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人生轨迹演绎了易经的乾卦哲理
----南阳卧龙岗风水考
曾祥裕 曾海亮

我们在河南邓州考察完毕,行至南阳,这是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景点是南阳市城西4公里处的卧龙岗,曾为诸葛亮躬耕隐居地。
诸葛亮著名的《出师表》开篇即为:“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文内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之句。
无疑,南阳卧龙岗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躬耕隐居地,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
卧龙岗之由来

明《地理志》曰:“时人喻孔明为卧龙,因号其岗云。”明代将领俞大猷在《重建诸葛亭记》称:“昔诸葛亮先生躬耕南阳时,人以‘伏龙’称之,故名曰其所居之岗曰卧龙岗,是山因先生而得名也。”
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诸葛亮隐居在南阳卧龙岗,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所有认识他,知道他,了解他的人,无不承认不及他的万一,把他看成是周之吕望,汉之张良。

卧龙岗风水考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南阳卧龙岗作为躬耕之地?
精通阴阳五行的诸葛亮看重的是卧龙岗是一个藏风聚气之地。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诸葛亮“茅庐”就在“卧龙潭”之上。
南阳志书中称:“卧龙岗在南阳府西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百里,至此截然而止,回旋如巢,然草庐在其内……,其下平如掌,即侯躬耕处。”
顾炎武《肇域志》“河南·南阳府·南阳县”条记载:“卧龙岗,在县西南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百里,至此截然而住,回旋如巢。诸葛孔明草庐在其内。今即其地为祠。”《古今图书集成》“南阳府”古迹部分曰:“诸葛庐,府城西南七里卧龙岗,昭烈三顾处,有祠,春秋祀焉。”
上述文字描述了卧龙岗的地理形势,它南濒白水,北障紫峰,遥连嵩岳,山水相依,景留四时。
这里岗峦起伏,曲折回旋,势如卧龙,其源发端于嵩山之南,绵延数百里,连接南阳古城西北紫山继续南下,至此岗地势隆起,截然而住,回旋如巢。
注意“此岗地势隆起,截然而住,回旋如巢。”这段文字就是说明卧龙岗来龙去脉和堂局。大凡藏风聚气之地,群山环抱,回旋如巢。
所以说,从地理因素方面来看,诸葛亮别号“卧龙”也与其躬耕之地的特殊地貌有关。
我们走进卧龙岗,觉得它选址恰在伏牛山中脉停顿之处,也即风水学上的龙钟穴的,还有一个“界水则止”的标起为佐证。
南阳三玄先生考证“卧龙岗发源于伏牛山系之五垛山主峰,滋生于鸭河口,绵延上百里跌扑滚翻,闪展腾挪,穿峡过帐,脱衣换骨,最终龙吟白河。左有丰山、隐山、蒲山、独山簇拥,白河缠护;右有羊磨山、塔子山、遮山朝拱,潦河交接。中出一脉:有紫山、灵山、钟灵毓秀,前有唐河九九八十一岗屏障,安抚南疆。过峡于潦河坡,脱衣于紫山峰,映照于麒麟湖,横跨于大寨沟,换骨于百里奚,穿帐于卧龙潭,俯卧于唐湾街,入首于银白河。左侧育水与右水在乾方交汇,入汉水。卧龙岗可谓大岗落川,脱衣换骨,独出一枝,青山绿水,雌雄交合。卧龙岗苍松翠柏,岗不高而灵秀,水不深而清明,气势威武,雄伟壮观,真乃帝王将相之地脉也。”
武候祠的看点

武候祠现为南阳卧龙岗的主要建筑,这是一座占地7500平方米的古建筑群,保存着元、明及清时代的建筑物,以及汉代的碑刻、匾额及楹联等,其数量在全国各武侯祠中是最多的,其中收录有岳飞亲笔书写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
我们走至武侯祠大门,见到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的题联“大文出师表,胜地卧龙岗”。
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后面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即卧龙十景)。
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宏伟,为歇山式建筑,殿前悬挂匾联十余幅,两 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诸葛亮坐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
宁远楼是武侯祠后部的主体建筑,也是祠内最高建筑物,为重檐庑殿式建筑,流角飞檐,气势轩昂;楼正中塑有武侯诸葛亮抱膝长吟像;登楼远眺,宛城美景尽收眼底,历历在目。
经测,武候祠坐穴在辛戍之间界缝。
祠前后左右树龄超过400年的古树有几十棵,树龄一千二百余年的柏树、楸树有六、七棵。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祠前是宏伟雅致的“千古人龙”石牌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楼式,通体布满雕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
诸葛亮的成功学

我们步入武候祠礼拜诸葛亮,看到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南都行》中云:“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赞美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其实,心怀大志的诸葛亮作为卧龙隐居在此,其心也并非沉寂如井,而是心波随着时局变化而起伏,在养精蓄锐,等待识才的君主选拔。
“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自碌碌。南阳有卧龙,高眠卧不足。”这首诗句是诸葛孔明隐居南阳卧龙岗躬耕夜读,以待天时的真实写照。
易经“乾”卦:“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诸葛亮的人生轨迹就如“乾”卦一条龙:从伏龙(潜龙)到刘备三顾茅庐“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再到“飞龙在天”,27岁出山便一举成名。

现在,人人渴望成才,都希望“飞龙在天”,龙腾虎跃。但当你处在初始阶段,羽毛未丰之时,不妨读读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像一条潜龙,做到勿用勿扬,积聚能量,等待良机,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