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得苦中苦
文¦孙善兵(上海)
朗诵:阿红
年少时,我的父亲常对我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励志的话语。
而今,我已年过半百,这句话总是在心间回荡,回味此类话语之中饱含的深意,总是我些感悟的。特别是对吃得苦中苦的理解和感悟更多、更复杂。

天下的父母亲都是对自己的子女疼爱有加的,我的父亲让我吃苦,老实讲,年少不喑世事的我,在思想上还是懵懂的,在感情上也有些不解和困惑。
不过,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一直是牢记父亲的告诫,在思想深处有个声音始终对自己说:男子汉要出类拔萃、出人头地,在长辈和父母的溺爱中成长,一定是不行的。
我12岁考入镇中学,成为一名住校生。住校生的课业学习和日常生活基本都是靠自律,那时不可能有家长陪读,更是不可能请老师课外辅导的。衣食住行都得靠自我管理,家长不在身边,没什么依靠和指望的。
我的父亲是爷爷奶奶的长子,母亲是外公外婆妈的长女,我是家庭中的长孙。听母亲说,我刚生下来时,爷爷非常开心,常抱着我,到村子里的邻居家挨家挨户炫耀,口中还不断地对人家说:这是我的大孙子,这是我的大孙子!不幸的是爷爷在58岁时,因患胃癌过早地去世了。去世时,我还不到一周岁,对爷爷是没有记忆和印象的,只听父母说爷爷过子很高,俊眉大眼,皮肤白晰,性格温和,待人真诚,吃苦耐劳,是村里的生产队长。

外公外婆也是非常疼爱我,记得外公常带我到田地里捉小鱼,到河沟里游泳,有时还带我到村里的食堂,饱餐一顿。有一次,在食堂吃了满嘴香的白菜炖粉条,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至今常常回味无穷。外婆常在做好饭后,利用锅镗里仍在燃烧着的材火,用塘瓷缸炖大米白菜芯饭,放点油和盐,烧好后满屋飘香,真是人间第一绝味美食。长大后,再也没有吃过了。每当想起,还有流口水的感觉。
小时候,我是受一大家子长辈疼爱,甚至是溺爱的,每每想起自己的孩童时代,幸福感爆棚!从那时起,我就想作为一名男孩子,是要长大,是要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使命的,不可以在长辈的溺爱中成长。
在父亲的教导和良好自我认知中,我一直默默地自律、自强,始终要求自己要吃得任何辛苦。小时候在农村生活、学习和成长,条件较差。读初中时,每天要上晚自习,那时教室里没有电灯,还是点蜡烛看书做作业,每天晚上鼻孔里都是蜡烛燃烧后生成的黑烟灰。当然,也学校的伙食也很差,更谈上什么美味了。这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中,我作为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经过刻苦努力地学习,我的成绩始终是优秀的。

参军后,部队在离家近3000公里远的黑龙江省嫩江县,那里远在东北,冬天里气温零下三四十度,环境恶劣,我们每天要在室外面训练8小时,还要干一些体力活。刚当兵时,我的体重只有104斤,很瘦弱。母亲了解到我在部队吃苦受累,非常心疼我,加上离家后的想念,母亲心疼得吃不下饭,身体一下子瘦了近20斤。
父亲也是心疼我,父爱如山啊!那时没有电话联系,他就常写信给我,教导我要勇于吃苦,要善于克难,不要被一时的艰难困难所吓倒。记得最考验我的是新训结束下连队后,我每天要装运50公斤一袋物品多达1200多件。在重任面前,我总在心里默默地以父亲的教导鼓励自己,更是作为战胜面前困难的动力。现在一个人常会想起这件事,真的不得得佩服自己,也不知当时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

当兵后第一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良好表现,年底评功评奖时,9个新兵中我是唯一一个获得优秀士兵称号的。第二年被任命为班长,第三年考取军校。在军校时立功、入党。工作后,始终在心里装着父亲的教诲,在工作岗位上,加强学习,任劳任怨,乐于奉献,又荣立过三等功1次,还多次获得军委总部和单位的优秀工作者、优秀新闻报道员、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类荣誉。
我想,这些军功章和荣誉的取得,都有父亲的心血和功劳!


