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菊沁心素,谓水钓鳞闲 891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蓬园化道贤
岁月凝芳颜
简菊沁心素
渭水钓鳞闲
憧憧君赋意
梅雪入香冬
霁月绝五色
流星逊德恒
《道德经》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古代治国安邦,道治为上,德治次之,仁治又次之,礼治为末。老子认为,“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而“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人类社会脱胎换骨于宇宙自然,天人合一乃是人类文明的存在基础,一切人文规则纲纪首先应当服从并遵从天道法则,道法自然,以德配天,是无为而治的最高法则,所以道家之治无为而无所不为。
道家崇尚道德,儒家崇尚仁义,故而儒家治国崇尚有为政治,但有为而有所不为。儒道互补,随势应变,乃是中国王道之特色,无为而所无不为,有为而有所不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粗享之,弟子皆尚仕,细爵之,似为吾专训。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者,盖为从政而言。《论语》之奥,非人间之事皆贯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草木虫鱼之律属,皆含其中矣。

王符于《潜夫论》中曰:“三代之废兴也,在其所积。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谓误中,未足以存”。“善恶”虽说是人类社会看待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但宇宙却有“同气相应”这一现象与之对应,善与善应,恶与恶应,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间道理正是如此,人言半部《论语》治天下,正是因为《论语》中包含着宇宙大道!昔读《论语》,艰涩难入,半时不过,已心不在焉。今复阅之,心清气朗,神凝目注,迳若落花流水,似乎与孔圣对膝倾音。
人枉半世光阴,空食一腹旧粮。今知,不过一道求已,天道,地道,人道,王道,商道,皆还出一大道欤。“朝闻道,夕死可矣”。道之于己远乎?非也,于心,不莫过一“仁”言之大,于身,莫过一“孝”义之小,“仁”生出泛爱,波出大爱,衍出大慈,故外以“义”现之,“义”者“宜”也,不过亦不及,实“中庸”之道也。“孝”者,敬也,在家敬亲,在乡敬临,在朝敬天下,故古王以孝治天下,小孝修身,中孝齐家,大孝治国,广而远之则天下平。
君子固守其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乐道而贱物,小人遇穷,落草为冦或诌诬他人。孔徒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忧乐各怀己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故有一利,名:以退为进,亦有一败,名:得而皆失。故,学而时习之,道自智得,行而常践之,道自履得,习而常思之,道自悟得。
芸芸之中,孰优孰劣,非以貌凭,非以言评,非以物平。德之厚,则文生,信之厚,则朋生,礼之厚,则谊生,尊之厚,则威生。食不得味,非味之过,听而不闻,非耳之过,视而还见,非目之过,身之五蕴所触,不过一念心耳!若心不在焉,道自远人矣。道隐何处?《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道出何处,性道一如,不出方寸之间。


总编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23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