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洪祥,曾用名:张鸿翔,笔名:秋毫。1962年在黑龙江省翠峦林业局冲锋所出生。1980年6月1日参加工作,中共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酷爱文学,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和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长篇小说《蒂结情思》、《疯狂的爱》;散文集《秋之实》和诗集《春之韵》。创作歌曲《林业劳动者之歌》、《翠峦之歌》、《峦城恋歌》、《美丽的峦城.我的家》。创作作品1000余篇(首)在国家、省、市级报刊及网络文学上发表。
人生格言:人生如同一杯美酒,外形似水,清澈见底;内容似火,热情奔放。让使命充满神圣,创作充实人生。

嘹亮的军号声
文/张鸿翔
在电视剧、电影片中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司号员吹响高高举起飘动着红稠带“滴滴哒哒”高亢激进气势磅礴的军号,划破长空,千军万马勇敢冲击的壮观场面,无不触动着你神经……
拿破仑说过:“军号是战争之魂。”听母亲讲:“祖辈参加毛主席领导革命军队的就有17位亲人。我的外祖父、两个姑姥爷是幸存者,外祖父名字:赵凤桐,16岁参加工农红军,大姑姥爷名字:张占山,二姑姥爷名字:刘远军分别在29岁、24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6年春,大姑姥爷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第四野战军38军112师334团的一名战士,38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该纵队是一支以中国工农红军为骨干发展起来的部队。112师的前身是八路军第115师教导5旅,该旅是由115师343旅685团新2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115师东进支队改编的。第334团的前身为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领导平江起义成功组成的红5军之一部,长征到陕北时其番号为红1军团第10团。是我军为数不多的甲等红军团,部队作风强悍,战斗力超群,是我军老牌的顶尖主力团队,是38军的旗帜,朱老总曾誉该团为模范干部团。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全国解放战争开始。大姑姥爷曾经参加过平津战役,进军中南,参加宜(昌)沙(市)、湘西南、广西等战役、解放大西南的滇南战役。在全国解放战争中,第38军从祖国最北方的松花江边一直打到最西南中越边境的红河桥头,进行主要战斗170余次,转战黑、吉、辽、热、冀、津、鲁、豫、鄂、湘、桂、黔、滇等13省市,解放大小城市100余座。大姑姥爷作战勇猛屡立战功。
1950年10月,第38军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军长梁兴初,政治委员刘西元;辖第112、第113、第114师,先后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和阵地反击战。在四次战役中,38军担负西线战场的阻敌任务,为保障东线横城反击战役的胜利,拚死阻击美军的进攻。这一路都是美精锐部队,包括美骑1师、美24师、英27旅、韩6师、希腊营等。在火力兵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38军官兵以血肉之躯苦苦拒敌。当时的台湾报纸就幸灾乐祸的称这一仗为“火海洗人海”。在左右友邻部队都撤过汉江后,38军仍独守南岸,大姑姥爷为334团二连一班副班长,班长牺牲他顶替班长担负着阻击任务,在阵地上连续作战2天2夜,战斗到最后阵地上只见硝烟缭绕,不见人影,大姑姥在昏迷中站立起来看见司号员,高声喊:“快醒醒、快醒醒。”被炸弹砸断右腿的司号员终于醒来了,大姑姥爷在衣服上扯了一条布带为他包扎伤口,大声地问:“你还能吹号吗?”司号员艰难地点了点头。嘹亮的集结号吹响了,可惜阵地上只有他们两人,这时,在大姑姥爷身后扑上来一个膀大腰圆左肩中弹的美国兵,将大姑姥爷拦腰抱住,大姑姥爷由于腰部中弹发力困难拼命地抡打,这时,司号员又吹响了冲锋号,这嘹亮的号声惊醒了机枪手王三虎,王三虎见到美国兵将大姑姥爷摔在地上,正掏出腰刀欲刺的紧急关头,一排子弹扫来,美国兵横尸阵地,王三虎也由于伤势过重,将年轻的生命留在了朝鲜战场上。这一仗几乎将38军的精锐打光了一半,好险全军覆没,是其军史上最惨烈的一仗。1953年7月第38军从朝鲜回国,大姑姥爷谈起此事就会说:“是那嘹亮的军号声救了我们的命。”

作者简介:
顾法芬,自幼热爱文学,喜欢在博大精深的大中华文学海洋里徜徉,有作品在报刊中发表。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
文/顾法芬
“八一”建军节标志着1927年8月1日我军创建的时间。如今中国建军走过了96年艰苦历程,终于迎来了祖国今日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局面。举国上下热烈庆祝八一建军节这一天的到来,因为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在历史中牺牲的军人和战士们,中国军人永远是国家的核心力量,永远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海鸥选择了波涛汹涌,雄鹰选择了辽阔的天空,而有些人却选择了当一名光荣的军人,他们用理想充实头脑,用意志铸造信念,用绿色装点着青春,用生命书写着忠诚。他们把情感和思念打入背囊,把责任和荣誉刻入心田。这一天中国军人们用他们豪迈嘹亮的声音庆祝着属于他们的节日,这声音响彻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各个庆典里,检阅,隆重集会,游行等场合之上。他们用军人的威严震撼着中国的每一寸领土,不可动摇不可侵犯,他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
人民军队来自人民,人民有难,军人当先。在每次抗震救灾一线,军人们不分昼夜连续作战,救助遇险群众,转移群众和物资的安危,疏通道路搬运救援物资,开设便民医疗点等。尽心尽力为群众提供救援,只要哪里有人民群众的需要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在每一次熊熊烈火中,军人战士们身披战衣,赴汤蹈火,奔赴在抗灾一线。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前行,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刻,他们临危不惧,毫不犹豫,用身体和鲜血去阻挡烈火的燃烧,他们极力保护人民群众和祖国的财产,减小到最低点,乃至零点。
在各种抗洪一线中,在航空领域,在航海一线,他们用自身的勇气、果敢、责任和力量,一次次向祖国人民证明了他们无愧于人民子弟兵的称号,他们是和平年代最可尊可敬最可爱的人。
人民有难,军人当先。在大战三年疫情之际,从武汉疫情拉响警报那一刻开始,军队医疗系统促进筹划,积极准备,力赴疫情最前线参加战斗。他们以无畏无惧,有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役中,展现出军人的忠诚、担当和大爱。他们牺牲了个人利益保护了人民群众,他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有家园,忘记了自身的病痛,唯独没有忘记肩负身上的使命,“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舍小家救大家,奔赴在抗战最前沿,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病痛和牺牲。这就是我们中国军人战士在祖国人民群众心中的高大光辉的形象。
“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中国的崛起需要中国军人用坚强的意志坚守着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这片土地。他们用生命捍卫着祖国母亲在世界的地位绝不可动摇。他们不是钢铁铸就的身躯,却有着比钢铁还坚硬的意志和力量。“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他们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带给我们。所以我们今天要珍惜所有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是所有的美好和幸福都垂手可得,而是总有那些默默无闻,牺牲个人利益,保全国家和平稳定的军人们,战士们,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祖国母亲,他们用大爱,无声地耕耘和奉献着,他们默默无闻而又砥砺前行,他们前赴后继而又再接再厉……
请珍惜今天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吧!请善待那些为国为民牺牲而正在牺牲的军人和战士们吧!在这里我要向军人和战士们致敬!因为你们是人们困境绝望中一丝丝永不磨灭的光亮,是人民群众心有余悸时温暖的臂膀和依靠,是和平年代里的超级英雄,是世界上最帅的逆行者,也是祖国和人民永远的骄傲和自豪。


作者简介:
周广友,1962年11月出生,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伊春人,中共党员。酷爱文学创作,数篇作品刊出,著有散文集《沉淀在时空隧道里的痕迹》、长篇小说《碧水河畔》。

怀念那段激情燃烧的的岁月
——此文谨献给乌翠区森防指战员
文/周广友
中国有句哲语:“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丰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扑救森林火灾的特殊岁月,依然记忆犹新,那一段段难以忘却的记忆,犹如巨浪咆哮的大海,依稀还是那般的刻骨铭心。
在那血与火的岁月里,我和战友们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面对着狂涛翻滚的浓烟,随时都有被烈火吞噬生命的危险,我们不顾一切与森林大火展开殊死的搏斗,用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一曲曲感天地泣鬼神的人生壮歌。这些队员都是退役军人,从事森林火灾扑救的特殊职业是他们崇尚的选择,他们在军队的大熔炉里得到锻炼成长,政治过硬,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训练有术,具备较高作战本领,自身素质强。
扑救森林火灾是一种高危行业,弄不好会死人,我带领着队员凭借着多年来的扑火经验经受过一场场严峻的考验。在我率队数次远征扑火战斗中,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在特殊的环境里,圆满完成了党和组织上交给的重要任务。
我在退休后作总结时,创作出《在那血与火的日子里》等几十篇纪实文章,还出版了散文集《沉淀在时空隧道的痕迹》。
人生苦短,岁月沧桑。一晃四十个年头过去了,值此“八一”建军节之际,谨以此文献给那些从事林火扑救的战友们!

作者简介:
金淑芳,生于1953年,黑龙江省伊春市人,1970初中毕业,上山下乡到林场,知青。中文系函授(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伊春作协会员。曾在《伊春日报》《林城晚报》《小兴安岭》《黑龙江林业报》《黑龙江日报》《老年日报》《退休生活》《文化伊春》《北国旅游》等报刊杂志发表过作品。

军旗颂
文/金淑芳
沐雨经风旗更鲜,染红岁月染红天。
八千万士垂青史,九十六年再续篇。
赣水云生湘水激,南昌梦在北京圆。
王师看我三军纛,抖擞雄姿走向前。

作者简介:
赵玉莲,网名(雪莲)。黑龙江省伊春市乌翠局第三中学化学教师。作品发见于《伊春林城晚报》、《乡土文学》和《湖北日报》以及各大网络平台,在大赛中多次获奖。痴迷现代诗歌,喜欢与文字共舞。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丰收建村6号楼
手机号:152 0458 4048

《热恋兵哥哥》
文/赵玉莲
亲爱的兵哥哥
我不怪你青春太薄情
因为你把时光献给了军营
那年你十八岁雨季
水晶的酒杯被施了魔法
时光静止了
我热恋你
你热恋当兵
你穿一身绿色军装
帽徽五角星璀璨夺目
我少女的红唇
还是那么艳
你少男的眼眸似水柔情
从此你我的爱情
情深深 雨朦朦
你站在祖国的边疆
我守候你年迈的爹娘
高雅浪漫的爱情
无与伦比的美丽
鸿雁传书更加炽热
爱如潮水荡来荡去
荷尔蒙的燃烧
那一刻彼此倾心
我的兵哥哥
昼夜思念你
园中的樱桃一颗颗
恰似少女的纯洁
那一片百合花
就是少年最真心的告白
开在情人的眼里
亲爱的兵哥哥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
今夜我陪你
划一只岁月小船
横渡军营时光
军旗漫天红
文/秋饰-丹枫
风雨霜天
南昌城头赤旗飘
岁月峥嵘
枪声破云见拂晓
坚如磐石
绿色长城壮国威
在猎猎战旗的指引下
一支队伍
一支伟大的队伍
一支为中国人民打下江山
无往不胜的队伍
迎着朝阳向前
闯雄关
战恶浪
踏征程
驱敌冦
难关脚下踩
雄胆走沧桑
探求真理
群言商榷
激战奇胜
万军雷霆
一次次紧急关头
一回回现实残酷
经历
考验
生死
抉择
北伐初征的洗礼
土地革命的探索
抗日战争追穷寇
解放战争谋韬略
剿顽敌
雪山草地任走泥丸
大渡铁索
非我十八勇士谁渡
一颗火热的心
一面彤红的旗
为了祖国走出水深火热
为了解放全中国
鲜血染花红
旗扬破大关
什么腥风苦雨
什么雷惊暴雨
什么电闪倾雨
看我中华子弟兵
破云见红日
止雷春草生
携电筑长城
人民军队如鱼水
团结一致心相连
历史的昨天不会忘记
耻辱的印记
铭刻在心
九十六年的征程
九十六年丰功伟绩
八一军旗凌空飞扬
红的热烈
红的鲜艳
红的醒目
红的如火
这威武不屈
百折不挠的精神
将世代传承
红色中国千秋万代
三军雄师霸气尘寰


作者简历:
秋饰-丹枫,实名:刘亚杰。喜欢在文字中寻找岁月,品茶读书,写意流年。

《初心牢记筑军魂》
文/吕春华
八一军旗舞,
战区练兵忙,
铁甲滚滚驰骋,
导弹震千钧。
舰艇乘风破浪,
银燕凌空似箭,
特战队兵贵神速,
合练实战化,
锻造金戈铁马。
听指挥,
作风硬,
打能赢。
初心牢记筑军魂。
赤胆忠心为国,
力斩妖魔鬼魅,
誓死保家卫国,
伟大复兴绘宏图,
锦绣神州庆华诞!

作者简介:
武占霞,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伊春市作家协会会员 ,伊春市诗词学会会员,先后在《文学月报》《孤铜诗歌报 》《知青文学专号》《乌苏里江绿色风 》及《伊春广播电视报 》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

七绝·四首
文/武占霞
一、南昌起义
乱世南昌趋阙下,中原北岳出关东。
还家战血旌旗动,杀贼军声鼓角雄。
二、军魂
玉马金戈成霸业,铜驼铁臂是雄才。
从军至日精神健,战舰征船胆气摧。
三、军威
军人劲骨朝衣血,子弟雄心战鼓声。
富国功名规万里,精忠志节筑长城。
四、军旗
旗开虎跃千人俊,鼓震龙鸣万里程。
撼海军威存傲骨,回天阵势出奇兵。

作者简介:
侯翠玲,网名:安岭。伊春市作家协会会员、伊春市诗词学会会员 。曾在多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曾有文获奖。喜与文字共舞,给生活添彩增趣。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长兴岛经济区怡海花园小区三号楼二单元301号
电话:13898683493

向军旗敬礼向军人致敬
文/侯翠玲
又一个八一如期而至
军旗如血军歌嘹亮
人民军队是绿色的海洋
每位战士似喷薄而出的朝阳
他们个个铮铮铁骨
奋发向上
穿越时空我仿佛听到了
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
多少战士倒在血泊之中
冲锋的猛将威武雄壮
被历史铭刻
被人民颂扬
八年的抗日战争
烽火狼烟 艰苦卓绝
英勇顽强
挫败了侵略者的猖獗嚣张
让日本帝国卑躬投降
气势如虹的人民解放战争
势不可挡
军旗如血 战歌嘹亮
进军的号角再次吹响
推翻三座大山解放全中国
人民战士忠于党
抛头颅 洒热血
再创辉煌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朝鲜战争又一次考验了
中华好儿郎
中国人民志愿军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捍卫和平保卫家乡
自卫反击战还我尊严
狠狠教训忘恩负义的财狼
人民军队是人民的靠山
以坚强和无畏铸成了铁壁铜墙
在人民心中无比高尚
如今的祖国繁荣富强
人民子弟兵仍是
党和人民的威武之师
文明之师国家的脊梁
永远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那里危险那里有他们的英姿
哪里需要哪里有他们的足迹
永远为人民保驾护航
在这八一来临之际
让我们缅怀历史
记住人民军队的丰功伟绩
记住曾经从弱到强的血雨沧桑
向八一军旗敬礼
向军人致敬!

作者简介:
田秀一,女,笔名:一秀。伊春市作家协会理事,伊春市评论家协会会员,伊春市诗词学会会员。祖籍山东省宁津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于黑龙江北安市,毕业于伊春林校财会专业,现已退休。在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数百篇(首)

军人本色
文/田秀一
山河锦绣军旗舞,戎装铁骨话峥嵘。
一路风沙摧战马,满腔热血筑长城。
归来收甲寻安处,对酒当歌述晚晴。
信步千山常论剑,宝刀添翼说纵横。

作者简历:
段德珍 男 伊春人,生于1952年,初中毕业后上山下乡去林场。伊春作协会员。曾在《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老年报》《黑龙江日报》《黑龙江林业报》《伊春日报》《北大荒日报》《山西忻州日报》《文化伊春》《伊春森工》《林城晚报》《大庆晚报》《小兴安岭文学》《山东老年教育》《退休生活》《北国旅游》等报刊杂志发表过作品。

八一,我把中国军人敬仰
文/段徳珍
八一建军节,
这个日子非同寻常。
这个辉煌的日子已经步入九十六载,
九十六个春秋啊,
令我心潮澎湃激情飞扬……
难忘一九二七年的秋天,
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建立了人民武装,
向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
于是,
这浩浩荡荡的铁流,
高举着红旗奔向井冈山,
突破了湘江,
走进了遵义,
走进了延安窑洞的灯光。
驱除了倭寇,
打败了老蒋,
把五星红旗,
耸立在天安门广场……
我追随红色足迹,
曾到过南昌,
昂首在八一广场,
那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我到过毛主席的故乡韶山,
那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我瞻仰过红军长征纪念碑
那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多少红军将士长眠在长征路上;
我参观过渣滓洞,
那《绣红旗》的歌声,
在歌乐山上一遍遍回响;
我曾走进红岩魂广场,
那《红梅赞》的赞歌,
在我心中久久回荡……
啊!
有多少先烈,
为了新祖国的解放,
把年轻的生命和热血,
洒在了战场……
啊,
我深深的缅怀,
为祖国解放事业牺牲的革命先烈;
我由衷的敬佩,
保卫祖国革命军人,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在烈烈的军旗下,
在蔚蓝天空中,
在波澜壮阔的万里海疆,
在茫茫边防线上,
践行着军人的理想和信仰。
他们牢记使命,
誓言铿锵。
他们志如钢铁,
步伐坚强。
他们的胸怀坦荡,
像大地一样宽广。
他们用青春和热血,
维护着祖国的尊严,
他们用理想和信念,
捍卫着祖国的铁壁铜墙。
啊!
这就是我们的军魂,
这就是一个军人的信仰。
赞美你!
我们最可爱的军人;
赞美你,
我们伟大的党。
此时此刻,
我把右手高高举起,
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致以崇高致敬!
致敬,威武雄壮的伟大队伍;
致敬,中国的铁壁铜墙
高唱战歌
把伟大的中国军人敬仰!

主办单位:关工委、老促会、老科协、老干部服务中心
承办单位:乌翠区文联

收稿审核: 张鸿翔
编辑制作: 翟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