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作家张秋铧鲜为人知的故事

近日《五子天地》主播王广杰、摄像张津原和鄂温克族小伙明克摄影师一同来到原天津市河北区作家协会主席张秋铧的家,带着《五子天地》全体同仁的祝福,主播王广杰向张秋铧老师的夫人敬献了鲜花祝她“母亲节”快乐。应王广杰主播邀请,张夫人弹奏了钢琴练习曲。宾主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落坐,主播王广杰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急切了解军旅作家张秋铧文学路上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当问及网上“军旅作家”之称时,张秋铧老师介绍自己是职业军人,是部队退休军官,写作是他的业余爱好。他说:“自己从青年写到老年了,作家不写作怎么能称为作家?作家不读书就写不出好作品来。”
张老师原来在北京军区机关工作,1975年底,因为有家有孩子,爱人在天津254医院工作,他申请调到了天津得到了批准。就在这时首长女儿找到他,请他留在北京给首长做秘书。张老师非常感谢首长的信任,但为了家庭的安定,他来到了第二故乡天津。张老师无限感慨地说,天津是渔米之乡,海河水有鱼有小站米,是他文学创作的福运之地。张老师共创作了400余万字的作品,出版了10本书。1982年,张老师加入天津作家协会,2015年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回忆自己在文学道路上的故事,张秋铧老师侃侃而谈。
一、张秋铧老师与“最可爱的人”魏巍大师的故事
张秋铧老师在北京工作时和著名作家魏巍相识,后来张秋铧参加了魏巍老师举办的北京军区文学创作班,那天魏巍老师说:“张秋铧,我一知道你的名字就记住你了,因为我老伴叫刘秋华。”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张秋铧听到这里也不好意思地笑了。魏巍老师在散步时告诉张秋铧:“你年岁大些,经的事也多,今后你的文学发展方向以写小说为好。”张秋铧牢记首长、老师的教诲,从此把自己以前所写的文章全部付之一炬,一门心思搞起了小说创作。他创作的小说《抗日名将张自忠》发表后,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亲自为这部小说题词:“捍疆卫土”。
二、与浩然相处100天
浩然在二五四医院住院期间,张秋铧老师得到了浩然老师的很大帮助。两个人亲密无间的接触,“两瓶罐头”一事让张秋铧老师记忆犹新。那个年代吃水果也是一种奢望,浩然上街从食品店买来两瓶罐头,回到病房犯了难,怎么打开呀?幸亏护士帮忙才吃到嘴。说到这儿,张秋铧老师不禁笑出声来。在采访中,张老师很诚恳地对我讲怎么向作家学习一事。他说浩然老师在一次下基层采访中,享受洗澡盆浴,浩然老师向张秋铧自嘲说,自己在白瓷澡盆中像只“清蒸鸡”。张秋铧老师听到这几个字很震撼,大作家的丰富想象力让他既佩服又敬仰。他说,向大作家学什么,那一刻他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客观地享受洗澡盆洗澡,把自己放到一个更高境界去自嘲,他看到大作家的胸怀和境界。
三、冯骥才老师的指点受益匪浅
冯骥才老师在二五四医院住院期间,张老师把自己的一部中篇小说稿请冯骥才老师指导。正因为冯骥才老师的点拨,才让张秋铧老师一跃跳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张秋铧老师说,自己在天津收获满满,采访了近百位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讲得我万分激动。著名作家孙犁老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先生都相继为张秋铧老师题过词。张秋铧老师说:“不是每个写作的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和福运的。”看着张老师的长诗《涛声回响六百年一钓鱼岛之歌》封面上,是诗坛泰斗九十五岁高龄的贺敬之先生留下的墨宝,以及孙犁老师题写的书名,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先生的题词,我激动地对张秋铧老师说:“和您的近距离接触,真让我收获满满,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张秋铧老师非常高兴地传授我创作小说的秘诀,不得不说让我茅塞顿开。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过去了,张秋铧老师传奇的经历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张秋铧老师答应,在我创作小说后一定给我及时指导。你说,我采访张秋铧老师是不是很幸运?
张秋铧老师的“军旅作家”这个名号绝对名副其实,他担任天津河北区作协主席期间拟名创办了“海河之北”的文学季刊,是全国著名作家蒋子龙师傅亲笔书写。在拜访中我还得知,张秋铧老师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求学期间,他的恩师是因创作小说《七根火柴》和《党费》而成名的著名作家王愿坚老师的弟子。
与张秋铧老师交谈意犹未尽,在这位长者面前,我好像在仰望巨人对我的抚爱和幸福滋润禾苗一样的感受,我祝愿张秋铧老师健康快乐,为读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撰文:王广杰
微刊制作:五子天地文化传媒工作室王广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