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军中女英杰篇】

前 言
1938年夏天, 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10月10日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而是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得更加猖狂边打边叫: “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教,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名女战士面对日伪军的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是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随后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牡丹江本应开花
她的支流乌斯浑河
本应是一支含苞的花蕾
可这不是开花的季节
1938年10月 中国大地
正在一群魔爪下流血
这一天本应是鸟鸣的清晨
可罪恶的子弹呼啸过耳边
这一天本应是江河欢歌
可殷红的血凝住了自由的奔流

八位女青年手挽手
走进江里
走进哽咽的江里
最小的一位才13岁呀她
比我的女儿还要娇嫩
可她们正是用最艳丽的花季
吸引敌人的火力
用她们最柔弱的身躯
组成一道铜墙铁壁
掩护着整个民族的突围

牡丹江 你能不能立即截流
让乌斯浑河不再湍急
因为我的女儿已投出了
本不想拥有的最后一颗手榴弹
黑土地上的怒火呵能
不能让江水不再凛冽
因为我的女儿已砸毁了
本不该由她把持的枪支
哽咽的江水以殷红的襁褓
裹住了八个年轻的生命
裹住苦难的中国
一段抗争的记忆

牡丹江提前开花了
在冰封雪地的北疆
在~颤栗的中国大地上
开出八朵含泪的牡丹花
她们的泪珠
正辉映最初的日出
但她们不会想到
肯定不会想到
她们 已开成我女儿怀中
永不凋零的国花


作者简介:王祥康,男,1964年6月出生于太姥山下,1984年开始诗歌创作,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潮》、《中国诗歌》、《诗探索》以及美国《新大陆》、菲律宾《世界日报》、台湾《创世纪》等报刊,多次在全国诗赛中获奖,作品收入30多种诗歌选本,出版诗集《夜风铃》、《纸上家园》。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朗诵者简介:姚春荷,网名:轻风细雨,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淮安朗读指导基地成员,声动淮安阅读会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