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 水 无 痕
路 漫 漫
继高中毕业时隔近40余年,原西桥高中七二届学生领袖—— 我们一班的老班长李柱玉,利用回家探亲期间,自掏腰包于2017年7月5日在西桥鼎昊大酒店,将一班健在的三十多位同学们邀约到一起叙旧握别后。
2023年7月30日中午,仍在同一地点,同一酒店,由近期分别自深圳、上海、沈阳归来不久颐养天年的退休老干部陈瑞芝、于希文、尹承章、马云龙四同学精心组织并慷慨解囊,再次把一班仍健在的绝大部分同学们聚拢到一起。无论是两鬓秋霜的老叟,还是饱经沧桑的半老徐娘们,久别重逢,倍感亲切。一见面便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打开话匣子,敞开心扉,共叙离愁别绪。而后便是合影留念,把酒言欢,欢歌慢舞,尽情释放。
深感抱歉的是:我是这30个报名名单中亲临现场的唯一一个迟到者。当尹承章同学把我迎进偌大宽敞而又明亮的餐厅后,展现在我面前的便是一张三米直径的大圆桌周围早已落坐的一张张既熟悉,而又少许似曾相识的陌生面孔。于是,我便赶忙双手合十,一边向各位老同学们深施一礼以表歉意的同时,一边口里真诚道歉:对不起各位兄弟姐妹们,让你们久等了,老朽姗姗来迟了。而后便一一前去握手。
一九七二年毕业时,一班共有56名同学,但到上次由老班长举办的同学聚会时,就因天灾人祸,竟有10名同学不幸先后驾鹤西去了(这里不包括至今杳无音讯的王桂珍同学)。
此次同学聚会,起初报名的同学共有30人,但到场合影留念直到共同举杯就坐的仅有23张面孔。其中男同学16人,他们分别是林孝成、李文秀、魏振铎、王子良、刘坤、王俊才、马云龙、尹承章、于希文、朱庆瑞、吴忠令、徐明、陈子林、张友良、李凤臣、张绍一;女同学七位,分别是郭玉贤、孙素芹、刘丽华、张桂云、张雅兰、张瑞莲、陈瑞芝;虽然报名却未能亲临现场的有7名同学。
不能不承认,时隔六年后,在座的各位同学们不同程度的都显得苍老了许多。是啊,屈指算来,人的一生满打满算才有几多六年呀?好在这个六年多里,我们一班的同学们竟没有一人掉队的,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
在同学们都落座共同举杯前,于希文、尹承章、陈瑞芝、马云龙等部分同学分别作了热情洋溢、感人肺腑、情真意切的演讲并致祝酒辞。
在酒意正浓的关键节点上,远在千里之外的老班长李柱玉通过视频的形式,逐一与在座的23位同学分别送上了最诚挚的、朴实无华的、暖心润肺的真诚祝福。尽管前后仅有十几分钟,但就有如这桌丰盛的宴席从空中又平添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一般,令所有在座的兄弟姐妹们心里都暖洋洋的,久久不能平静。
令人回味无穷且感动不已的还有:待每一位同学都近乎酒足饭饱后,陈瑞芝同学就像一个受过专训的礼仪小姐一样,再次来到每一座位前,或春风满面的为同学们续上点美酒,或悄无声息的为同学们添上点温茶,甚至就连一根细小的牙签都亲手递到每一位同学的手上。试想,自有记忆以来,你曾几次享用过如此高规格的礼遇呀?
容易被人忽略却值得永远铭记的细节还有许多许多,如:7月30日上午,张瑞莲同学早早就来到了现场,一会儿单独拍照,一会儿集体合影,一会儿流动录像。当别人天南地北兴致正浓的时候,她却依旧默默的独自躲在一旁拿着一部相机上下左右辗转腾挪着;而当众人汗流浃背推杯换盏的时候,她仍然慈祥、文静而又专注的拿着相机悄无声息的在记录着每一个珍贵的细节。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下午约两点四十分许,前来遇会的同学们便怀着眷恋的心情各自不舍握别了。
赘述一二:远在30公里外,家住平庄的王子良同学,一大早便骑着半旧的两轮电动车抵达现场了。而事先报上大名,最终却因些许不为人知的顾虑而未能前往的诸同学,见此情景不知有何感想,尤其是就近该来而没来的同学。
结语:上至国家,下到个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绝对完美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鲜为人知的隐痛。回首走过的每一步路,唯有知足,方能常乐。
人生有涯,情义无价。
山高水长,务自珍重。
2023年7月31日午完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