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子沟里故事多
齐爱林收集整理
伏羲始祖夫妇在部落山方圆抟土造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女们奔赴世界各地,繁衍生息,创家立业,建立了稳固的物质生活基础。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景象万千。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更是父母一生的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女嫁天涯父忧愁。始祖的儿女遍天下,思念儿女的情思与日俱增,伏羲女娲,想出去走走,探望一下各地的子女,以尽自己为父作母的义务和责任,安抚自己思儿想女的心情。他和女娲商定好后,择日出行把女娲的贴身丫鬟阿妮留下,让她照看管理部落的日常事务。
话说当地有个沟谷野生着一种菜葫芦,当地人管这种葫芦叫葫子,这里的葫子皮薄肉厚籽少,葫子沟瓜果飘香,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好地方远近闻名。聪明的狐狸也拖家带口慕名搬迁到这儿居住。狐狸毛色金黄,身体光滑,性格随和,善解人意,见人总是点头摇尾,很得人们的喜爱,成就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部落人索性叫这里狐子沟了。
且说狐狸灵性十足,有只得道成仙的老狐狸没住多久,就看破了始祖走时留下的一手重要线索。是的,伏羲始祖是天下的父母,在此开天辟地,降福儿孙,游走他乡时,居安思危,给儿孙留下厚礼,以备不测。就在葫子沟东崖石洞设下机关,备有一头金牛日夜拉磨造金磨银,留后手造福后代。
就说这年,老天久旱不雨,地里的庄稼低头耷脑不伸展,唯有狐子沟的葫子长势喜人。大大小小的葫子不是长长的,就是上细下圆八字大肚的,唯有一个长葫子下边竟长出两个枝杈。老狐仙看出了倪端,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彪形大汉,他对正在看照葫子的阿妮问寒问暖,关心备至。装出漫不经心的样子出大价钱让她看好这个葫子,等这个葫子成熟后它要出高价买定这个葫子。
再说阿妮从小到大从没听过这么大的开价,心下一喜,自然答应了。日后,也就宝贝似的日夜精心守护着这个葫子,平常也多浇水多施肥。这个葫子也长得飞快,没几日两个小叉就成了钥匙的模样,眼看长的硬朗快成熟了。这天,阿妮有点困盹,朦胧中看到一身影在葫子架下一闪即逝,阿妮一激灵睁开大眼,左瞧右看没有人影。她怕到时鸡飞蛋打,为了保险起见,她当机立断把葫子摘下来,想放两天养养成熟换大价钱。没成想没两日这个老狐仙就上门讨要这个两杈的葫子,并支付高额的金银给阿妮。
老狐仙双手捧着葫子来到山崖下一貌似石门中的石锁上,迫不及待的把葫子的支叉捅进石锁里,同时大声喊问道:“开,开,开,开了没有?”一声浑厚的声音答复:“眼看钥匙耷拉了,开个啥?”一声答话破了老狐仙的阵,气的老狐仙手一使劲,葫子钥匙也折断在石锁里。半崖石洞上闪出半截金牛角。
其实,识破狐仙诡计的是伏羲,他人在外乡,心系家院,这两天双眼老是跳动,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他感觉不好,立马返回部落山,遇到这场事,用障眼法现身,催阿妮摘了半生不熟的葫芦,又对茬口破解了解锁的密码。保护了财宝不让异族得手。所以人们就叫这里护子沟了。
狐仙得不到金银财宝气急败坏,隔三差五打发儿孙们去部落山抓几只鸡鸭解馋泄愤,平衡心态。也就留下了狐狸爱进村偷鸡摸鸭搞破坏的习惯。
因此,这里既叫葫子沟,又叫狐子沟,也叫护子沟,反正叫啥都对,知道的人都不和你辨理论证。
历史和现实也确切的吻合了,近期真的在此地探测出金矿,不久将要开采利用。
讲述人:邢大山、马玉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