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餐记
文/程丽萍
由于昨天那件发生在父亲身上恐怖的事情,晚上洗漱时特意叫母亲陪着直至躺在床上休息。晨起心里还是不安,早早起来打坐。由于以前习练瑜伽,对于静心与冥想有所了解,想用意念清除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
早餐和一群中国游客在喧闹的东餐厅用过,出来在大厅等候。无意间透过玻璃窗发现西餐厅用餐的洋人,只见西餐厅环境优雅,室内安静、温馨,很少有人说话走动。餐台上放着烤制精美的糕点,并用精致的器皿盛出一个个造型,摆放的十分整体。用餐的人不是很多,但他们个个端正地坐在铺着洁白台布的餐台前,动作优雅细致,刀切叉送,把食物优雅地送到嘴里,然后轻轻地咀嚼。喜欢阅读的年轻人,把书带进餐厅,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着,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看着他们,感觉似乎不是在吃饭,而是在享受整个过程。和东餐厅形成鲜明的对比。
父亲已经从东餐厅用完餐走了出来,喊过父亲前来观看洋人的饮食修养,父亲看了一眼说:"这个没意思。"转身走了。
斯文哥和时髦哥走了过来,内心深处有个愿望,想通过这些变化来影响身边的人,使他们有个良好的习惯,也让外国人少讨厌我们一些,不要再说我们是没有教养的民族。可他们过来看了一眼说:"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想怎样就怎样,没有必要讨好他们。"说完又走了。隐隐乎觉得他们说的对,是呀!我们没有必要去讨好谁,这些看得见摸不着叫修养的东西,在乎不再乎又会怎么样呢?失去它,谁也不会少一样东西。
但我就是不舒服。想起撒哈拉沙漠里的土著撒哈拉威人,他们不要床,不要沙发,也不读书,席地而坐、而卧就能生活。自己放着羊卖钱为了讨老婆,讨老婆生下孩子是为了放羊,而受过教育,享受过文明的人则不同,他们追求此外的东西。
心里一片悲哀,个人认为,能舍得花费这些钱出来远途旅行的人,在国内,不论经济基础还是社会地位都是很不错的。在自己的祖国,物流相当便利,物质非常丰富,中国制造,一带一路已影响到世界各个角落。我们的许多商场,大型超市,装修豪华,货物琳琅满目,可供人们随意挑选。在国内,大多数人,对饮食、养生方面非常讲究,对于食物选材甚是挑剔,这个不吃,那个不用。可一到了洋人这里,就像从将军到奴隶,不光社会地位一落千丈,行为举止更是不堪入目。一个个像没见过世面的饿死鬼,对一切充满了新奇,觉得这个也好吃,那个也好喝,不但食欲大增,而且肚子也像个无底洞,总也填不满……每次取餐,盘子堆积如山,有的甚至鸡蛋一拿就是四五个,实在吃不下去时,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人注意,自助餐厅的水果、面包就会被悄悄地放进随身携带的腰包……他们觉得这些小动作洋人看不见,可是会看不见吗?他们只是看见了也不说,或者只是不给我们说,但他们会说给和他们相同的人,作为看不起我们的一个理由之一。
正思索着一个女孩子走了过来,我那颗不死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这是我们团受过高等级教育的一个美女,我把她叫了过来。隐隐约约中感觉年长者不良习惯已养成并根深蒂固,纠正实在困难。而年轻人则不同,他们就像晨起的朝露,清新又积极向上,对于美好的事物天生有一种向往。我的心思没有白费,在美女有所触动的容颜里,我的心里渐渐升腾起一种叫希望的东西。
这时一位大叔走了过来,对我说:"你看咱们闹哄哄的,像什么话,人家觉得我们就是一个个叫花子。"
我抬起头向东餐厅望去,只见餐台上花样不多的几种食物:牛奶、咖啡、果汁、方便面、面包、火腿……已所剩无几。端着食物的盘子上堆积如同小山,倒着牛奶、咖啡的杯子被走出一条彩色的直线……吃面包的人像个大口娃娃,一段面包,眼也不眨就被塞入口中,腮帮子鼓得圆圆,顾不上什么礼节;喝汤的人不时传来令人惊心的吸溜声……
一种像蚊子,又像不知名动物的嗡嗡声不断地在响起,似乎要冲破这薄薄的玻璃隔断……晃动的人腿渐渐多了起来,模糊了我的视线…...
作者简介:
程丽萍,笔名百合,香水百合,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会计师职称。陕西省财、审专家、陕西省招标、投标、评标专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交通作家协会会员,《陕西会计》特约通讯员。1996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中国交通报》《延河》《陕西交通报》《终南文化》《西安社会科学》《安康文学》等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上发表论文、小说、评论、散文、诗歌、随笔百万余字,多次获得各种奖项。出版过个人作品集《静静的百合》《放飞》、《择善而思》《坐看云起》等,并在琴棋书画领域均有涉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