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侄俩对望了下,很欣然地点了点头,随即跟在伯乐身后进了王家。两人进屋后,王先生便命夫人沏茶赐座。入内坐定后,乘两人对话时,碧如好奇地朝屋内四下打量起来,只见竹帘低垂,窗纱微掩,室内摆设得果然精致。但见窗明几净,竹榻茶炉。墙间挂一把佩剑,四壁悬几幅诗画。香气不散,宝炉中常热沉檀,琳琅满目,果是书香世家。
但见元吉朝伯乐躬身施礼道:“我朱家何德何能承蒙王老先生如此抬爱。但无论如何,这一千个大洋,我一定会还你的。我们再苦,也不能让你白白牺牲。再说,你还拖着二个孩子,也不容易。”
伯乐还了一礼道:“我女儿常跟我说,一定要报答你们的救命之恩,这就算是一次回报吧。”
元吉却深思地沉吟道:“我倒有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就让碧如跟你读书好了,这一千块钱,你还得照样收,算是碧如的学费也行。”
伯乐这才朝碧如仔细打量起来,只见他双眉斜飞,脸色红润,拳大臂粗,神态威猛。注视片刻,不禁摇首叹惜道:“可惜他不像块读书的料。”
元吉惊愕地看了他一眼,沉声道:“伯乐兄千万别开玩笑。我这侄子可是聪明绝顶唉。不信,你先考考他如何?”
伯乐心念一动,道:“打个比方说,一亩稻田能收六百斤谷子,按七折计算,能出多少白米?”他斜睨着碧如,但见他抓挠着头发,嗯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数来。伯乐失望地摇首,心中不免产生一股遗憾。元吉看出侄子的尴尬,急忙替他解围:“他不识一个字,当然算不出来。”
“爸,你甭出难题了,让我来考考他。”话音方毕,便见房内蹦出一少女,只见她不过十二三岁年纪,漂亮的脸庞上长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但见她秋波流转,娇腮欲晕,虽然年龄尚稚,实是生平未见的绝色。她来到堂屋中央,已是脸含羞涩,在灯光映照下愈显娇媚。她朝碧如悄悄看了眼,低声沉吟道:“两个姑娘一样长,飞到半空叫两声,你猜是什么?”
“是爆仗!碧如未加思索,冲口而出。
“没错!:彩云朝他嫣然一笑,又吟道:“一条蛇两个头,今生今世不碰头。”
只见碧如筹思了下道:“是屋脊头,对吗?”彩云笑着点点头,又说道:“矮婆婆,眼睛多,吃红饭,拉黑屎,是啥物事?”她悄眼看他,碧如灵机一动,说道:“是脚炉!”
接着彩云又说道:“百岁老翁长满牙,白胡子一把拉老长?”
碧如朝她笑道:“是玉米!”彩云故意避开他的目光,想了想又道:“红漆马桶黑漆盖,是什么?”
“是柿子,这个谁不晓得。”话音未落,便见从房内钻出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一看便知是彩云的弟弟。
彩云见弟弟出来捣乱,便冲他嚷道:“谁叫你猜啦?这次不算,重来。”
伯乐见其顽皮,便板着脸冲他大喝:“不在房里好好看书,瞎胡闹啥?还不快进去!”
王妻怕老头子发怒,儿子挨打,忙赶了过来,“春勇,还不识相点去看书?”
春勇朝父亲伸伸舌头做个鬼脸,便赶紧缩身进房。他虽然顽劣,却惧怕父亲。王伯乐虽然举止斯文,谈吐文雅,但平时管教子女及学生却十分严厉,所以孩子们个个都怕他。
彩云自小受家庭熏陶,举止抬足十分文雅得体,且心思极细。小小年纪便已懂得识人,这时见碧如反应敏捷,对答如流,便知他绝顶聪明。她那眉间眼底洋溢着一阵喜悦,可是却也有缕淡淡的怯意和淡淡的娇羞。
见此情景,元吉不禁大喜,他望着伯乐笑道:“王先生,说实话,伲朱家两代人都没有上过学堂,不识字只能做苦力没出息。再说啦,要想学个手艺,做点生意多少总要识点字,否则,啥事都做不成!”
伯乐没有忽略他的目光,他沉吟了一会,忽然问:“哪你的意思是?”
“我想让他在你私塾里读个半年书。”
伯乐托着下颚,似乎在犹豫,“他一点基础都没有,恐怕很费力。”但见彩云忽地拉着父亲的手,请求地说:“爸,你就答应了吧,就算是伲报答他的一次救命之恩吧。再说他真的记性很好,读书靠的不就是记性吗?”
作者简介:朱钧贤,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一个女人三个帮》《太湖英雄传》长篇小说,发表《决战太湖滩》《爱的波涛》《苏州人在香港》等网络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