雨后来看泉时,泉水从井口里喷涌而出,水势像章丘的墨泉似的,只是墨泉发出的声音是一哄一哄的,而此泉则是打着鼾声翻滚,动静甚大,几十米外也能听得到,甚为奇特。看泉的游人有坐在泉边喝茶的,有扇着扇子聊天的,小孩子们都在泉边玩水,妇女们则是嘻嘻哈哈地拍照,有的村民在泉边摆摊售卖山货……泉畔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这时已经12点半了,大家也都饿了,我向路边一家超市老板询问:兄弟,这村哪有农家乐?老板指指街道前面说,那里就有一家。
2023年7月25日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